三峡库区发现“水中大熊猫”,曾被宣布野外灭绝,为何再次现身?

叨叨观视界 2025-01-21 19:26:02

曾被宣布野外灭绝的“水中大熊猫”,竟然再次现身?

就在6月16号,有科研工作者在三峡库区支流汤溪河云阳段,发现了濒危珍稀物种——长江鲟。而且让人惊喜的是,此次发现的长江鲟还不止一条,足足有五条,从幼年、亚成年到成年规格的都有,猜测可能是拖家带口的“一家鱼”。

那么,此次长江鲟的出现,到底意味着什么?被宣告野外灭绝的它们,又为何还能再次出现呢?

长江鲟,又被称为达氏鳇,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属鲟科鲟属下的成员。它们体型庞大,成年个体可长达数米,体重可达数百公斤。

长江鲟的头部扁平,吻部尖长,口下位,具有吸盘状的口器,这使得它能够吸食水底的小型生物。它的背部覆盖着坚硬的骨板,这些骨板不仅为其提供了保护,也是其独特身份的标志。

长江鲟是一种底栖性鱼类,主要栖息在长江的中下游水域。它们具有明显的洄游习性,每年春季,成年长江鲟会从长江下游洄游到上游的产卵场进行繁殖。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数月时间,覆盖足足数千公里的距离。

长江鲟是杂食性鱼类,主要以底栖生物为食,包括小型甲壳类、软体动物和小鱼等。只是,长江鲟的生长速度相对比较慢,需要许多年的时间才能达到性成熟。但可能也是因为这种特殊的习性,导致长江鲟的寿命也得到了明显提升,一般可以活到几十,甚至上百年。

然而,高寿却并没有使得这一物种发展得更好。由于过度捕捞,在20世纪末期,长江鲟的数量开始出现下滑。当时还开始兴建水利设施,大坝的拦截严重影响了长江鲟的洄游习性,导致其被迫只能待在上游活动,彻底断绝了固有的繁殖方式。

因为生存的环境发生骤变,长江鲟的数量开始急剧下降直至濒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水中大熊猫”。在2022年7月时,由于长时间未能发现增殖放流种群的长江鲟幼鱼,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宣布,长江鲟野外灭绝。

所以,如今再次在长江流域发现长江鲟的意义十分重大,这不仅突破了往前对长江鲟的认知,也为相关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如果能够了解到更多它们的生存现状,说不定还能有办法再次帮助其恢复种群数量。

只是,不少朋友难免好奇,不是都已经说灭绝了,为何还能出现呢?总不可能是凭空变出来的吧。

当然不是,但会这么想主要是大家对“野外灭绝”这个词,有着不小的误解。“野外灭绝”指的其实是一个物种已知的个体,仅存在于人工饲养,野外没有被发现。

换言之,就是有些被宣告“野外灭绝”的动物,实际上并没有彻底消失,只是活在了人工饲养的环境当中。而将人工饲养的动物,再次引入到自然环境中,就可能让其开始在野生环境中重新发展。

由此来看,此次被发现的长江鲟,很可能是人工养殖后被重新放回自然的野生鱼群。

想必大家也能猜到,在人为环境中待习惯了的动物,要想在野生环境下发展,会有多么难。

所以此次发现表明,长江鲟在野外环境中适应得还不错,虽然如今的数量仍然不多,但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加上如今人们越来越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信总会有一天,长江鲟种群能重新驰骋在长江流域当中。

0 阅读:169
评论列表
  • 2025-01-22 11:51

    扯,20多年来放流的二百多万尾鱼苗,至今都很少见

叨叨观视界

简介:探索世界奥秘,传播科学真知,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