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春节只剩20多天的时间了,很多在外漂泊的打工人都开始筹备回家之旅了。
不过今年出现了一个与往年不同的情况,不少人已经不再热衷于抢高铁票了,绿皮火车、长途汽车等传统出行方式反而成了新的“香饽饽”。
不少人纷纷在网上吐槽,认为现在的高铁已经“变味”了,所以才出现越来越多人不想乘坐的现象。
这让我们不由好奇,前些年大家还在夸高铁又安全还快捷呢,怎么现在却成了大家的“无奈之选”呢?这背后到底有哪些原因呢?
一、我国铁路的发展
如今我们的高铁技术已经站在世界领先地位,而登上这样的顶峰宝座,我们用了仅仅70年的时间。
要知道上个世纪50年的时候,我们的铁路列车制造技术十分落后,根本没办法完成自研自产,需要依靠国外进口。
那时的我们从日本和德国进口了21系列列车,这种列车的时速为80到100公里每小时,乘坐的舒适性并不高,但作为我们最早的绿皮火车,当时已经算是新鲜事物了。
依靠外来进口并不是我们的性格,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涌来,我们的自主研发的劲头更足了,很快我们就拥有了自己研发生产的列车。
上个世纪70年代,仅仅过去不到20年的时间,我们自主研发的东风11型列车投入运营,这个车型最高行驶速度达到了170公里/小时,是我们的铁路列车中的主力车型之一。
但是这些没有空调的绿皮车乘坐体验差,运行速度也不快,所以迈入千禧年后很多老式的绿皮车都已经被停用了。
2014年的时候“红皮车”、“蓝皮车”以及“绿皮车”都被涂装为橄榄绿色,成为新一代的绿皮车。
其实能做出这样的调整,也是因为我们的高铁技术正在迅猛发展,为国内的铁路运输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在我们还在使用普通客运列车的时候,日本在上个世纪60年代投入使用了新干线,这种被称为“子弹头”的高速列车震撼了全世界。
各国开始纷纷投入研究这项高速出行的技术之中。
1981年法国和德国先后研发出了高速列车,在欧洲铺开了一张高铁网络,使得世人意识到这将成为连接国家与国家、城市与城市的关键交通纽带。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对于这样高速出行的技术需求很大。
所以在20世纪末期的时候,我们先是引进国外高铁技术并借鉴他们的经验,如同绿皮列车的例子一样,我们不满足于单纯的技术引进,而是将重心放在自主创新上面。
正如同CNN在今年1月2日的新闻中所提到的,中国不但建成了全球迄今为止最大的高铁网络,还在技术上超越了曾经的领头者日本和法国等高铁强国,而这仅仅只用了15年多的时间。
我们的“八横八纵”高铁网络可以说是把全国上下都连接到了一起,大大提高了人们出行的速度,让众多在外拼搏的游子的回家之旅变得不再漫长,可以更快的和亲人团聚。
然而就是这么便捷的出行方式,为何今年却被不少网友吐槽呢?
二、服务和便利性不足
其实主要原因之一还是价格问题,去年的6月15日开始共计有四条高铁线宣布涨价,票价调整会根据市场情况建立灵活的定价机制。
实行新票价后,武广、沪杭长、杭甬高铁二等座接近0.55元/公里,这样的涨幅比之前高了不少,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
大家觉得既然票价要涨,那么服务得跟得上才行吧,谁知高铁的服务根本没有任何改变,网络信号不好也就算了,车上的盒饭又贵又不好吃,实在是让人望而生畏。
另外还有很多城市的高铁站十分偏僻,几乎赶上了机场的偏僻程度,这让很多清晨赶高铁的旅客不得不选择提前预约出租车,或者直接到高铁站附近的酒店凑合一晚。
这样的体验让人感觉就像已经忙活了一天一夜,还不如坐特快卧铺睡上一觉,等起来后就能收拾收拾下车回家了呢!
其实可以说高铁主要受众为那些对于时效要求较高的旅客。
而对于那些愿意花费时间在旅程上,追求性价比的旅客来说,新型绿皮火车就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了。
如今新型绿皮车都有空调,乘坐的体验比之前好很多了,而且这样的车型的线路很多,可以满足众多旅客的需求。
而且我们的国土幅员辽阔,同时地形也十分复杂,很多高原山区如果想要修高铁的话不但成本高,而且难度还很大。
而绿皮火车这类车型途径的站台很多,票价性价比很高,短程的价格在几十块甚至几块钱之间,所以这种列车便成了这些地区旅客的重要出行工具。
例如行驶在成昆铁路上的绿皮火车,从四川普雄往返攀枝花,全程有353公里,时速约40公里每小时,这是该地区人们眼中的致富车。
每当赶上城镇中赶集的时候,很多村民会背着自家的产的农作物和土特产登上这趟列车,赶到城镇大集上进行售卖。
更为贴心的事,这列车的车厢内还设置了家禽牛羊的空间,为了就是方便深山里的老乡把自己养育的家畜运到集市上,这样便能快速出售出去。
这趟列车穿过数不清的高山河谷,连接起了铁路沿线的27个城镇村庄,其中就会经过一个叫大西站的站台。
每到周末在城镇里上学的孩子就会搭上这趟列车回到家中,然后又搭上这趟列车返回学校。
他不仅载着无数孩子往返于家和学校,更见证了无数孩子走出大山。
而更让人感慨的事,这趟列车从1995年开始,最低的票价只需要两元,全程票价仅为25.5元,如今已经过去了几十年,这个票价没有变过。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对于收入水平并不算高、对于时效要求也不高的群体来说,选择绿皮列车可以说是个最合适的选择。
甚至如果遇到节假日高峰期高铁票抢不到时,如果路途并不算特别远,可以考虑站票凑合一下,也能尽快的赶回家中和亲人团聚。
除此以外还有个原因,那就是不少旅客愿意乘坐特色旅游列车。
在乘车的途中享受美景,例如轻奢旅游列车“呼伦贝尔号”、横跨古时西域三十六国的“新东方快车”等等。
这些列车不但住宿的环境极佳,还有很多供旅客休闲娱乐的车厢,是很多热衷于旅游的背包客首选出行方式。
从这些可以看到我们的铁路服务已经发展的十分精细,并非高铁没人坐了,而是可选择的项目更多了。
旅客可以从自身的需求出发进行挑选,这是我们铁路服务的一大进步。
三、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除了选择火车作为出行工具以外,如今我们很多人也会选择飞机或者自驾的方式出行,现在的出行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了。
去年春运出行的数据显示,自驾返乡的客流约为72亿人次,这次的车流量总量超过前几年同期。
今年预计还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如今很多家庭已经有了自己的私家车,在返乡的时候如果距离并不算特别远,那么驾车返乡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根据《南方都市报》在今年1月3日刊登的文章中提到,如今现在出现了两种返乡新模式:高铁与自驾车相结合;或者飞机与自驾车相结合。
数据显示,现在不少用户已经提前预定了用车需求,他们会通过飞机或者高铁到达预约好的租车点,然后驾车返乡或者去旅游,这类用户的需求量同比去年春节上升了11.3%。
其次就是乘坐航班出行也变的越来越大众化了。
从去年10月27日开始民航开始执行冬春航班计划,去一些热门的旅游小城的价格变得更加便宜了。
虽然机票也是随着市场热度进行调价,但赶上淡季的时候常常会出现“百元票”,这对于出行的旅客来说可是个好消息。
例如去年十一假期过完后,月底的机票价格就出现了不少低价票,比如从杭州到成都仅需286元,从杭州到哈尔滨仅需200元等等,这都让很多人放弃高铁,选择乘坐飞机出游。
如今我们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出行工具的选择,所以高铁与普通火车、飞机以及私家车一样,都是工具中的一个选项而已。
最终还是要从乘客自身角度出发进行考量,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出行工具。
结语
所谓“高铁变味了”,不过是因为我们身边的选择更多了,所以才会觉得曾经十分受追捧的高铁并非出行最优解,这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其实是个好现象。
因为这正是说明不论我们从哪个角度出发进行考量,都会有一个更高性价比的选项可供我们选择,能让我们每一次出行都能享受到美好的体验,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和期望,这才是真正的好选择!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信息:
《近0.5亿人次!春运上海对外客运到发或创纪录,高速车流量比去年还大》光明网2025-01-01 09:22
《CNN:仅用15年,中国就以惊人的速度建成了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高铁网络》观察者网2025-01-03 20:41
《春节假期高铁+自驾车或飞机+自驾车同比增长11.3%》南方都市报2025-01-03 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