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二战,一提到纳粹德国,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希特勒和他的党卫军,其次想到的是他们对于犹太人的迫害,但德国不仅只有这些故事,二战期间,普通人的生活风貌究竟如何?当时的德国民众如何被纳粹党间接拉拢,这些都是需要当代人反思的问题却少有提及,参与者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勇气面对自己本国的历史,但旁观者看来,二战期间的德国究竟一副怎样的模样。或许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可以给出一种回答。
《舞厅》是一部讲述二战德国普通人生活的故事。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战争的迫近,更是普通人在生活中所面临的种种诱惑与考验。本片的主人公一个是来自美国的舞女莎莉以及来自英国的教师罗伯特。莎莉和罗伯特意外中成为了室友且渐渐的从朋友变成了恋人。然而当一个年轻有为的青年马克思的到来使得两个人中间产生了间隙,但好在两个人都坦诚相见且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除了莎莉和罗伯特之外,罗伯特的朋友爱上了一个犹太富家千金,然而这种爱恋除了要遭受到金钱的考验之外,有的还有日益严重的犹太人社会处境。在柏林,在二战的阴云渐渐弥漫之际,犹太人的处境堪忧,而这段感情也就随即灰飞烟灭。
《歌厅》有一种戏梦巴黎的感觉,当然,前者已经早几十年上映了,但这种感觉可以是共通的,当二战临近,谁也不知道未来究竟开往何方,因此,很多人都有着自己对于未来的种种理解。莎莉醉生梦死的生活看似荒诞,实际上她是清醒的,生活中的无法预测无法占据所有的人生,而生活中的体验却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日常的。表面上看是荒诞不羁的莎莉,内心深处不过是有着一种无法安放的情感。而罗伯特的出现对于这种无法安放的情感第一次有了依托。
莎莉与马克思有过交集不过是之前的莎莉的日常生活而已,但罗伯特不一样,他知道莎莉的处境,他也知道自己的处境。当两个人敞开心扉去说出彼此的心里话之后,一切也就释然了。马克思看似是一个浮生若梦的富家公子,实际上他的空虚并不亚于莎莉。
罗伯特和莎莉在遇见马克思之后,他们的生活是扭曲的,一方面,他们知道自己在马克思眼里的真实地位,另一方面,面对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诱惑,两个人却没有把持住自己,莎莉和罗伯特最终都不约而同地背叛了自己在对方身上的情感,然而当尘埃落定,这种背叛也就相视一笑了。这就是普通人之间的情感,也是当时柏林的真实写照。他们用着最好的期待来期待一个结局,当结局不那么美好的时候,他们也能坦然接受。
而罗伯特的朋友,当他爱上一个犹太富家女的时候,开始是奔着金钱去,当他勇敢的越过金钱之后,却发现面对着的是一面无法逾越的高墙,种族危机笼罩着的柏林,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的为自己的生存找出口,平日里看似高贵的富家女这个时候却并不如罗伯特的朋友那样坦然,虽然这种坦然带有着某种欺骗。
癫狂的背后是覆灭,而覆灭永远是悄无声息的到来的,当纳粹决定对于犹太人,共产党以及同性恋进行系统性的迫害之前,谁也没有能预料这一切究竟何时会来到每一个人的面前。
疯狂的依旧在疯狂,当纳粹的演讲开始感染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德国民众被完成情绪上的鼓动的时候,莎莉和罗伯特的处境自然是稍微好点,但上述那些被纳粹视为眼中钉的人群自然而然地就会面对即将到来的困境。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进行。而莎莉越是癫狂,就意味着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
我们谁知道之后来发生了什么,但是在这之前,并没有人对于眼前的一切有过过多的思考。人们总喜欢反思已经做过的事情,但无奈的是,那些被做过的事情一次次的重复上演的时候,却没有人愿意停下来冷静冷静。
在这场柏林的戏梦中,没有谁真正意识到那些事情与自己有关,那些事情与自己无关,然而无法分辨的未来以及无法预测的当下之下,普通的旁观者依旧是为我们展示了动荡中的小确幸。癫狂中,有人苟且偷生,有人不惜背弃自己的族群,有人惊慌失措,不惜放弃子的爱情。有人从原来的善良慢慢的变得扭曲,但也有人从原来的癫狂,逐渐的恢复了内心中的宁静。
人群形形色色,人们都善于从那些能看到的事情中寻找原因,但当他们身处其中的时候,未来与当下,哪一个才是真正自己需要牢牢把握着的就不得而知了。或许能真正看到自己的,并不分高贵与卑贱,当一个人真正的找到和自己共通的人,美好随即就会发生。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