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辉
府右街小学位于府右街和西安门大街的路口西南角,华天延吉餐厅的隔壁。原为皇城内庙之一的永佑庙,后在庙址上设立学校。86到92年我上小学那会大殿还在,还有印象在大殿里上美术课,殿内夏日还是有些阴凉的。大殿西边是老师的办公室,大殿东是医务室。小学校现在仍有,不过已经被张自忠小学合并后改名叫自忠小学分校了。上过的学校合并来合并去,母校实际就没了,念想和感情也就都没了。我上过的幼儿园、小学、初高中或合并或没了,所以我对母校这事完全没概念和情结,没了就没了,但记忆总是有的。
学校正门在府右街上,后门在光明胡同内。刚搬家到光明胡同,按片区我是应该去张自忠小学的。但自忠小学是5年学制的试验校,半路插班不太跟得上,所以就去了府右街小学,因此班上就我一个住光明胡同的。从家到学校,小孩徒步不到五分钟的路程。学校后门几乎不开,如果开,一两分钟,一百来米就到家了。那时候上下学是不需要父母接送的,大家戴个小黄帽,领队的举个小红旗,排队走。到一个胡同走一批,最后一批在西四大街的义达里也就都散了。
学校门口记得有石墩子,一进门是一个小院,小院正对着是一个几平米大的水池。水池中间有假山,池内有养着金鱼荷花。水池的作用有点类似影壁墙,绕过水池,转过假山就是校园的操场。围着水池放着许多花盆,好像是文竹的花,花朵有股乳香味,特喜欢闻这种味道。还有就是串红,串红我们那时候是揪花朵嘬蜜的,在那个亏嘴的年代,对于孩子来说这种天然的零食还是会偶尔偷尝的。
校园不大,北边是大殿、办公室。中间空场作为操场。门在东边,西边是厕所、锅炉房、杂物间什么的。南边两三排红砖平房则是教室。那时候一个年级两个班,一个班四十多个孩子,全校十多个班。记得有年修缮教室,我们还有过一段共用教室错时上课。就是同一个教师上午一个班上课,另一个班在家。下午另一个班来上课,上午的班放假。但时间不长,长了也不是事。
那时教室是没空调和暖气的。夏天房顶有两三个吊扇,但用处不大,风不大,吹的也是热风,而且看到吊扇在脑袋顶上转,总有会掉下来的恐惧。冬天则是在教室中间生个炉子。教室感觉能有六七十平大,中间一个炉子,挨得近的烤的不行,离得远点基本没热乎气。那时为了防止斜视、人坐歪了,每个月按行换一次学桌位置,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个姿势看黑板。也因此有贴着炉子坐的时候,那热的叫燥,尤其是下午昏昏欲睡。也有离炉子远的时候,手冻得发僵,握不稳笔。
因为学生基本是住附近徒步15分钟内的路程,所以学校没食堂,中午学生都回家吃饭。5年级我又搬家后中午是回不去了,有一段时间中午带盒饭吃饭。中午可以把铝饭盒放炉子热饭,热乎乎的饭菜香味也就出来了。其实最好是上完第三节课就热饭,这样正好下第四节课可以吃饭。但饭菜香味一出来,大家也就没心思上第四节课了。所以后来老师要求我下了第四节课再热饭。但时间断了,有时温着就吃了。那时的孩子都特淘,有往炉子里扔鞭炮把火炸灭的,有扔东西烧着玩火的,反正为这些老师是没少训斥我们。
那时课间大家是会疯玩的,满操场的跑。追跑打闹、跳绳打球反正很热闹。操场有攀登架可以爬高、有单双杠、有沙坑、有篮筐,我们教室后窗下还有兵乓球案。但这些都是全校公用,想玩就要抢、就要排队。所以会下课经常会有同学从后窗直接跳出去抢球台,为此也是没少被老师说。那时穷、嘴馋,学校里有枣树,一到秋天,风雨过后地下总是会掉落不少。讲究的拿去洗洗,不讲究的在脏衣服上擦擦就吃了。学校里厕所门口有银杏树,老师特别叮嘱银杏果有毒不能吃。
学校一墙之隔就是延吉餐厅,那时候冷面可是解馋的好东西。有时候父母中午回不了家,家里没饭,就会给几毛钱二三两粮票去吃一碗。冷面汤也是那时候的解暑饮料,最早两分钱,后来五分钱一碗的冷面汤还是可以当饮料喝的。咸酸甜凉凉的,炎炎夏日可以补充盐分,又冰凉解渴,我是喜欢倒一点白醋调味的,想想就流口水。
北大妇幼医院那时候刚修建,还是一片工地。学生淘呀,去人工地祸祸,打闹砸玻璃什么的,被人来学校告状,学校最后揪出几个狠狠训诫了一番。那时候西安门大街路边停了许多自行车,淘气孩子天天去拔人家气门芯。其实拿了也没用,就是淘,后来有被抓现行告到学校的。最狠的一个从铅笔盒里翻出来一把。学生就是傻淘,但路边摆摊修自行车的肯定是乐坏了。
在这里从一年级下半学期上到了小学毕业,虽然5年级时候又搬家了,但当时户口没改,还是在这里继续上。那时候交通不便,地铁不到,交通拥堵,每天通勤挤公交还是很麻烦、费时间的。平常挤公交是个体力活,到了冬天下雪那就更麻烦,后来改骑自行车总算方便一点,但单程也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很费体力。
小升初,一半多的同学又去了同一所初中。虽然分在了不同班级,但总之还是经常能见到的。同班的也有几个是小学一起升上来的,所以后来同学聚会,同学再见面,我是经常把中小学同学弄混的。
人老了,但那时候的经历历历在目。在这里有好的记忆也有不好的记忆,当然,写就写一些好的了,不好的就埋在记忆里过去了。学校位置特殊,所以在这里也参加过很多活动,亲见过很多事情,亲历了历史。那时小很多事不懂,只是看个热闹。人大了,老了,回忆过往,很多事又很特别,很有意义。等孩子大了能懂事了,还是愿意和孩子说说自己的童年与亲历,终究那是一个时代,是一个年代,是真实存在过的生活。很多人,很多事,存在过,消失了。上代人老了,走了。我们这代人也开始老了,等我们走了,不知道还有多少记忆和真实的存在能被后代人知道、记住。人生、历史就是如此,不断地发生,不断地忘记,循环往复,滚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