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我正在川藏线上执行运输任务。那时,我是部队的一名汽车兵,负责给前线运送物资。这条线不好走,路险弯多,天气变化莫测,许多路段一侧是陡峭的山崖,另一侧是奔腾的雅鲁藏布江。那年夏天的一场意外,让我和一个藏族孩子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那天清晨,连队接到紧急通知,要我们运送一批医疗物资前往林芝。我和副驾驶老王开着一辆解放牌卡车出发,车厢里装满了药品。路上云雾弥漫,能见度不足十米,我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缓慢行驶。
行驶到一处急弯时,我忽然听到远处传来微弱的喊声。透过车窗,我隐约看到路边有几个身影在拼命挥手。我赶紧踩下刹车,车在一片碎石路上颤抖着停下。
“出什么事了?”老王问。
我下车一看,只见几名藏族村民焦急地站在路旁,其中一个老汉一边指着前方一条陡峭的山道,一边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说:“孩子……掉下去了……快救救!”
听完他的话,我顿时一惊,赶忙顺着他指的方向跑过去。山道下方是一片陡坡,坡下不远处竟然有个小男孩,浑身是泥,抓着一根树枝,双腿悬在半空中,随时可能掉下去。
情况危急,我一边让老王去车里拿绳子,一边自己迅速爬下坡去靠近孩子。孩子看上去六七岁的样子,吓得满脸苍白,嘴里不断喊着“阿爸”。树枝已经开始断裂,时间不容耽搁。
我大声安慰他:“别怕,我来救你!抓紧树,不要松手!”
借助一些突出的石头,我慢慢挪到孩子身边,用手紧紧抓住他的胳膊。就在树枝断裂的瞬间,我用力一拉,把他抱在怀里。我们一起滑下几米远,磕了几下石头,身上擦破了皮,但总算停在了一块较平的地方。
老王这时把绳子抛了下来,我用绳子绑住孩子的腰,将他一点点拉回了安全地带。等我们回到路上时,孩子的父亲激动得双手合十,不断用藏语说着“谢谢”。周围的村民也纷纷竖起大拇指。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笑着拍拍孩子的肩膀,“小伙子,下次可要小心啊。”
任务结束后,我就把这次救人的事抛在了脑后。那时的川藏线,像这样的紧急情况太多了,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谁也没想着留名。救的那个孩子叫什么名字,我也没来得及问清楚。
转眼二十年过去了,我从部队退伍,回到了老家。日子过得平淡而安稳。虽然不时会想起当年的军旅生涯,但对于救那个孩子的事,我早已淡忘。
直到2017年的一天,一家人突然找上门来,这段往事才再次涌上心头。
那天,我正在院子里修理老母亲用的三轮车。一个年轻男子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走进院子,满脸笑容地问:“请问您是赵叔叔吗?”
我愣了一下:“我是赵建国,你们是……?”
他激动地握住我的手:“我是洛桑,二十年前在川藏线上,是您救了我!”
听到这句话,我一时没反应过来。洛桑见我疑惑,赶紧补充道:“1997年,我在一条山道上掉了下去,是您把我拉上来的!”
听他这么一说,我脑海里一下子浮现出当年那个惊险的场景。原来,这个小伙子就是我救的那个孩子!我连忙招呼他们进屋坐下,洛桑的妻子端出一篮子带着酥油香气的糌粑,说这是他们特意从西藏带来的。
洛桑告诉我,这些年他一直在寻找当年救他的解放军。“后来我们打听到您的部队和名字,这才辗转找到了这里。”
他接着说:“赵叔叔,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后来我考上大学,现在在拉萨做教育工作。这次带着全家来,就是为了当面感谢您。”
我听完,心里一阵感动。谁能想到,二十年前的一个举动,竟在这个孩子心里留了那么深的印记。
那天,我们聊了很久。我告诉洛桑,当兵的使命就是为人民服务,当时救他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分。洛桑却认真地说:“对我来说,您就是我一生的恩人。我的两个孩子也知道您的事,我们全家都会永远记得这份恩情。”
分别时,洛桑执意邀请我去西藏看看他现在的家乡。我笑着点点头:“有机会一定去,看看川藏线上的变化。”
这次重逢让我明白,有些善举可能自己早已遗忘,却在他人心里永存。川藏线上那段经历,不仅是我军旅生涯的一部分,也是两代人之间跨越时空的纽带。
岁月流转,情谊依然。这份感动,将伴随我度过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