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小说家类纂修考》,张玄著,中华书局2024年11月版。
内容简介该书从历史学、文献学入手,立足实证,力求新知,对四库小说家类纂修史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在此基础上,作者对纂修过程中的采进、编校、删改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比较研究《四库全书总目》现存稿本、刻本、诸阁本等小说家类提要,力图呈现《总目》小说家类二十余年的修订过程,亦即小说观念和分类的生成史。
目 录序绪论第一章 四库小说采进与禁毁考述
第一节 四库小说的采进
第二节 四库小说的禁毁
第三节 结语第二章 四库小说删改与编校考述
第一节 四库小说的删改
第二节 四库小说的编校第三章 现存《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稿抄本文献述论第四章 现存诸阁本《四库全书》小说家类书前提要研究
第一节 《四库全书》的纂办及现存四种阁本小说家类书前提要概况
第二节 现存四种阁本小说家类书前提要内容的同异
第三节 现存阁本小说家类书前提要与《总目》稿本、刻本提要的关系
第四节 结语第五章 现存诸阁本《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研究——以国图、辽图所藏文溯阁抄本《四库全书总目》残卷为中心
第一节 国图、辽图藏文溯阁抄本《总目》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国图、辽图藏本与现存稿抄刻本《总目》的差异第六章 上海图书馆藏《四库全书总目》残稿小说家类考
第一节 上图稿本小说家类基本情况
第二节 上图稿本小说家类所作的修订
第三节 上图稿本与现存几种《总目》稿本小说家类提要之间的异同
第四节 上图稿本与诸阁本小说家类书前提要的关系
第五节 上图稿本小说家类的价值意义第七章 天津图书馆藏四库馆抄本《钦定四库全书提要》再探——以子部小说家类提要为中心
第一节 天图《钦定提要》的成书及其抄写年代
第二节 天图《钦定提要》小说家类的内容
第三节 天图《钦定提要》与现存诸阁本小说家类书前提要的关系
第四节 结语第八章 文澜阁《四库全书》小说家类书前提要研究
第一节 文澜阁本与文渊、文溯、文津阁本书前提要的关系
第二节 文澜阁本小说家类书前提要与现存《总目》稿本之间的差异
第三节 文澜阁本书前提要与浙本、殿本《总目》之关系
第九章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小说家类研究
第一节 《简明目录》编刊始末
第二节 现存几种《简明目录》稿抄本
第三节 《简明目录》与刻本《总目》小说家类提要内容的差异
第四节 《简明目录》小说家类的研究价值
第十章 翁方纲稿本《说部杂记》考略
第一节 《说部杂记》的版本、内容
第二节 翁方纲与《总目》小说家类的纂修
第三节 《说部杂记》的价值
第十一章 稀见姚鼐所拟四库小说提要稿研究
第一节 《却扫编》提要稿
第二节 《桯史》提要稿
第三节 《西溪丛语》提要稿
第四节 《辍耕录》提要稿
结语
附录一 四库小说底本知见书录附录二 笔记小说文体观念考索
——以晚明笔记小说为中心附录三 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若干基本问题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序谭帆
前不久,张玄发来了他的书稿《<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纂修考》,此书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希望我能写几句话作为序言。我当然非常愿意,也非常高兴。
《四库全书总目》
这部书不是张玄的博士论文,但开始写作是在博士在读期间,毕业以后又断断续续从事这一项研究工作,直到2019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方始全力以赴,完成了25万余言的著作,的确可喜可贺。
张玄来自东北辽宁,大学毕业于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短暂工作过,又考上了渤海大学的硕士,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属于出身不好的一类考生。
好在他运气不错,那年的考生本来就不多,面试不知何故就来了他一个,所以在无人竞争的前提之下,张玄被顺利录取,成为华东师大中文系的博士研究生。读博数年,张玄非常用功,也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记得入学第一个学期,张玄递交的课程论文是《<四大痴>传奇考论》,这是一篇考据文章,考订评判了明人编辑的一部专题杂剧集《四大痴》(含“酒卷”李逢时《酒懂》、“色卷”无名氏《蝴蝶梦》、“财卷”徐复祚《一文钱》和“气卷”孟称舜《残唐再创》),这本杂剧集还没受到学界太多的关注,选题是有意义的,所以我给了他“文献尚可,理论一般”的八字评语。
其实对他以后的发展还心中无底,但这篇文章也展露了他长于文献发现和考订的特长。果不其然,半年之后,待他交给我第二篇论文的时候,竟有点“惊艳”——选题、考订和文字都很出色。这篇题为《稀见<三家村老委谈>六种清代抄本考述》的论文原为李舜华老师的课堂作业,李老师授课喜欢学生做某位作家、或某本书,或某个专题的资料整理,以此提高学生的文献辑录和考订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培养方法。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据说那门课上,李老师给的范围是《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张玄选了徐复祚的《曲论》。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有了他学术研究论文发表的“处女作”,且是发表在《文学遗产》(2015年第4期)这样的权威期刊上,起点着实不低!还有了以后《徐复祚集》的编纂(谭帆、张玄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
也许是有了这么一个“刺激”,张玄的研究状态迅速提升。不久之后,就有了关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说家类的系列考证文章。其中撰写最早的一篇文章应该是《上海图书馆藏<四库全书总目>残稿小说家类考》,发表在《文献》2019年第4期。
张玄的博士论文选择了晚明笔记体小说为研究对象;这是一个被动选择,因为从2012年开始,我带着学生一起在做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发展史”,笔记体小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上述回顾,我想要说明的是,张玄从事《四库全书》小说家类的研究是有基础的,因为无论是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研究,还是晚明笔记体小说研究和《四库全书》小说家类的编纂研究都是以笔记体小说为对象,有其研究的一体性。
《徐复祚集》
张玄的这部书之所以将《四库全书》小说家类的“纂修”作为研究对象,是在细致梳理研究史基础上的一次学术选择。
作者指出,虽然学界对四库小说研究多有关注,但文史学界的研究各有“欠缺”和“不足”。如文学界的研究表现出紧守学科界限的特点,更多的是从具体的提要、作品和序文等来分析著录的思想观念;而史学研究则对小说家类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因此总体来看,文史学界对于《四库全书》小说家类的纂修以及纂修背后的观念、分类等的研究尚显薄弱。
作者认为以《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为线索,对编纂过程中的采进、编校、抽毁等基本问题进行考索,可以梳理出《总目》小说观念和分类的生成史,是四库小说研究需要解决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这种研究观念的提出是有学术意义的,也能在史料和观念上提供许多新的研究路径和方法。
据此,本书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方法,对具体问题予以专门的讨论。全书共设立十一章,前两章是对《四库全书》小说家类的“采进”与“禁毁”、“删改”与“编校”进行梳理分析,以此作为总论。第三章至第十一章是具体问题的分论,对现存稿、钞、刻本《总目》小说家类相关文献,以及部分纂修史料进行考辨和研究。
虽然现存的几部《总目》稿本小说家类并不完整,相关史料也显得零碎,但作者花的功夫是很大的,所揭示的四库小说观念和著录体例的形成过程还是清晰的,富于成效的。通过对四库小说家类的纂修研究,进一步认识了清代小说观念的变更历史,从而为小说史和小说理论史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历史文献基础。
《四库全书纂修考》
作者设立的研究目标是全面呈现《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的纂修过程,勾勒四库小说观念和著录体例的形成轨迹,由此揭示古代笔记小说的基本面貌,为小说史研究提供有益的补充;同时,对四库小说家类的纂修史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和研究。
客观地说,本书基本达到了这一要求,也基本实现了这一个目标。作者指出,本书作为一种非文学视角的古代小说研究,选择《四库全书》小说家类为个案是具典型意义的。四库小说家类及其提要是对古代小说发展的总结,有着较为系统的观念和分类。而以往的研究对四库小说家类的纂修过程却较少涉及。
事实上,四库小说的纂修既是史学范畴问题,也是小说范畴的问题。在长达二十余年纂修过程中,四库小说家类的编纂史,可看成为是清代学者对古代小说性质、观念、地位等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也侧面反映了古代小说和古代小说观念的发展历史。
张玄的下一个题目应该是对明清文言小说的整体研究,着重于文献,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一种基于版本学的明清文言小说研究”。这是他在博士学位论文《晚明笔记体小说研究》基础上的延伸。
他有一个“野心”,试图对明清文言小说做出穷尽性的研究,也希望能写出一部以文献研究为主体的研究著作,我们期待张玄的《明清文言小说书录及版本研究》能顺利完成。
是为序。
2024年8月
《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史料系年辑录》,杨志平、李军均、张玄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11月版。
后 记2013年我开始跟随恩师谭帆先生学习小说、戏曲,算起来已经十年有余。我记得自己在读博时候交给老师的第一篇论文是《<四大痴>传奇考论》,先生说“文献尚可,理论不足。”在此之后,理论思考的缺乏始终是我研究的短板。
不过从博士期间的明代笔记体小说研究开始,我也不断在思考中国古代小说的性质、特征以及研究方法。
幸运的是,这十年我算是一直跟随老师学习,常有机会聆听老师的教诲,让我受益良多。这部小书是我近些年来有关中国古代小说的学习心得,也是我向老师交的一份作业。
此书我2019年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的结项成果,最初名为“研究”,但考虑到全书的研究方法多为考证,故而改名《四库全书小说家类纂修考》。
关于本书研究的缘起,实际上是因在博士学习阶段读到北大刘浦江教授的《四库提要源流管窥——以陈思<小字录>为例》一文。
我的博士论文题目为《晚明笔记体小说研究》,在阅读了大量明代笔记体小说之后,我逐渐发现以传统文学研究思路来考查笔记体小说似乎并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最明显的就是,小说研究常用的叙事、结构、人物塑造等理论,都难以运用于笔记体小说研究上,因为笔记体小说的作者根本没有文学创作的概念,而其篇幅短小、语言平实、叙事简略等特点,也没有多少文学性可言。
《明代笔记小说大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笔记体小说最大的价值不是文学,而是其史料的丰富性。因此,历来史学家都将笔记体小说作为优秀的资料库。这让我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史学研究,想看一看史学研究者是如何利用笔记体小说,又是如何评价的。因为小说在古代学术体系中地位不高,所以史学界谈及小说的并不多。
不过当我读到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逯耀东《魏晋史学的思想与基础》、仇鹿鸣《墓有重开之日——从萧遇墓志看唐代士人的权厝与迁葬》等论著时,这些史学研究者由于没有文学研究思维的束缚,在讨论中国古代小说史时的那一份客观和冷静,让我印象格外深刻。
于是我开始对史学研究产生了兴趣,在那期间,我在《中华文史论丛》上读到刘浦江教授关于四库提要源流的那篇文章,在研究思路上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想既然《小字录》可窥探四库提要源流,那小说家类作品也一样适用。
《四库全书提要稿辑存》
于是我开始阅读四库学相关论著,尤其是刘浦江教授的相关论文,模仿其论文的结构、论述的思路、研究的方法,并选择将上海图书馆所藏《四库全书总目》残稿作为研究对象,从残存的小说提要来看四库提要的纂修和源流,最终写成《上海图书馆藏<四库全书总目>残稿小说家类考》一文,后几经修改,发表在《文献》杂志,这篇照葫芦画瓢的小文最终能发表,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于是我继续搜集四库小说纂修的相关史料,并尝试做一些简单的文献和史实的考证,最重要的是我在这个过程中隐约间找到一丝学术研究的乐趣,这让我在入职扬州大学之后,有信心以“四库全书小说家类纂修研究”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当然,敢以此题来申报国家项目,除了前期的一些积累外,更重要的是看到文学和史学研究界对于四库小说纂修的探讨都有很大的不足,而单纯的文学研究不足以解决此问题,必须结合史学和文献学进行研究。
后来此题得以顺利立项,似乎证实了我此前的想法。但我也清楚的意识到,作为文学出身的我,写点读书心得还可以凑合,但要完成一部学术著作,以我那点“三脚猫”的功夫,岂不是要丢人现眼?看来终究免不了一次外行人说外行话、写外行书的经历。
《四库全书研究论文篇目索引》(1908-2010)
“笔记小说”(或“笔记体小说”)这一概念产生于晚清民国,但当时并不是作为一种文体概念出现的,而是为了方便文献的归纳所使用的文类概念。
他的出现与晚清申报馆、广益书局、进步书局等采用新式印刷技术的出版商,对传统子部小说类文献的整理、出版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中国古代小说处在一个转型阶段,为了更为准确的概括这些在古代广泛存在的笔记类型的小说,结合其内容特点,将古已有之的“笔记”和“小说”两个概念合二为一,似乎符合小说史发展的实际以及当时出版的需要。
“笔记小说”概念出现之后,便迅速传播开来,进而被学界广泛接受,直到今天还普遍的出现在学术研究和图书编目之中。
《中国笔记小说史》
虽然这一概念备受争议,但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合理性。“笔记小说”的范围与古典目录“小说家类”所著录的作品大致相当,也就是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小说,或者可以更为直接的说,“笔记小说”就是传统小说的代名词。
《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收录的作品就属于这类小说,但因晚明社会的巨变,西方文学思想的引入,小说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有着两千多年发展历史的古代小说,从主流地位一落千丈,逐渐被小说史所抛弃。反倒是那些在古代不入流的传奇、章回,一跃而起,成为了小说之“正宗”、小说史叙述的主流。
《中国笔记小说史》
随着小说研究的深入,问题也逐渐显现:一是传统笔记小说的失位;二是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的不完全匹配。尽管有学者发出反思的声音,但仍然无法改变既有的研究格局。
谭老师是较早提出小说史研究应该“回归传统”“回归本土”的口号并将其付之于实践的学者。但我从明代笔记体小说的研究中,逐渐意识到,仅仅是回归本土和传统对于小说史研究而言是不够的,因为这样的小说史最终还是离不开“文学”。
但传统小说根本不是文学创作,大部分作品毫无文学性可言,如果用文学的思维、方法、视角去研究古代小说,无疑会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现象。所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文言、笔记小说研究的小热潮,没能改变小说史的研究格局,其原因之一便是研究方法的偏颇,“小说史”和“历史中的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于是我开始思考小说研究是否可以做到“旁观者清”、他山之石能否攻玉。而站在史学和文献学研究的角度,使用相应的研究方法,抛开文学研究的束缚,将古代小说研究从其中解放出来,回归古代学术体系和历史史实,是否可以真正做到还原小说史呢?
我曾经对自己的想法有过怀疑,但我坚信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总目》小说观念对后世影响颇深,而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但很少有人去追索其形成的原委。
《清代笔记小说研究》
我将四库小说家类作为研究中心,试图从史实与文献的考辨中揭示四库小说观念和分类的形成过程,在零零碎碎的纂修史料中,探寻古代小说观念以及古人对于小说的理解。我认为利用史料也可以拼凑出一部“小说史”。
不仅如此,小说史研究还需要破除经典化研究思维的束缚,关注小说发展背后的思想、社会、书籍等因素。
最初在申报项目时,采取的是以文学为主的跨学科研究方式,目的主要是整理四库小说纂修史料、理清纂修史实、揭示四库小说观念和分类的生成过程。
但在项目完成后,我发现全书似乎与初衷有所偏离,从四库纂修来看小说观念和分类,变成了从小说家类来看四库全书的纂修,文学研究变成了四库学研究。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研究结果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我最初的想法,将小说研究从文学研究中解放出来,从一个旁观者视角来考查古代小说。
学术是什么?对我来说一半甚至多半是为了生活,我很惭愧没能达到将学术视为生命的至高境界。我是个俗人,最初的理想并不是要做学问,也从来没想过自己会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因为我觉得学人应有之特点我一样不占,而缺点我样样都有。
《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校证》
幸运的是,大概从到华师大读博开始,我慢慢的找到了学术研究的乐趣。尤其自2013年至今,我流连于国内大型古籍拍卖会、网络拍卖会、国营古籍书店、私人古籍书店。十年间,我在买古籍中找到乐趣,感受了淘书人的喜怒哀乐。
近年来,我又将淘书所得,写成文章,发表于学术期刊。将业余爱好与工作结合到一起,自己辛苦淘来之书又得到了肯定,这岂不是件快乐的事情!
我突然觉得自己能够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答案:学术是快乐的!即便经历过板凳十年,那些苦也逐渐被淡忘,被转化成快乐的一部分。
我能顺利的考上硕士、博士,在大学从事教研工作,这要得益于国家的扩招政策、老师们的帮助以及运气。在我的求学生涯中,总是能遇到好老师,给予我莫大的帮助。
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恩师谭帆先生,是先生带我走上学术之路,教会我如何读书、做学问。更重要的是,先生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当年考博我已经没有选择和退路,如果不是先生招我做博士,我肯定从事其他与学术毫不相干的工作,更不会在大学当老师,有今天这样的生活,我的人生轨迹也会随之完全改变。
《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史》,谭帆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5月版。
感谢硕士导师刘鹤岩老师、浙大徐永明老师、博士后合作导师许建中老师,感谢老师们给予我学术指导和无私的帮助。拙著得以出版,要感谢本书责编吴爱兰老师的辛勤付出。
最后,感谢内子唐笑琳女史,感谢她十二年来随我从北到南,从无到有。感谢她在我失落的时候给我的鼓励,在我不太冷静的时候给我的提醒。感谢她的信任和理解,我总是将微薄的收入换来一堆旧纸,还自信满满的向她说这书有多好多好,而她总是微笑告诫我“最后一次”,可淘书成瘾,于是一次又一次,我成了失信之人。
坦诚地说,学术研究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因为我觉得人生还有很多值得去做的事情,而学术研究的意义也在于它能给我的生活带来一些乐趣,我希望未来自己还能够快乐的去做些学问,不必太大。
川州 张玄甲辰龙年盛夏于广陵三摩地室
《四库全书馆密函》
作者简介张玄,1986年生,辽宁北票人。201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讲师,硕士生导师。现任职于扬州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文献研究,在《文学遗产》《文献》《明清小说研究》《文化遗产》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出版《徐复祚集》(合著)、《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史料系年辑录》(合著)。主持并完成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明清文言小说书录及版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