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史实看《西北岁月》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创作原则的运用

月上青松看文娱 2024-11-30 18:24:36

事实证明,从近期的《觉醒年代》《问苍茫》再到《西北岁月》,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其成功密码就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

电视剧《西北岁月》总导演董亚春谈到该剧时说道:“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遵从党史、艺术再现,重温西北大地上的烽火往事,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纪念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峥嵘岁月。我们以革命前辈的精神为感召,精心打磨每一场戏,拼尽全力拍好每一个镜头。”

而《西北岁月》的编剧(也是《觉醒年代》)龙平平在2023年6月28日召开第三届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开幕式上,就谈到他对创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几点看法,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大事是指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必须是真实的、有依据的,除此之外就是小事,可以虚构。大事不虚就要充分运用历史资料把它结构好、串联好。小事不拘,就必须从史料出发把它变成故事。

电视剧《西北岁月》正是坚持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就拿该剧近期描绘的三个事件具体说明这一创作原则的运用。

首先用一件事说明大事不虚。剧中描绘了青海省昂拉部落第十二代千户项谦受叛乱分子拉拢出任“反共救国军”第二军军长,在归顺后又叛乱。青海省委书记张仲良向西北局书记习仲勋电话请示,主张武力剿灭,但习仲勋明确表示“应该以劝降为第一选择”,并解释了这样做的原因,要求张仲良请青海省副省长、藏传佛教大师喜饶嘉措去做项谦的工作。

项谦叛乱是西北地区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该剧中时间、地点、人物、决策、过程都做了真实历史还原。在劝降人员的坚持和耐心说服下,项谦终于向人民政府投诚,此后再未反叛。

其次用两件事说明小事不拘。一是彭德怀临危受命率志愿军赴朝,毛主席请彭总推荐他在西北的接班人选,彭总毫不犹豫地推荐了习仲勋:“习仲勋同志在西北这个地方,群众的威信那是很高的,他年轻有为,扎实肯干,我百分之百地看好他”。毛主席说:“你的眼光很准,仲勋同志不仅是年轻有为啊,依我看,他现在是炉火纯青啊”。

而毛主席夸赞习仲勋“炉火纯青”并不是这时说的,而是源自1952年初毛泽东阅读西北局负责人习仲勋向中央汇报西北地区土地改革、统一战线和民族团结等情况的工作后,十分满意地说:“如今他已经‘炉火纯青’。”《西北岁月》将毛主席的这句话巧妙运用在这段情节上,既是小事不拘,也说明了主席对习仲勋的器重和欣赏。

二是习仲勋同志任绥德地委书记时,曾在绥德司法会议上作了讲话《贯彻司法工作的正确方向》,发表在1944年11月5日的《解放日报》上。在这个讲话中,习仲勋同志讲了四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其中第一条就是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方面。

《西北岁月》将习仲勋同志这个讲话中强调的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方面,又巧妙地运用在他和顾林的推心置腑的谈话中。当顾林革命二十多年找不到自己犯“左”的错误根源时,习仲勋不仅耐心说明顾林犯错的原因,而且殷切告诫顾林“一切工作都离不开两个立足点,一是实事求是,再就是走群众路线”,“那啥是走群众路线,要我说呀,就是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边”,从而使顾林心服口服。

可以说这两件小事,既有事实依据,又巧妙进行了虚构,使大事不虚小事不拘这一创作原则在该剧得到了完美应用。

其实,这样的事例在电视剧《西北岁月》中比比皆是。《西北岁月》之所获得了高数据、高口碑、高评价,除了演员将角色塑造的生动传神,关键还是有一个既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又有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性格鲜活的人物形象的好剧本,把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做到位。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