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过这样的话:
爸妈要是疼爱孩子,就会替他们做长远的打算。
不管处于啥样的环境里,爸妈对娃的那份心始终如一,总是为娃操碎了心。碰到这种事,李敏心里头特别有感触,她爸教育她真的是费了不少心思……
【毛主席讲了一个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
虽然心里挂念着,但毛主席实际上没法多顾得上李敏。
其实,有三件事儿你得放下心,别去瞎操心:
首先,李敏得去上学,而毛主席得忙他的工作,所以他们俩老是碰不到一块儿。
第二点,李敏和毛主席的生活规律不一样,所以他们老是错不开时间见面。
第三,李敏住在学校里,不住家里来回跑,所以他们俩更难遇上。
因此,毛主席和李敏很难有机会见面。就算毛主席心里很挂念李敏,也总是抽不出空来。他们俩都得在百忙之中找时间,才能见上一面。
这天早上,毛主席和李敏都不约而同地留在了家中,这可是挺少见的。
毛主席那会儿正好有空,他就把李敏叫到书房里,打算跟李敏好好说说话,还让李敏挑几本书读读,好提升下中文能力。
李敏一迈进书房,瞅见老爸那满屋子的书,跟个小型图书馆似的,一下子愣住了。这时,毛主席顺着势头,朝书架上一排排的书指了指,就开始聊了起来:
一本书接一本书地读,你的水平肯定会慢慢提升。
李敏脸上露出了难色,她中文一直不太行。比如说写作文,心里明明想得挺明白,可一到笔下就变成了另一回事,写出来的东西四不像,别人根本看不明白她到底要写啥。
毛主席咧嘴一笑,走到书架前,先摸出了《西游记》这本书,随便翻开一页,嘿,巧了,讲的正是孙悟空在天宫大闹的那一出。
接着,毛主席就给李敏讲起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不过在讲的时候,他没怎么细说孙悟空具体怎么闹的,而是给李敏讲,孙悟空是怎么不怕那些大官,敢于站出来反抗的。毛主席特别称赞孙悟空这种勇敢无畏的精神。
对于这个看法,李敏感觉挺新奇的。之前她听这个故事时,只觉得孙悟空就是只调皮捣蛋的猴子,但经过爸爸这么讲解后,她竟然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李敏一下子就懂了,这就像她老爸以前为了帮农民当家做主,站出来跟那些欺压百姓的恶势力对着干一样。
聊完《西游记》后,毛主席接着拿出了第二本好书《红楼梦》。这次,他没有给李敏讲述里面的精彩故事,反倒是让李敏变身“小考官”,来考考他背诵里面诗句的情况。李敏就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着,而毛主席呢,竟然把林黛玉他们写的诗,一字不差地全给背了出来。
李敏愣住了,真没想到老爸记性这么好,看样子这本书他至少是翻来覆去读了好几遍了。
有了毛主席的鼓励,李敏着手准备起来,她开始翻阅大量的经典书籍。和国内的经典相比,李敏起初对国外的名著更有感觉,特别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深得她的喜爱。
毛主席没拦着,让李敏随便看,他觉得书读得多,写东西就顺手。只要李敏阅读量上去了,那她的中文和写作能力肯定会提高。
李敏下定了决心,要向爸爸看齐,多啃几本书,尽量多读点书。
这就是真正的模范带头作用!
【毛主席想让李敏当《红楼梦》里的探春】
李敏一天天长大,转眼间就从八一小学毕业了,接着就去了北师大附中继续学习。
就在那会儿,李敏碰到了将来要一起走完一生的人,孔令华。在学校里,李敏是文艺方面的能手,而孔令华呢,他是学生会的老大。因为经常要一起组织活动,所以他们碰面的机会特别多。一来二去的,两个人就慢慢认识了,互相了解,最后谈起了恋爱。
1958年的时候,李敏眼看就要大学毕业了,就差那么一年。所以,她打算跟老爸坦白自己谈恋爱的事儿。
毛主席知道这事儿后,心里头特别高兴,他说年轻人谈恋爱是好事儿,大人们别去插手,就让年轻人自己拿主意吧。
李敏听到爸爸支持自己,心里乐开了花。随后,她又赶紧跑去跟妈妈分享这个好消息。妈妈同样表示赞同,但提议说,要是李敏能晚一年结婚,再多学点东西,那就更好了。李敏懂妈妈的想法,就答应了妈妈,决定再多给自己一年的学习时间。
一眨眼,1959年就溜走了,李敏眼看就要结束她的高中生涯了。
这天一早,李敏从学校走回家。上了中学,学校改成每两周放一次假,李敏也因此有两个星期没回家了,没见到爸爸了。
瞅见闺女进门,毛主席心里头那个乐呵,赶紧自个儿就迎了上去,拽着闺女的胳膊就往书房里带。这回啊,毛主席是想给闺女安排点活儿干:
你高中马上就要到头了,等毕业后,来我这边帮我管管家里的事儿呗。
李敏一听老爸的话,立马就乐了,赶紧翻箱倒柜找例子,脑袋里一下就蹦出了《红楼梦》里的情节:
“你是想让我来扮演探春这个角色吧!”
说白了,就是开个玩笑。但李敏认真地向爸爸说明,她并不像探春那样有管理家务的天赋,做不到改革图强,最关键的是,她的中文水平还差点火候,说话办事不够利索,真的不适合管家这份工作。
毛主席对女儿挺有信心,想让女儿试试看,但见李敏态度坚决,毛主席也只能打消了让女儿管理家务的念头。
接着,毛主席就跟李敏聊起了毕业在即的事儿。按之前的打算,毕业后李敏就要嫁给孔令华了,这事儿毛主席挺高兴的,李敏一听,也害羞地低了头。
虽然毛主席对李敏结婚这事儿没反对,但他还是给闺女提了两个小建议:
首先,婚礼得等到毕业后才行,毕业前是坚决不可以的。
第二,他肯定会出席女儿的婚礼,不过具体啥时候去,得由他自己来决定。
对于老爸提出的要求,李敏一口就答应了。婚礼嘛,本来就是打算毕业后就办的。至于老爸说的第二个要求,李敏心里也明白,老爸工作那么忙,能腾出空来确实不容易,所以李敏决定全听老爸的安排。
后来,毛主席琢磨着把婚礼的日子定在8月28号。他盘算着从庐山会议结束,再算上路上的天数,也就那天能腾出空来。所以,毛主席就跟李敏商量说,咱们就选8月28号办婚礼吧。
李敏感觉时间挺赶的,但真没想到会这么急,心里老觉得这样太仓促了不太合适。不过,毛主席也来宽慰她说:
我没空选别的时间了,就定在这一天吧。
李敏琢磨了一会儿,最后点头答应了爸爸提出的条件。
1959年8月28日这天,李敏跟孔令华正式结为夫妻了。
毛主席说到做到,他亲自现身李敏的婚礼现场,还在丰泽园摆宴招待宾客,亲自为女儿的终身大事把关。
就在这时,孔令华他爸正在北京参加会议呢。所以,毛主席就派人去把孔令华他爸孔从洲接到了婚礼的地方。然后啊,这两位老人就一块儿为这对新人的婚礼忙前忙后,张罗了起来。
现在,李敏心里头那个美呀,觉得自个儿简直就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人了!
【王桂苡和李敏开了一个孔令华的玩笑】
1962年,李敏和孔令华迎来了他们的小宝贝,爱情的果实终于落地。
毛主席见到第三代小辈心里乐开了花,他亲手给外孙定下了名字——孔继宁,这名字蕴含着深意,就是希望他能接过列宁的精神火炬,将来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1963年的时候,李敏和孔令华选择离开了中南海,他们一家子打算自个儿过日子,不再依靠组织安排了。
刚开始那会儿,李敏确实碰到了挺多难题,毕竟这是头一回自己撑起一个家,好多事儿都还不太摸门儿。好在,李敏有个好朋友叫王桂苡,她一直陪在李敏身旁帮忙。
王桂苡和李敏在学校时是同学,毕业后他们走上了不同的路。李敏决定步入婚姻的殿堂,而王桂苡则选择继续深造。虽然他们身处不同的地方,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友情。相反,他们的关系还越来越铁了。
大学毕业后,王桂苡成了家,并且回到了北京居住。说来也巧,那会儿李敏刚好从中南海搬了出来。所以,王桂苡常常去探望李敏,给了她很多生活上的援助。
有天,王桂苡又到李敏家串门。一进门,她就瞧见李敏正和小继宁玩得欢呢。瞅见这对母子玩得那么开心,王桂苡心里头也犯起了嘀咕,有点眼馋。她便跟李敏聊起了自己的一个念头:
考虑领养一个孤儿院的孩子,给他一个温暖的家。
李敏一听就明白了,王桂苡是眼红她有娃能一块儿玩,心里也琢磨着要个孩子作伴。但这念头来得快去得也快,李敏就一本正经地跟王桂苡说,这事儿得好好琢磨琢磨。
瞧见李敏一脸认真,王桂苡赶紧摆了摆手,说自己是逗着玩呢。
李敏一下子心里踏实了,开口说道:
好的土地,加上那已经长成的种子,最后肯定会带来满满的收成。
李敏一开口,用了好多词汇串成句子,王桂苡一听,直夸她中文真是大有长进。随后,王桂苡开玩笑地问李敏,这是不是多亏了你家那位“孔先生”的教导啊?
李敏的脸一下子就红了,什么老夫子啊,真爱逗乐。
不出所料,李敏的预测成真了。
第二年夏天,王桂苡顺利生下了宝宝。作为好朋友,李敏可乐坏了,赶紧拿出之前早就备好的小鞋子、小帽子,还有小围嘴这些玩意儿,都是专门送给小家伙的礼物。
王桂苡想谢谢李敏,就拉着她一块儿去买西瓜。俩人在路上边走边聊,琢磨着怎么挑个好西瓜,说了好多种挑瓜的方法。不过说了老半天,最后俩人还是听了摊主的建议,挑了个西瓜。
这事儿还挺逗的。
到家以后,俩大老爷们正忙着逗各自的小家伙开心,王桂苡和李敏呢,就动手张罗起午饭来。她俩先把那个大西瓜搁凉水里泡泡,等会儿就能吃上冰爽可口的西瓜了。
然后,李敏动手切起了黄瓜,烧水加热,还拌好了麻酱。另一边,王桂苡忙着和面,擀面条,为大家准备主食。他俩配合默契,没一会儿工夫,一桌饭菜就齐活了。
餐桌上,满屋子都是大家欢乐的笑声。
之后,李敏和王桂苡不管是谁去谁家,都会一块儿动手做饭。两个人一块儿忙活,做好了一起吃,边吃边聊,这样快乐的友情日子,陪着李敏一天天过去。
友情,真的是给生活加分的绝佳料啊!
【李敏教育孩子不可以搞特殊化】
人嘛,啥都吃,生病也是在所难免的。
这天,李敏突然觉得身子不爽,然后就去医院了。医院那边一合计,就让李敏住下了。可巧的是,普通病房都满了,于是医院就把李敏安排到了高干病房里。
医院管理层都认识李敏,可那些小护士们却一头雾水。大家都在私下琢磨,这位究竟是哪路神仙,咋就住进了高干病房呢,瞧着也不像是个大领导的样子啊。
听到护士们在那小声嘀咕,李敏心里头也有点不自在。说到底,自己不过是个普通的军人,医院把她安排在这儿,自然有医院的考虑,可不是她自己想显摆或者怎么的。没多久,身上的伤痛开始折磨她,李敏也顾不上那些闲言碎语了,爱咋说咋说吧。
这天一早,李敏躺在床上养病呢,俩护士走进来,其中一个边忙活边跟另一个开口说:
我碰见过她,她跟一个我特别熟的人简直一模一样。
另一个小护士忍不住笑了出来,她指了指说,这不就是个实实在在的人吗?还能像啥别的呀?
一个小护士轻轻碰了下旁边的小护士,跟她说,李敏长得特别像她之前见过的某个人,但就是想不起是谁了。
李敏实在憋不住了,就跟护士们聊了起来,说她谁也不像,就最像自己。她小时候,大家都爱叫她小塌鼻,还有扁脸蛋的外号呢。
小护士摆摆手说不是,她说李敏的鼻子根本不塌,长得可好看啦。
大家正议论纷纷,说李敏长得跟谁像呢,这时候,查房的医生进来了。医生刚才在门外,把护士们和李敏的对话都听了个大概,所以一进门,医生就直截了当地公布了李敏的身份,好让大家别再乱猜了。
知道李敏的真实身份后,护士们这才明白过来,怪不得以前老觉得李敏有点像谁呢,敢情是像毛主席啊。
李敏只好苦笑了一下,说真的,她打心底里不希望被人认出来。毕竟,一旦大家知道她是谁,肯定会特别关照她。因为爸爸从小就这么教她,李敏很反感这种搞特殊的行为。
李敏在教育孩子方面,采取的是同样的理念。
小宁宁渐渐长大后,李敏就着手教导他了,跟他说不能搞特殊,也不能老拿外公当挡箭牌,干啥事都得把自己当普通人看。
孔继宁同样也是这么做的。
孔继宁长大成人后,模样跟年轻时的毛主席特别像,所以大伙儿老爱拿他打趣。孔继宁呢,就照着妈妈的样子,跟大家伙儿说,自己长得是像外公不假,但绝对不能借着外公的名头来行事,更不会搞啥特殊待遇。
孔继宁之外,李敏的女儿孔东梅也是这样。她在上学时,从不借爸爸妈妈还有外公外婆的名头显摆。一直到上了大学,同学们还以为孔东梅就是平常家庭的孩子,压根不知道她家里的真实情况。
瞧着孩子们出落得如此优秀,李敏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以前,老爸对她真是用心良苦,教育方法得当。现在,她也照着老爸的样子来管教孩子。这种好的传统,肯定会一代一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