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获悉,合成生物领域企业巨微生物已接连完成两轮数千万级融资。投资方包括专注于健康美丽产业投资的云庐科创、上市公司佳禾食品董事长等,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等用途。
巨微生物于2024年正式开始运营,由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团队和华南理工大学程建华教授团队共同打造,目标成为健康美丽产业的绿色生物制造领导者。公司以生物活性糖为切入方向,专注于开发符合市场化需求的“高毛利创新产品”,提供功能性创新原料解决方案,应用场景包括美妆日化、功能性食品、医美医药等领域。
依托于创始团队的科研积累,巨微生物联合江南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国家级科研平台重点布局了两大未来生物科学中心,开展从新原料基础研发到配方成果转化的应用研究,并成功在江苏和广东落地两大生产基地,共同实现创新产品研发落地和规模化生产。
基于妆食同源的产业逻辑,巨微生物已推出多系列的产品管线,广泛应用于美妆日化和功能性食品等领域。核心产品包括超低分子量透明质酸、二裂酵母溶胞物2.0、新型麦芽四糖、硫酸软骨素寡糖、岩藻糖以及静电纳米多元纺丝膜等。
以超低分子量透明质酸为例,巨微团队介绍,透明质酸作为存量超级大单品,市场空间大,但行业集中度高,龙头企业已然具备品牌和规模效应。巨微生物选择切入的核心原因是强技术创新优势和低市场教育成本。作为新一代技术路线,和市面上主流产品相比,巨微生物的产品“菌种发酵得率更高”,具有分子量更低、产物均一、结构稳定等特点,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分子量,价格也比头部品牌更低。目前,该产品已获得数千万元的客户订单且持续增长,生产基地也已经落地,逐步实现产业化。
图源:巨微生物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当前产品,巨微生物先从美妆日化产业切入,在创办首年就已成功落地合作了多家品牌客户,合同订单数额达到数千万元,预计年收入超千万且实现盈利。
在商业化问题普遍困扰着合成生物企业的当下,巨微生物是如何实现这一点的?
这或许可以从“节流”和“开源”两个维度去理解。巨微团队认为,对于多数合成生物企业来说,“烧钱”的两点无非在于研发和建厂。就前者而言,巨微生物以实现江南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在合成生物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主要目的。“许多研发工作在大学里其实已经完成了,我们会从中选择更有利于市场化落地的技术专利,所以研发投入本身并不会太多,而且转化周期会加快。”
产能搭建方面,巨微生物已在国内布局了广东和江苏两大核心生产基地。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公司并未选择“独自死磕”,而是与产业头部公司合作,由对方主要出资,巨微生物技术入股。比如,主要用来生产超低分子透明质酸的江苏工厂,就是与行业某头部企业合资共建的。
“我们的自有资金主要还是用来做研发和市场,供应链本身还是依靠战略合作来完成。”据了解,巨微生物现已与多家上市公司达成共建供应链体系的深度合作意向。
在“开源”的问题上,不同于许多高校创业项目,巨微生物属于科研和商业的复合型团队,从成立起就具备非常强的商业化意识、客户资源和执行能力。
市场对合成生物企业的理想发展普遍预期在于,首年融资、次年建厂,第三年实现收入,第四年做出规模化业绩。但在巨微团队看来,创业节奏决定生死存亡,不同发展阶段需要平衡资源的投入,建厂动辄要2、3年,过程中一旦销售跟不上或融资卡顿,公司的运营风险就会非常高。
巨微团队认为,研发和商业化并行,在保持现金流的同时探索大单品,才能更有效的拉长企业的生命周期。对于合成生物企业来说,单一产品的天花板有限,销售增长的驱动力来自大客户、大单品,以及多产品管线。
图源:巨微生物
得益于创始团队在行业内的积累,巨微生物在美妆日化和健康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客户资源,已成交及洽谈业务合作的知名品牌客户近百家,目前也在拓展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单纯卖原料的天花板不高,我们大部分的研发都围绕应用创新进行,确定需求后为客户提供完整的功效配方解决方案。公司几乎每周都在和客户做研发共创,确保能够及时、深刻地了解市场变化和需求;同时,和客户共建、共同申请专利的方式,也能在最大程度维持后续的采购粘性。”
对于公司的优势总结,巨微团队表示:“我们专注健康美丽产业的创新产品与应用,拥有知名学术型研发团队,也具备商业化、品牌化和规模化的能力经验。生物制造符合当前国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战略,作为一家科技创新型的早期公司,我们的产品广泛应用美妆日化、食品保健品、医美医药等多领域,希望未来有更多合作伙伴能携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