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把全世界的步调都打乱了。
在海外订单减少、工厂停工、库存积压等压力之下,中国的外贸企业也迎来了巨大的市场压力。
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中国的经济逐渐复苏,而外贸企业也获得了一个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出口转内销。
但是对于做惯了出口的外贸企业来说,转型做内销的难度不亚于转行,而其中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与消费者脱节。对此,浙江飞剑集团自有品牌施密特的总经理刘伟胜深有体会。
飞剑集团是浙江永康杯壶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强大的自研和代工能力,当上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2022杭州亚运会的特许生产商及零售商,也长期为星巴克、苏泊尔等国外品牌代工。
尽管拥有强大的制造实力,但飞剑集团在长期的代工中疏漏了与消费者的沟通——当下的中国消费者们,需要什么功能、造型的杯子?飞剑集团两眼一抹黑。
而外贸转内销的第二个难点,就是销售渠道。外贸企业的商品消化全部都依赖于外部订单,而不会去选择开拓市场销售渠道。在正常时期,这能为企业节省一大笔开支,可一旦遇上突发情况订单减少,商品就会大量堆积。
浙江义乌的爱普特照明就遇上了这种特殊情况,在董事长黄云龙几年的努力下,爱普特照明生产的LED灯泡远销海外,客户遍及南美、非洲及中东地区,年销过亿元,但今年由于疫情,海外订单近乎一夜归零。
为了迅速掉头拥抱内需市场,施密特和爱普特照明这两家外贸企业,想到的方法是借力互联网的数字化优势突围。
在转型内销的过程中,双方同时联手内需引擎拼多多,加入新品牌计划。得益于拼多多7亿用户的庞大体量,爱普特照明在入驻拼多多并得到政策扶持之后,很快就从海外市场的失利中缓了过来,成功开拓了国内照明市场,更是在今年双十一实现了销售破百万元的纪录。
而施密特则是和拼多多的新品牌实验室进行了深度合作,后者在分析了平台近亿笔相关订单后,解构出了当下消费者对保温杯的需求倾向。听取新品牌实验室的建议后,施密特定制了一款“智能温显”保温杯,在拼多多上一炮而红。
施密特和爱普特照明的成功转型,无疑为后来者指明了方向。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成功转型内销,中国的内外双循环发展模式也将迎来新的动力,促进国内消费再次升级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