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赵苑旨)“被虫污染了的衣物还能要吗?”“怎么洗才能洗干净不过敏呢?”……4月27日,一则广东深圳一女子在晾晒衣物上发现绿色虫卵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视频中,女子表示尽管清洗了衣物,穿上后仍出现了皮肤红肿、刺痛等过敏症状。
经专家确认,这些虫卵为俗称“臭屁虫”的荔枝蝽所产。荔枝蝽在广东等南方地区较为常见,每年4-5月,随着气温升高、湿度增大,各类虫类纷纷进入繁殖高峰期。针对公众的担忧,4月27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胡云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许多人误以为清洗或暴晒衣物即可解决问题,但虫卵和虫体的生命力远超想象。”

热点视频截图
胡云峰表示,荔枝蝽等昆虫的卵常附着于衣物缝隙,普通水温清洗无法彻底杀灭,虫卵破裂后便可能引发过敏。他强调,此类过敏反应多表现为丘疹性荨麻疹,与普通荨麻疹不同,其由蚊虫叮咬或虫体分泌物刺激导致,症状包括密集丘疹、水疱,严重者甚至全身肿胀。
“荔枝蝽释放的臭液含刺激性成分,接触后易引发红肿、刺痛,过敏体质者反应尤为剧烈。”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樊一斌曾表示,人体接触昆虫分泌物后可能出现两种反应,一是直接接触性皮炎,由腐蚀性液体直接损伤皮肤;二是过敏性接触性皮炎,与个体免疫系统敏感度相关。
那么,被虫污染过的衣物该如何处理?“高温是灭虫的关键。”胡云峰表示,虫卵耐普通水温,但无法承受瞬间高温。若衣物材质允许,可用60℃以上热水烫洗,或使用蒸汽熨斗高温熨烫,若是丝绸、羊毛等不耐高温的衣物,则需专业干洗或密封消杀。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胡云峰与医护人员一起商讨病例。受访者供图
针对部分网友“暴晒杀虫”的误区,胡云峰直言,暴晒时虫体会向衣物阴面逃逸,难以根除,“就像人躲太阳一样,虫子也会找阴凉处”。此外,他特别强调,喷洒杀虫剂也同样不可取,“市售杀虫剂多为农药成分,贴身使用可能引发二次刺激,危害健康。”
临近五一假期,出行人员要如何防范虫害?胡云峰建议,过敏体质者应尽量避免前往草丛、树林等虫类密集区域,外出时尽量穿着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入住酒店时留意环境卫生,检查床垫、墙角等易藏虫区域。若已接触污染物,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或遵医嘱使用激素类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