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基地景观设计目标及策略

建筑设计大师 2025-04-22 11:25:30

1、总部基地概念

总部基地是以智能化、低密度、生态型的总部楼群,形成集办公、科研、中试、产业于一体的企业总部聚集基地,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中枢式运营管理氛围,以高效、多能、全屏化优势为企业创建发展的高速通道,以中心级辐射全区乃至全市的“中心外围效应”为企业铺设前瞻式空间路径,实现区域内外市场经济的信息整合、互动。

2、总部基地基本特征

1)功能特征

任何项目都应从使用功能入手,总部基地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园区,与传统的产业园区功能上有所区别。传统的产业园区,功能上更偏重其生产、研发、制造等,而总部基地更注重行政管理、办公决策、交际交往、形象展示、休闲娱乐等,并且由于总部基地是产业集群模式,聚集了诸多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因此总部基地的建筑布局、交通流线规划以及景观空间设计上更应注重其功能的需求,注重办公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往。

2)空间布局

总部基地大多坐落于城市的中央商务办公区,也是城市发展的黄金地段。如此高昂的土地成本下,为实现总部基地的“最经济原则”,规划用地会将空间利用到极致,也就意味着为景观专业预留的空间并不多,因此要考虑景观如何在有效的空间内,实现空间利用最大化。

3)从业人群

景观空间的设计,应从使用人群出发。总部基地服务人群应分为三种:一是总部基地内的从业人员,例如企业管理人员、技术研发人员、服务办公人员等;二是总部基地外的来访人员,例如合作对象、参观人员等;三是社会服务人员,例如快递员、外卖员、清洁员等。任何一类人群都会在总部基地内形成自己的交通流线,也需提供满足其活动功能的空间。

3、总部基地景观设计目标及策略

1)设计目标

总部基地的景观规划设计,应以打造“开放、融合、生态”的商务空间,打造“互交互连、适应未来发展”的总部基地为目标,打造开放活力的休闲商业中心,提高人们的互动性与交往性,开启商业活力生活圈,打造城市未来商业办公标杆。

2)设计策略

建议遵循“规划引领 · 部分协同 · 专业合作 · 机制保障”四大实施步骤,将景观专业前置,与建筑、道路、市政绿化等专业同步进行,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提供景观诉求,包括交通流线、场地竖向、空间功能、周界管理等,并针对道路工程、市政绿化、市容管理等方面提出有效建议,形成统一的规划设计导则,以保障整个区域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a)策略一——打破地块红线

总部基地是产业集群模式,因此不同建筑之间可能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规划建议打破原有用地红线范围,将片区内改为统一且完整的设计红线,等于取消传统意义的界限与围墙,在明确属地界限的同时,使得地块之间互交互连。

b)策略二——统筹构建公共景观空间

总部基地并不是单一产业园,更不是单一建筑,其总体布局与交通流线对于周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现在大部分的景观设计,局限于项目红线,只强调各个园区内的空间设计,与其周边的交通衔接、街路绿化搭配等方面设计考虑不足,已不能满足国家和城市目前的交通发展方向、集约建设要求以及连续的慢行系统等诉求。因此规划应着眼全局,将场地周边市政公共空间纳入设计范围内统筹思考,与内部空间共同构建屋顶、地上、地下多类型的公共空间体系,提升整体公共空间的和谐性。

c)策略三——统筹内部交通与市政交通

传统市政项目的分工是将市政道路、市政绿化、企业用地、停车场、海绵设施等,由不同部门、不同设计单位各自负责分开设计,地块之间互不相干,割裂了场地的整体性,后期可能因为不同的路网设计而增加市政交通的压力。规划建议将动态交通、静态交通、慢行系统、街路绿化、海绵城市设施等统筹思考,综合考虑周边公共绿地的功能、公共交通的停靠位置、市政停车场的布局等,有效促进和完善该区域的整体发展,避免后期反复拆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