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墙黛瓦间,住着中国人的魂
露水顺着瓦当滴落,在墙根青苔上砸出细小的坑洼——这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精神原乡。清晨的雾气还没散尽,站在巷口望去,一排白墙像是被清水洗过的宣纸,洇着青灰色的瓦檐轮廓。
哪怕身处都市公寓楼,心里仍住着那个需要白墙作画布、黑瓦当笔墨的灵魂。

徽州工匠砌墙时有个秘密:每砌七层砖必夹一层糯米灰浆。
时间的流逝会让老宅墙根泛起淡淡黄晕,那是糯米中的糖分析出形成的包浆。

梅雨季吸饱水汽,三伏天渗出盐霜,这或许就是中国人"外圆内方"的处世哲学——外表温润包容,内里自有筋骨。

墙头黑瓦如浓墨顿笔,墙面爬满凌霄枯藤是淡墨的画卷,偶有麻雀掠过恰似闲章落款。


砌墙时故意留下几处凹凸,春雨过后,水痕自然晕染出写意山水。

不画而画,让冰冷的建筑有了四季的表情:春日新苔点翠,盛夏竹影婆娑,秋深梧叶贴金,冬至残雪勾边。




城市里的玻璃幕墙折射着刺眼的霓虹,
中式庭院仍在固执地守护着一种古老美。

墙白三分靠手艺,七分靠岁月养;瓦黑五分凭火候,五分凭雨雪酿。

下面的美图请各位看官自己欣赏,如您喜欢,请留下您的点赞和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