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章士钊居然在他手心写了“走为上计”,这算什么意思?
1945年,抗日战争刚结束,国共两党关系剑拔弩张。蒋介石一边打着“和平谈判”的旗号,一边想着如何削弱中共的力量。就在这种险象环生的局面下,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展示了共产党寻求和平的诚意。可蒋介石的“鸿门宴”意味太浓,毛泽东的安危成了关键问题。这时候,章士钊的八个字让人浮想联翩。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蒋介石的“算计”太深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表面上是为了和平,实际上却是一场高风险的政治博弈。毛泽东一旦出现闪失,共产党将失去核心领导人,谈判也会变成国民党的单方面胜利。蒋介石不是没动过扣押或暗杀毛泽东的念头,但他也清楚,一旦这么做,国际舆论会反噬,甚至会引发全面内战。蒋介石的算盘是,在谈判桌上逼迫中共让步,用政治手段打压对手。章士钊看得很明白,才写下“走为上计”,提醒毛泽东警惕这场“鸿门宴”的危险性。
2. 章士钊的“谨慎”与“自保”
章士钊是个聪明人,又是蒋介石的老部下,同时和毛泽东私交甚笃。他夹在国共之间,必须小心翼翼。他那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表面上是善意提醒,实际上也有自保的意味:他担心毛泽东在谈判中遭遇不测,自己也会被牵连。毕竟,章士钊支持过共产党的事业,蒋介石对他未必完全信任。如果毛泽东真出事,他的处境也会十分尴尬。这八个字,既是劝告,也是撇清关系的高明手段。
3. 毛泽东的“大胆”与“自信”
章士钊的八个字传递了谨慎,但毛泽东却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应对。毛泽东深知,重庆谈判是一次展示共产党实力和诚意的机会。如果因为风险而退缩,不仅会丧失国际支持,还会被国民党抓住把柄,指责共产党“不愿和平”。毛泽东的到来,既是对蒋介石的正面回应,也是对全中国人民的承诺。他的自信来源于对局势的判断:蒋介石不敢轻易动他,因为国际社会盯着,国民党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章士钊的建议固然谨慎,但毛泽东显然更看重自己的政治判断。
章士钊的“走为上计”是出于谨慎,蒋介石的“鸿门宴”是出于算计,而毛泽东的赴宴则是出于从容与自信。这场政治博弈,最终成就了毛泽东的形象,也让共产党赢得了更多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