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老惦记中国农村?喜欢花钱在农村调查,还修中日友好广场

探史笔记 2024-09-28 11:48:01
引言

提起日本,就绕不开近代史上那段血海深仇。但你知道吗,与侵略战争为伴的,还有对中国农村的深入调查。

从1900年起,日本成立专门调查机构,在中国农村耗费无数金钱,直到战败才恋恋不舍地结束45年的调查。

那么日本为何对中国农村如此重视?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阴谋?

这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参与侵华战争的满铁调查人员)

一、三次大规模调查

1985年,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后,台湾成为日本殖民地,时任台湾民政长官后藤新平,于1900年开始,对台湾农村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细致调查。

1901年,后藤新平成立“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自己出任会长,将调查工作及调查会的运作,交由曾经的京都大学教授冈松叁太郎负责。

此后20年的时间里,冈松叁太郎对台湾地区的法律、风俗,以及台湾蕃族,进行实地调查,并将研究成果整理成册。

在台湾的调查还没结束,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后,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在东北成立(1906年),针对东北和华北农村的调查也随即展开。

(后藤新平)

已经在台湾地区积累丰富经验的后藤新平,出任满铁总裁,冈松叁太郎成为满铁调查部的首任部长。

调查部的主要工作,仍为调查农村情况,只不过将目标从台湾变为东北。

与台湾不同的是,日本对于东北农村的调查以土地为中心,侧重于民事、商事等习惯的研究。

尤其是对于内务府、皇庄等大规模不动产的调查,日本方面尤为重视。

与此同时,“卢沟桥事变”爆发,满铁调查部又制定了一个为期十年、预算500万日元的调查计划,调查对象为华北地区的农村。

(满铁调查部)

这一次,日本针对河北、山东等地,对每一个村庄适合种植的农作物,进行多次详细统计。

只不过因为日本战败,这项研究被迫停止。

从1900年对台湾的调查起,直到1945年无条件投降,抛除其他小规模调查不算,仅仅对台湾、东北和华北这三个地区的调查,就持续了45年之久。

调查台湾和东北的花费是多少,官方并没有明确数据。但从华北农村的500万日元经费可以推算,这三个地区的调研总经费达概率超过一千万日元。

上千万日元、45年的心血,日本调查中国农村究竟有什么企图?

(大连中山区的满铁调查部)

二、调查背后的阴谋

对于调查中国农村的意图,许多专家学者称之为科学研究,研究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如《台湾私法》、《中国农村惯行调查》等,都是日本的研究成果编纂而成,也确实为研究中国农村提供一手资料。

那么日本的行为真的只是科学范畴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仔细观察这三次大规模调查的时间,都是发生在侵略战争之后,对华北的调查更与全面侵华同时进行。

由此可见,日本对中国农村的调查,主要为侵略服务。

(日本统治下的台湾)

对台湾进行农村调查时,日本已经开始殖民台湾。

但为了更好地获得台湾的控制权,后藤新平充分调查当地风俗习惯,并结合曾经和现有的法律,更有效地进行殖民统治。

对东北农村的调查,则主要为控制满洲以及国内移民打基础。

此时日本已经发生严重农村危机,因此想通过向外移民,减轻国内压力,解决人口过剩问题。

同时来自日本的移民,又可以成为新成立的满洲政权的基础,为日后军队的征兵、征粮奠定基础。

(日本移民)

所以从日军全面侵华后,便开始了百万户移民计划,企图在20年内移民500万人。

一旦日军移民计划成功,东北耕地将会大量落入日本人之手,农村也会成为日本人的天下,东北农民、抗日运动都会受到极大影响。

最后的结果,就是伪满洲彻底变成另一个日本。

好在随着日本的战败,这项移民计划也宣告破产。

在战争中对华北农村的调查,更是为了适应侵华战争的需求,甚至想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全中国的殖民计划。

(抗日期间华北农村)

更重要的是,许多抗日运动扎根在华北农村。详细了解每个村庄的情况,也可以及时发现敌情。

总的来说,日本研究中国农村绝不是为了科学,而是为了更好地殖民、侵略。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对中国农村的调查,本身就是一种侵略。

如今的日本虽然不再调查中国农村,却对中日友好设施情有独钟。

(中日友好医院)

三、突现的中日友好设施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日友好广场、中日友好楼、中日友好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大地之上。

即便在偏僻的农村,也能看到中日友好广场的身影。

既然名为中日友好,那就不得不提中日恢复邦交了。

因为历史仇恨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并没有与日本建交,直到1972年,两国才恢复正常邦交。1978年,中日签订和平友好条约。

从这一年开始,友好便成为两国之间的主旋律。

(签订中日友好条约)

1979年,日本开始以贷款的方式对华援助,25年间共计贷款3.3万亿日元。

在这种情况下,中日民间的交流也多了起来,中日友好广场、中日友好楼等设施,也随之建成。

其中有些友好设施为日本人出资建造,且目的不尽相同。

例如长春的一座中日友好楼,是1990年一位日本男性捐赠。

日本战败后,一些移民和遗孤就被留在东北,由中国人抚养长大。

中日正常邦交后,政府曾遣送过部分遗孤。一位重回祖国的男子,为了报答中国养父母的养育之恩,便捐赠了中日友好楼,以便中国众多养父母能老有所依。

除此之外,一些日本战犯后代、和平爱好者,为了缓解中国百姓的抗日情绪,也会出资捐赠友好广场,或其他中日友好设施。

(中日友好公园)

可有了前车之鉴,许多人已经不相信日本人的意图。有些百姓将日本人的行为看作政治行动,目的是淡化中国人对日本的仇恨和警惕,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根据日本当局扭曲侵华历史的行为,我们确实应该警惕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也要以史为鉴避免灾难。毛主席当年留下的这句话,直到如今也依旧适用:“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是一致的,只有一个敌人,就是日本军国主义与中国的民族败类。”

至于日本捐赠中日友好设施的背后,到底是政治目的还是单纯的善意,还要我们自己去分辨。

0 阅读:2

探史笔记

简介: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