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互相秀肌肉,战争气氛骤然紧张中东上空的战争气氛越来越紧张了:就在最近48小时里,美国突然往印度洋中间那个叫迭戈加西亚的空军基地调来了一堆B-2“幽灵”战略轰炸机,这事儿可不简单,大家都觉得这是在给伊朗施加战争压力。伊朗那边也不甘示弱,直接秀了一下肌肉。根据美国的《战区》网站报道,伊朗官方媒体放出了两位伊朗高级军官参观地下导弹城的视频,这个视频大概有85秒长。很多人觉得,这是在告诉外界,伊朗有能力保护自己,也能狠狠地反击回去。
伊朗高调秀导弹,是在示强还是示弱?最近B-2轰炸机的突然调动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很多人觉得这可能是美国要对伊朗的核设施下手的一个信号。为啥这么说呢?因为美军手里最厉害的非核炸弹——GBU-57/B,只有B-2能同时挂两颗,并且还能神不知鬼不觉地飞几千公里。所以伊朗在这个时候公开自己的地下导弹基地,其实也不算意外。但是问题来了,伊朗这是真的有底气,还是暴露了自己的弱点?根据《战区》的报道,伊朗军方的两位大人物——总参谋长巴盖里少将和革命卫队的哈吉扎德准将,坐着吉普车在一条装满导弹的地堡隧道里走了一圈。这条隧道两边摆满了各种导弹,像“海巴尔舍坎”、“塞吉尔”弹道导弹,还有“帕维”巡航导弹之类的。去年伊朗对以色列发动空袭的时候,就用过这些导弹中的几种。所以现在的问题是,伊朗这次亮出这么多武器,是真的有备无患,还是反而暴露了自己的防御短板呢?
《战区》对伊朗隧道工厂的担忧虽然看起来挺厉害的,《战区》这家媒体看问题的方式总是有点特别。他们觉得光是一个照片就能看出一堆问题。比如说,如果伊朗军队真的把导弹存放在那种没啥遮挡、又直又长的隧道里,只要一枚当量不太大的钻地炸弹穿透了保护它的岩层或者钢筋混凝土,就可能引发大规模的殉爆。不得不承认,《战区》提出来的问题确实很犀利。要是想建一个能防钻地炸弹或者核武器的地下堡垒,设计起来得考虑好多事情。首先呢,这个位置得选在花岗岩、玄武岩这种比较硬的地儿,利用天然岩石的厚度来分散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伊朗的一部分地下设施就在扎格罗斯山脉里面,那里的岩层厚度能超过100米呢。再说了,就算是挖好了隧道,还得在岩壁上贴一些吸能材料,像泡沫混凝土、凯夫拉纤维之类的。里面还要用高强度的钢筋混凝土加固,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还能加钢板或者钢制拱架进去,再填上不同种类的吸能材料,做成夹心饼干那样的结构,这样就能一层层地防御了。
伊朗地下堡垒能抗钻地炸弹吗?说到防钻地弹嘛,一般会在关键位置弄个斜着的混凝土夹层,这样钻地弹就容易偏离方向或者提前爆炸了。在核心区域外面呢,还会建个像蜂窝一样的结构,利用空腔塌陷来吸收冲击力。另外啊,整个地下设施最好分成一个个独立的小模块,用隧道连起来但彼此分开。这样哪怕某个地方被炸了,别的地方还能正常运转,或者用来救人。不过很明显,伊朗那啥地下导弹城就算是用了这些加强防护的方法,也不会在电视新闻里露出来的。那些被《战区》吐槽的“又长又直的大隧道”,说不定就是伊朗官方故意摆出来给人看的呢。那些真正防护能力强、设计得更科学的部分,估计都没那么容易让人看到。
伊朗这一手,有点像空城计这么说吧,这事儿有点像《空城计》那意思。打仗的时候,弱的一方故意装出一副很脆弱的样子,让本来占优势的那一方心里打鼓。毕竟打仗嘛,有时候就怕疑神疑鬼,一旦那个本来觉得十拿九稳的觉得不对劲了,反而更容易被弱的一方给反败为胜。当年的淝水之战就是这样。更妙的是,这次伊朗是在“秀肌肉”的时候,故意露出肌肉最脆弱的地方。这不光能让美国那边的军方心里犯嘀咕,连我们这些旁观的也不一定搞得清他们到底想干嘛。这招儿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你看啊,根据观察者网、《战区》这些媒体的报道,短短不到两天的时间,美军就在迭戈加西亚部署了至少3架B-2隐形轰炸机,多的话可能到了7架。而且还有3架C-17运输机和10架加油机也来了。这明显就是在做长期作战的准备啊。要知道,美军总共就20架B-2,刨去维修和训练的,随时能动用的也就十三四架。如果真的把三分之一到一半的B-2都调到这里来,那就说明特朗普政府是铁了心要干点什么了。
美伊一旦开战,中国需警惕背后玄机所以说呢,伊朗虽然有短时间内狠狠反击以色列的实力,但要是真跟下了狠心的美国干起来,那可不一定能保证百分之百成功。要是能靠展示自己的实力让对方打消进攻的念头,这也算是一种好事。另外还有一点得注意,迭戈加西亚这个地方太关键了。它不仅能供美军的战略轰炸机威胁伊朗的核设施和导弹基地,实际上对整个印度、中国的西部和西南部都构成了战略威慑。所以我们看到B-2这种战略轰炸机异常调动的时候,不能光想着是不是要去袭击伊朗的核设施,引发中东的大变动。还得小心,这事儿背后是不是另有玄机,特朗普政府是不是玩的什么别的花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