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充国,字翁孙,今甘肃天水人,西汉著名将领。
赵充国有勇有略。汉武帝时期,赵充国曾经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后又率军击败过武都氐族叛乱,故而,其十分熟悉匈奴和氐羌人的习性。
话说汉宣帝元年,汉朝打探到西羌各部欲与匈奴联合夺取河西地区。汉宣帝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前往巡查,其率两千骑兵来到羌人聚居区,召集先零等三十多个部落首领前来开会,会至半程,其突然变脸,并大开杀戒,将羌人首领全都杀了,接着又发兵攻打羌人,斩杀千余无辜羌族百姓。义渠安国的行为,并没有让西羌各部分崩离析、俯首称臣,反而让他们更加团结,并彻底倒向匈奴一边。比如,这场大杀戮就使得先零羌首领杨玉等人恐惧与愤怒交加,并对汉朝彻底失去了信任,于是其鼓动、裹挟西羌各部首领揭竿而起,向汉朝边塞发动猛烈的攻击。
义渠安国在实施虐杀之后,其部在浩亹遭到羌军袭击,伤亡惨重,剩余人马逃至令居闭城拒守,并向长安求援。

汉宣帝刘病己听后着实恼怒,因为汉朝在金城郡囤积的四十万斛粮食转眼就丢了一半。年仅17岁的汉宣帝能够请教的就只有赵充国了。当时赵充国已是76岁高龄,与苏武并称两大“国宝”。于是,御史大夫邴吉奉命到了赵府。
赵充国得知邴吉来意后,爽朗一笑:我知道有一个人,非常的合适,没有人比他更合适。
邴吉大喜,忙问是谁?
赵充国又诡谲地一笑:这个人就是我,老臣赵充国!
邴吉当场傻眼了。
赵充国一声长叹:国家承平多年,遍观满朝文武,有军事经验的也只有老臣我一个了,所幸老夫身体尚可,总能再为国效力几年吧!
汉宣帝听完邴吉的报告,非常感动。于是让邴吉再去问第二个问题:羌虏何如,当用几人?
赵充国的回复是:百闻不如一见!臣在都中,无从遥决,愿驰至金城,熟窥虏势,并为攻讨方略,俱奏上也。
短短一句话,道出了“老当益壮”的赵充国的人生态度与行事风范。

于是,赵充国重披战袍,奉命率领不足万人的骑兵迅速出师,部队渡过黄河赶到金城后扎下营寨,此后便不断地向远处派出“斥侯”打探情报。期间,羌军不停地进行骚扰、挑战,赵将军就是坚守不出。
京城,汉宣帝迟迟没有收到捷报,便通过酒泉太守进行催促。赵充国知道皇帝急切的心情,但是强攻又不符合战场实际,于是,其上奏说羌人长于山林游击战,全面攻击肯定会伤亡惨重,匈奴还会背后偷袭,因此决定先打“首恶”先零羌,并争取招降其他羌人部落。
汉宣帝对赵老将军还是很给“面子”的,在旨意中只是说打仗还请念及国家耗费巨大;另外已诏令破羌将军辛武贤等率兵于七月进击。然而,赵充国是那种认“死理”的将军,不管皇帝怎么催促,其还是认准了冬天出击比较好。
赵充国终于出兵了,这次是对先零羌发动突袭。先零羌措手不及,四散奔逃。赵老将军根本不急着追击,而是驱军跟在后面,直到叛军主力全部逃进山林。清点战场下来,包括逃跑中掉进河里淹死的一共才消灭几百人。

将士们纳闷,赵充国却兴奋不已,因为,这场仗是按自己设计的进行着。
不久,其它羌人看到“首恶”被赶到山中,便纷纷投降,其中就有罕羌近万人。
赵充国连忙将情况上报朝廷,汉宣帝诏令乘胜追击,冬季发动总攻。幸好赵充国的“剿抚并用”的策略被朝中大臣们所认同,所以,当其提出在边疆农垦的计划时,群臣纷纷表示赞同。丞相魏相更是说:赵将军多次筹划的军事方略都很正确,我担保其计划一定行得通。
就这样,赵充国开始在前线带领军民种田。一年下来,破羌将军辛武贤斩首二千,强弩将军许延寿招降四千余人,而主帅赵充国竟招降了五千余人。于是,汉宣帝下诏罢兵,只留下赵充国在当地负责屯田事务。半年后,赵充国上奏说五万羌人部众除了被斩首、投降、淹死饿死的外,只剩下煎巩一伙,羌人首领靡忘保证擒获这些人。于是,赵老将军班师回朝。
赵充国平羌,伤亡极小,加之其屯田策略,军费也得到有效控制;羌人被汉朝安置在边境上,也成为拱卫边境的辅助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