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上演戏剧性一幕:个别国家提议解除对叙利亚境内“沙姆解放组织”的制裁,却遭中国代表强硬否决。中方直言“条件不具备”,现场一度陷入沉寂。
这场博弈背后暗藏复杂角力。据悉,“沙姆解放组织”虽自称“温和派”,但其前身被联合国明确列为恐怖组织,并与极端势力关系密切。中方强调,叙利亚新政府若未能有效打击恐怖活动,解除制裁等于为极端势力“开绿灯”。而提出解除制裁的国家被指试图通过“示好”叙利亚,换取能源合作及地缘战略优势,甚至借机扩张地区影响力。
值得关注的是,叙利亚长期受制裁影响,经济几近崩溃,民众生活艰难。联合国特使曾呼吁解除制裁以推动重建,但中方认为,反恐底线不容妥协。数据显示,中国过去14次动用否决权中,8次用于支持叙利亚抵御外部干预,此次表态再次凸显对国际规则与地区稳定的坚持。
事件引发热议:反恐与民生是否只能二选一?国际社会如何既遏制极端势力,又避免普通民众承受连带代价?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