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多才子,或以博闻强识著称,或以书画双绝闻名,而张岱以兼具文采和殊癖出名,他曾说“人无癖,不与可交”,这里的“癖”不是怪癖,而是癖好,是一个人真正喜欢的东西。
他自称“纨绔子弟,极爱繁华”,一生不是在玩,就是在玩的路上,若生在当代,必是最大的网红。
张岱又被称为“明朝最败家的才子”,他出生于富贵人家,享受过最奢华的生活,放浪形骸、挥霍无度,最终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余生。纵观张岱的生平,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
张家是江南的名门望族,祖上三代皆是进士,是真正的书香门第。经过世代累积,资产富裕不缺钱,有钱了就会想着怎么花钱,所以张家人多有癖好,有的对茶叶如痴如狂,有的视藏书为生命,也有的沉溺于收藏各种奇怪的东西。
张家人好读书却不爱考科举,对子孙的教育方式也比较特别,尊重个人兴趣爱好,出仕入仕皆随所愿。
万历二十五年,张家迎来一个新生命,他就是张岱。成长在这样独特的家庭氛围中,张岱继承先人遗风,也成了一个博学多才却玩世不恭的人。
张岱出了名的爱玩会玩,别人读书的时候他在玩,别人考科举的时候他还在玩,倒不是他不学习,而是他太聪明了,别人要花一天学会的东西,他花一个时辰就能学会,剩下的时间就是玩。
而且他读书只为陶冶情操,而非想要金榜题名,他说科举是“消磨豪杰志气”的玩意,自己吃穿不愁、安逸富贵,何必非要到官场上勾心斗角,给自个儿找不自在。
张岱兴趣广泛,而且是个行动派,喜欢什么都能立即付诸行动。
有段时间他爱上弹琴,于是找来五六个好友组织琴社,还兴致勃勃地写了篇动员文章,约定大家一起学琴,每月定期聚会,或于高楼交流学习,或在山间清歌弄弦,高山流水觅知音,好不逍遥快活。
可惜好景不长,大家本就是一时兴起,没多久就烦了腻了,陆续有人退出,最后琴技也荒废了,只有张岱坚持下来,并且略有所成,他性格便是如此,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琴社解散后,张岱又迷上斗鸡,闲来无事就到集市上看雄鸡相斗,渐渐的感觉不过瘾,干脆专门成立了一个斗鸡社,重金购入黑羽红冠的斗鸡,还游说叔叔也来参加,整日围着斗鸡转,全然忘了今夕何夕。
斗鸡社依然没有坚持多久,张岱听闻唐玄宗好斗鸡最后亡国,干脆利索地终结了这个兴趣。
除了组织各种社团,张岱还喜欢唱戏唱曲、骑马郊游、养鱼养花,兴趣多到难以想象。
古时候的大户人家都会在家中养戏班子,张家作为有名的富庶之家,戏班子自不可少,张岱从小耳濡目染,不但会唱会演还会排戏。
张父五十大寿的时候,张岱提前排了几出拿手的戏,在寿辰到来前,带着戏班子从杭州直奔山东,去给父亲唱戏。
还有一次,张岱和伶人乘舟夜游至金山寺,忽然兴致大发,忙让伶人拿出戏服装扮上,敲锣打鼓唱做起来。他的水平很高,甚至原来很多伶人之上,只要他在场,伶人们就要打起十足的精神,生怕被他比了下去。
爱玩的人通常也爱吃,毕竟“吃喝玩乐”不分家,张岱爱玩也爱吃,他曾立志吃尽天下美食,外出时每到一地,先打听当地有什么好吃的。
他吃得也很有讲究,素菜用什么佐料更入味,荤菜用什么佐料更鲜美,老鸡汤用什么水煮更好喝,鱼虾用什么火烹饪更好吃,橘子什么时候摘的更甜,柿子什么样的更脆,他都颇有研究。
有时为了寻找人间至味,他不惜亲自出马,比如为了吃到最鲜美的河蟹,他约上朋友亲自下河捕捞,为了尝到更合胃口的乳酪,专门养了一头奶牛,亲自饲养、亲自挤奶、亲自制作,可谓用心至极。
能把吃喝玩乐做到极致,除了兴趣使然,还得有丰厚的资本支持,好在张家不缺钱,才能让张岱如此无忧无虑地挥霍。
满身怪癖的张岱除了吃喝玩乐,张岱身上还有很多“癖”,其中最有名的是“茶癖”和“灯癖”。
张岱爱喝茶,更爱研究烹茶之道,茶的味道好不好,水的影响很大,所以他探索了很多地方的水,希望能找出最适合烹茶的水。
有一次他到斑竹庵游玩,看到一处清冽的泉水,不由自主地想要是拿来烹茶不知道什么味道,说干就干,他立马打了水来沏茶,结果大失所望,茶水平淡,远不如想象中的清香。
他思来想去认为可能是自己的方法有误,于是和同样爱茶的叔叔一起讨论,再反复实验,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发现泉水要先放置三天,然后再煮水烹茶,口味极佳。
有了水以后,还要研究怎么烹茶,张岱和叔叔再三尝试,最后选择将沸水分两次注入壶中,然后加入茶叶,茶如素兰雪涛、清香隐隐,取名为“兰雪茶”。“兰雪茶”中要加茉莉花瓣,叔侄两人还就加一片花瓣还是两片花瓣展开激烈讨论。
“兰雪茶”一经问世,人人争相烹制,纷纷到斑竹庵取水,令那里的僧侣不堪其扰,最后干脆毁掉泉眼以求清净,好容易找到的水源又没了,张岱惋惜不已,只能再往他处找水。
除了茶,张岱还痴迷于各种彩灯。
每逢佳节,人们都会在门口挂上流光溢彩的花灯,还有把各色彩灯集合起来展示,张岱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就是骑在老仆脖子上去看灯,花鸟灯精致可爱,鱼龙灯五彩斑斓,真是彩灯渐欲迷人眼,很多灯罩上绘上山水、写上灯谜,集文娱于一体,让文人雅客争相赞颂。
张岱看到喜欢的花灯,不管对方要价几何,都要收入囊中,为此不惜耗费百金,有时买一个花灯花的钱,顶得上寻常人家一家的花销,说他是“败家子”也不为过。
看过的各色花灯多了,普通花灯再难入眼,张岱寻不到喜欢的灯,干脆自己动手做,劈竹篾、做灯架、绘灯面,样样精通,堪称一绝。他做的花灯精美绝伦,却从不跟人炫耀,他认为炫耀是很掉价的行为。
袁宏道曾说:“世人有殊癖,如果能保持一辈子,那就是名士。”
而张岱也认为: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张岱为了满足自己的“茶癖”和“灯癖”,不惜耗费千金、花费无数精力,并且把这些癖好贯穿生命始终,足以称得上“名士”。
民国著名才女章诒有言:“若生在明清,只嫁张岱。”
张岱自称极爱繁华的纨绔子弟,又与寻常的纨绔子弟不同,他满腹才华,出口成章、落笔成文,一生著作无数,令后世追捧怀念。
在众多著作中,最有名的就是《夜航船》,结合自己吃喝玩乐的经验,和从各处搜刮来的故事,整理编纂成书,堪称明朝百科全书,从三教九流的轶事到神仙鬼怪的传说,从民间风俗到当代政事,可谓包罗万象。《夜航船》的文字浅显易懂,有时诙谐有时严肃,娓娓道来,令人如痴如醉。
张岱生活的年代正值朝代更迭,明朝衰败、清朝崛起,有志之士皆为国忧虑,张岱见过义士为国捐躯,大受感动,决定为古往今来的义士烈士立传,他翻阅家中藏书,又四处走访了解义烈的故事,最终写成《古今义烈传》。
成书以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编纂《石匮书》,这是一本关于明朝历史的史书,全书二百二十卷,里面既有明朝的血泪史,也有张岱痛彻心扉的过往。
清军南下后,强行要求汉人剃发,他的好友不堪其辱,投水保节,他的堂弟奋勇参军,最终战死沙场,国破家亡、挚友离世、至亲牺牲,一连串的打击令张岱整日消沉,一度生出散去家财、归隐山林的想法。
张岱在《石匮书》中倾注了无数心血,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考证了无数史料,走访了无数老人,耗时二十多年,最终成书,这本书也成为后人研究明史的重要资料。
除了著书立说,张岱的散文也是一绝。
翻开他的散文集,入眼是“万山载雪,明月薄之”的冬天,是“曲倦灯残,星星自散”的午夜,一字一句,浑然天成,令人惊艳。
然而,不管有多洒脱豁达的人,也有走到尽头的一天。
张岱69岁的时候,给自己写了篇墓志铭,在墓志铭中他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少为纨绔弟子,爱好无数,鲜衣怒马、花灯烟火、梨园鼓吹、花鸟鱼虫,皆为所好,可惜命运不济,半生繁华终成梦幻。
张岱晚年时候,只有一室藏书、一张病琴、一方缺砚相伴,在陋室中回顾过往,仿佛隔世。
半生富贵半生潦倒的他,在贫困中又度过了24年。有傲世刺世的锋芒,又有玩物玩世的谑癖,这样的人,不能用富贵或者清贫来评价,因为他在哪里都能活得自在潇洒。
这个诗酒风流的大才子,一生都在取悦自己,不为外物左右思想,这等境界有几人能达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