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最近我梳理了身边近70对同事们的结婚状况,所有人找到的对象都是家境工作学历相仿,无一例外。
由此可见: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门当户对的成功几率最大。你具备啥条件,就以此为准思考自己有啥要求,男生的选择余地的确更大些,但也别想高攀占便宜,毕竟大家都不傻。
岁月不饶人,30岁对很多人是道坎,不分男女!
大家的平均结婚年龄的确比父辈或者大一些的哥哥姐姐们更晚一些,26、27岁左右结婚的都是家境比较殷实,工作之前就认识了对象。
而28、29岁是成婚的高峰期,这意味着他们还得早一到两年遇到自己的对象。30岁开始,女青年们会显得更被动一些,再想找到称心如意、旗鼓相当的对象,整体上难度会比同龄男更大。
两个人整体上旗鼓相当,甚至到工作、学历、家境、形象等具体部分都旗鼓相当,当然在整体旗鼓相当的前提下,也有相互之间对方某些方面比自己更出色的情况。
但总体上有点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和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样子。
家庭出身的影响或许比我们通常所预料的状况更大,确实不是单单靠自己竭尽全力就能补齐的短板。
结婚对象家境的富裕程度不是由当事人决定的,是由其父母决定的。自己的家庭啥收入水平,基本上对方家庭就是啥收入水平。
所有人不愿低就,也都难以高攀,即使自身实力强大的学霸学神都概莫能外。我遇到的几个家境普通甚至贫寒的学霸男 ,对方也都无一例外是家境相当的学霸女。
在当下,跨越家境攀高枝的结合真的极其困难。这一点对男女双方都适用,女生高攀的也极少,即使成功了,也往往会在颜值差,双商差,年龄差,不平等对待等等付出相应的代价。
家境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物质基础,也体现在社会关系方面。特别是工作之后,他们能找到现在的对象很大比例源于家人广泛发动了社会关系,而不是完全依靠自己一个人在战斗。
学历,工作,开始变得有些像大学的期末成绩,100分太多,60分万岁,根本原因在于只要是体制内工作,收入水平相差无几。
在此前提下,照顾家庭的便利程度等其他因素就成为了重要考量。
很多脱单困难户最后也都脱单了,并且看着还很体面,比大家预想的要好。其实却是以牺牲了学识、工作、人品等里子为代价的,看似保住了面子,暗地里却吃了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