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几乎都听说过“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说法。可谁知道什么是太极,两仪四象和八卦吗?有人说:这还不简单,两仪就是阴仪和阳仪,四象就是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八卦就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但如果你只知道这些表面的名称,而不了解它们背后的深刻含义,那么你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些是百度上面的太极图,有人说“对对对,这就是太极,这些就是阴阳,我这不是懂吗,怎么说我不懂呢。”
图一
但如果我说这些太极图是错的呢。有人可能不服气:“这些怎么可能是错的?我从小看到大。但是,请问:有谁曾思考过为:为什么太极能生两仪?两仪为什么能生四象,四象又因何能生八卦?回答不上来了吧。若回答不上我的问题,那么就算你把易经翻到烂,终其一生,不得正解,只是个门外汉。最多只能成为一个所谓的“专家”或“教授”。
那么正确的太极图是什么样的?
图二
这几种都是正确的太极图。这三个太极图与图一的太极图区别在于阴阳的位置。图一阴仪在左边,阳仪在右边,已经将阴阳颠倒了。第二张图的阴阳才是正确的。第二张图中的太极图有些区别,但都是对的,至于其中的原因,在于不同朝代,对于“岁首”——新的一年开头的时间,制定不同。
说了这么多,看了正确的太极图,那什么是太极呢?
太极图又叫阴阳图、日月图,描述的是太阳在黄道上一年的运行,导致地球上阴阳变化。
太阳运行到黄道90度,到夏至日,此时阳气到达一年中的极点,“极”,又称“太”,所以叫太阳。
太阳运行至黄道280度,到了立冬,此时阴气到达一年中的极点,故称太阴。
太阴太阳,极阴极阳,故称太极。
至此,我们知道了太极图为什么被称为太极图。那么,太极的画法是怎么来的呢?
古人为了更好地观测太阳运行的规律,便使用了两种工具“圭”和“表”。
圭表图
如图所示,立起来的杆子叫”表“,平放着,有很多孔和线的叫”圭“。
当太阳射到杆子上时,阳光会被杆子挡住,在”圭“上形成影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正午时刻,杆子在圭上的影子标出来,连成线便是太极图的画法,这就是”立杆测影“。
具体一点,冬至到夏至,,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移动,我们又身处北半球,阳气逐渐变强,定杆,也就是中间的杆子在每日正午时分,影子由长变短,表示阴气由多变少,反应地球阳气增长,用黑色表示影子和阴气,这就叫阳仪。阳仪中没有影子的部分用白色表示,代表阳。看图二图三中的阳仪,是不是符合这个规律
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我们身处北半球,阳气逐渐变弱,阴气逐渐变强,游杆,也就是外边杆子立在外圈,在每日正午时分,影子由长变短,用白色表示,白色由多变少,反映地球阳气减少,这就叫阴仪。阳仪中没有影子的部分用黑色表示,代表阴,黑色由多变少,代表阴气由多变少,到冬至日到达极点。
图三
古人用”—“代表阳,用”- -“代表阴。这点大家都知道,可为什么呢。古人在圭表上画线”——“以此记录影子的位置。当影子划过线,线就变成”- -“这个样子,也就是阴爻,没划过的线就是阳爻。
图四
太极图再细分成四部分,多了”少阴“”少阳“
图五
将图三和图五结合起来看,就会发现,少阴少阳那部分有白色有黑色,黑色代表阴,白色带表阳,黑色在外面白色在里面就是少阴,反过来就是少阳。
在太极图了太阴太阳,少阴少阳便是四象。在天体上,便是东苍龙、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
阴阳,两仪,四象,八卦等代表的符号,在易经里面就叫做”象“。在还没有文字的时代,古代先贤用简单的画图就描绘出天地宇宙的至理,现代的专家教授穷尽其词也说不出其中半分奥秘。
大道至简,易经很简单,如同小儿看图说话,但若遇不上名师高人,就算研究一辈子也难窥门径。在古代,这些内容都是不立文字,只在师徒,父子之间口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