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宗:被阉党所挟的窝囊帝王之南诏入侵西川事件

史海撷侃侃过去 2025-02-04 16:26:47

太和三年(829年)十一月,西川(治成都)节度使杜元颖紧急奏报,南诏入寇!

西川亦称剑南西川,始建于肃宗李亨主政时期。当初他为了弱化藩镇权势,将原有的剑南一分为二。西川治所位于成都,南与南诏相接,西与吐蕃为邻,边患压力巨大。

南诏,是玄宗晚期崛起于云南一带的民族政权,由蒙舍部首领皮罗阁,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所建。

“南诏”的由来是因其前身“蒙舍诏”位于六诏之南,故而为名。建国后一直与大唐关系紧密,安史之乱爆发,随着大唐国运的衰退,南诏开始与吐蕃眉来眼去,频频在边防制造事端。

德宗兴元二年(785年),名臣韦皋主政川蜀,南诏背离吐蕃重新归附大唐,西南边陲暂获安宁。

前宰相杜元颖因在穆宗时期决策失当,导致河朔之地再度沦为割据局面,坐罪外任为西川节度使。

他与同样被免去相位,到地方任职的前宰相裴度、李绛、李德裕、牛僧孺等一众能臣不同,是个只会动动笔杆子的“绣花枕头”,目光短浅且毫无远见。

到任之后,他自恃做过几年宰相,对西川军政事务毫不上心。除了横征暴敛百姓、克扣将士衣粮,半点正事不干。

他的不作为,让戍边将士处于饥寒交迫的困境,只能靠闯入南诏国境,抢掠南诏民众为生!

可蹊跷的是,面对着大唐边军这种越境骚扰行为,南诏国民非但不予为难,反倒主动为他们提供吃穿用度,向他们了解西川近况。这样一来,川蜀之地摆兵布阵的虚实动静都让南诏刺探的清清楚楚。

南诏国弄栋节度使蒙嵯颠——南诏仿唐制,在境内设置六大节度,弄栋为其中之一,位今云南姚安县北——见到大唐边防形同虚设,开始动起了歪心思,准备大举入侵。

西川边防州府得到消息,立刻派人上报成都。面对如此严重的边境危机,杜元颖根本不信,丝毫未做准备。

等到南诏大军进入西川境内,竟然如同回到自己家里那般,一路畅通无阻。一些西川边军还主动充当向导,领着南诏军队前行。没过多久,巂州(四川西昌)、戎州(四川宜宾)相继沦陷。

十一月二十八日,在南诏的不断进逼下,躲在成都歌舞升平的杜元颖总算有了些许反应。匆匆招募了两千多未经训练的士卒,前出至邛州(四川邛崃)阻击。结果可想而知,士气全无、临时拼凑的唐军被打得落荒而逃,致使成都西南重要门户邛州失守,南诏乘胜兵临成都。

无奈之下,杜元颖只得急报朝廷增援。

文宗得知西川有难,当即就近用兵,诏令东川(治所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兴元(亦称山南西道,位今川、甘、陕交界部分地区,治梁州,今陕西汉中)、荆南(湖北省中部,治荆州)三镇紧急动员,兵发西川。

十二月初一,又让距离稍远的鄂岳(治湖北武昌)、襄邓(今湖北襄阳、河南邓州)、陈许(河南周口、许昌)等军派兵增援。

十二月初三,任命东川节度使郭钊兼任西川节度使,赶赴成都,取代杜元颖接管西川。

郭钊是名将郭子仪之孙、郭暧与升平公主之子,敬宗、文宗的祖母郭太后是他亲妹。

郭家对大唐有再造之恩,家族地位显赫无比,文宗派他舅爷接管西川,无非是想利用郭家的声威震慑各方势力。

此时,蒙嵯颠已率军攻破成都外城,杜元颖带着一众残兵躲在内城苟延残喘。

十二月初六,诏贬杜元颖为邵州(湖南邵阳)刺史。

十二月十三,任命右领军大将军董重质为神策、诸道西川行营节度使,统一指挥入川军队作战。

董重质与不久前平定沧景之乱的李祐一样来自淮西军,曾做过淮西精锐“骡军”统帅,作战异常骁勇。也同样由名将李愬收降,归于大唐。

文宗把他派出来,恐怕也是手中能打的最后一张王牌了!只可惜历史没给董重质一展神勇的机会!

南诏军队进入成都外城并未大肆抢掠,反倒贴出告示安抚城内民众,十多天时间里秩序井然,百姓生活未受太大影响。

待大唐前来支援的军队相继入川进逼成都,南诏开始组织撤离。临行前,他们露出狰狞嘴脸,将外城洗劫一空,抢走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不仅如此,还掳掠了数万男女及能工巧匠。

他们被南诏军队用刀枪逼迫着离开家乡,忧惧恐慌的情绪弥散在人群中。许多人趁看守不备投江自尽,水面上大量浮尸顺流飘浮而下,场面惨不忍睹。

蒙嵯颠亲自领兵断后,抵达大渡河时,他高声对被掳掠来的蜀人说:“再往南走就是我南诏国了,此刻我允许你们在这里与家乡告别!”

众人号啕大哭,又有数千人跳水而死!

事后,蒙嵯颠遣使入朝,向文宗解释他的行为:“我们南诏一直履行着藩属国替唐守边的职责,怎敢无故侵犯上国!只因西川节度使杜元颖不知体恤士卒,致使他们怀恨在心,竟要给我做向导,恳求我杀掉杜元颖。我这次未能如愿,希望陛下能将他处死,用以告慰西川将士。”

文宗被这套说词气得哭笑不得,震怒中再次下诏,把杜元颖贬为循州司马,并令董重质及各镇入川军队撤回本军归建。

十二月二十一日,郭钊抵达成都,与南诏签定了互不侵犯条约。

不得不说蒙嵯颠这招玩得实在聪明,不仅白白从大唐掳走大量人口、财物,还占了个帮助大唐诛除奸佞的理,真可谓是得了便宜卖了乖!

而且这次形同旅行的入侵,让他们对大唐边军实力,以及蜀地主要山川走向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为下步频繁进犯打好了基础!

在这一入侵事件中,大唐无疑是个受害方,吃了次哑巴亏!然而,如单就文宗处理此事的经过看,其全程表现尚可,不仅沉着冷静、反应迅速,而且用人得当、调度合理,假如不是南诏撤得早,恐怕定会被大唐所破。若是按百分制来衡量,至少能得八十分!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