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赣州南康区一家理发店因一起“隐形盗窃案”引发广泛关注。该店收银员朱某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偷换店铺收款二维码的方式,在三年半内窃取店铺资金高达189万元,直至老板对账时发现异常才东窗事发。目前,朱某因涉嫌盗窃罪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作案手法:瞒天过海,私码替换公码据警方调查,朱某自2021年起担任该理发店收银员,期间多次趁其他店员不备,将店内收款二维码替换为自己的私人二维码。顾客扫码支付时,款项直接流入朱某个人账户。由于会员充值后仍能正常消费,店铺账目表面上未现异常,但实际收入长期“隐形蒸发”,累计损失189万余元。直至2025年初,店主核对账目时发现大额充值未到账,才察觉问题并报警。
案件侦破:警方迅速锁定“内鬼”接警后,赣州南康区刑侦大队迅速介入,通过调取监控、追踪资金流向,锁定朱某为嫌疑人,并在某安置点将其抓获。朱某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承认因贪念长期窃取店铺资金。目前,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朱某或将面临盗窃罪的刑事处罚。
行业警示:二维码支付需多重防范此案暴露了商家在电子支付管理中的漏洞。警方提醒:
开启语音提示:实时播报收款到账信息,确保每笔交易透明;
加强二维码监管:将收款码置于监控范围内,每日营业前检查是否被替换;
定期核账:商家需频繁比对系统流水与实际收入,避免长期疏漏。
同类案件频发:行业信任危机加剧近年来,类似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隐形诈骗”屡见不鲜。例如:
深圳龙华区理发师张某以“充值返利”为幌子诈骗顾客及亲友160万元,被判有期徒刑12年;
上海徐汇区理发师刘某通过虚构“业绩任务”诱骗顾客转账,涉案金额4万余元,已被刑拘。这些案件反映出服务行业员工监管的薄弱环节,以及消费者对充值类消费的信任风险。
技术便利背后的安全隐忧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二维码已成为商业活动的重要工具,但其便捷性亦被不法分子利用。此案不仅为商家敲响警钟,也提醒消费者在扫码支付时需多一份警惕。唯有加强技术防范与人员管理双管齐下,才能筑牢交易安全的“防火墙”。
金额特别巨大,持续盗窃连续三年,大概率无期徒刑,看家里能不能积极退赃减轻处罚,但是十五年以上坑定没跑了,一辈子毁了
看图片是女孩吧~老板粗心~这位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