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水资源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约有 22 亿人缺乏安全的饮用水,且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这一数字仍在持续攀升。在整个水资源利用结构中,农业用水占据了约 70% 的比例,是当之无愧的用水大户。就我国而言,农业用水在总用水量中的占比也长期居高不下,部分地区甚至超过 80%。
在当今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大背景下,农业作为用水大户,其用水效率的提升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灌区作为农业灌溉的重要区域,进行节水改造迫在眉睫,而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
目前,许多灌区依然存在着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普遍存在,这种灌溉方式不仅浪费大量水资源,还容易导致土壤板结、盐碱化等问题,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同时,灌区的灌溉设施老化失修,渠道渗漏严重,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浪费。此外,缺乏科学的用水管理机制,农户用水存在随意性,无法根据农作物的实际需水情况进行准确灌溉。
二、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与关键举措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强调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理念,对水资源从源头到终端的整个利用过程进行精确把控和细致管理。
精准监测与数据分析:利用流量计、水位计等设备,实现多方位的数据采集。在水源地及各级输水渠道中安装流量计,能够准确测量水流的流量,清晰掌握水资源的输送量和分配情况 ,判断是否存在水资源的异常流失或不合理分配。水位计则被安置在渠道、水库等关键位置,实时监测水位变化,结合降水量数据,可分析出水资源的存量与补充情况。土壤墒情传感器持续反馈土壤的水分含量,了解农作物根部的水分状况。将这些数据整合分析,就能准确掌握灌区水资源的动态变化,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建立科学的用水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水价政策,实行阶梯水价,激励农户节约用水。同时,完善用水分配机制,根据灌区不同区域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和需水特点,合理分配水资源。
1.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幅提升,有效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农作物产量与质量双提升:精细灌溉满足了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要求,改善了土壤环境,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减少了因大水漫灌导致的土壤盐碱化和水土流失问题,保护了灌区的生态环境,实现了水资源、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推进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实现灌区节水改造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前期建设智能化监测系统的资金投入较大,部分农户对新技术、新管理模式的接受程度较低等。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节水意识的逐渐提高,相信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未来,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在灌区的应用将更加深入,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为保障农业用水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是实现灌区节水改造的有效途径,通过信息化监测、智能灌溉和科学管理,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