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七年六月底,我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山东东阿至临濮集之间的、三百里宽的正面地段,突破黄河天险,发起长达二十八天的鲁西南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九个半旅。
随后,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两位首长,综合种种敌我因素,分析研究决定:立即摆脱蜂拥而至的敌军,迅速南下。

刘伯承司令员与邓小平政委(图像)
此一行动决定上报中央军委、毛主席后,野战军指挥部很快收到毛主席的回电:“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的决心完全正确。”
于是,一九七四年八月上旬日,我军战史上具有伟大的军事、政治意义的挺进大别山(位居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南征壮举开始了。
为了迷惑敌人,给他们造成认知上的错觉,以掩蔽我军的行动目的,刘司令员、邓政委决定,以一个纵队向黄河南岸佯动,摆出我军准备北渡而去的态势;以中原独立旅沿平汉路东侧展开军事行动,引诱分散围拢而来的敌军。
同时,命令临时归属晋冀鲁豫野战军领导的华东野战军的五个纵队,主动出击,攻打、阻遏扑向晋冀鲁豫野战军的敌军,全力掩护其南下。

行军途中的我军将士(图像)
我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按计划、有步骤地兵分三路南下之初,敌军误以为我军要北渡黄河,向北方进军。
接着,他们又根据我军的动向变化,错误地认为在他们的大军围堵下,我军无法北渡黄河,被迫向黄河以南撤退。
这说明,国民党军队不明确我军南下的真正目的,他对“逃窜”中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不以为然,只是派遣他的四十六师之一部,前往沙河一带布防,堵截“溃逃”中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其大队人马,则分路尾随追击我军,妄图将我军彻底解决在“黄泛区”。
“黄泛区”,是在一九三八年的抗战期间,蒋国民党反动派以阻挡日寇进犯为名,而在河南郑州花园口掘开黄河大堤造成的。此举,牺牲了无数豫东人民的身家性命,遗害多年。
截止一九四七年,黄泛区内依然是草长人稀,到处淤泥、水塘。别说车辆行驶,就算徒步行走,也是异常艰难。

当年的“黄泛区”(图像)
上有敌机盘旋扫射、投掷炸弹,下有污泥浊水挡路,这使得跋涉在黄泛区中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将士们处境困窘。
但是,在与全体指战员一起赤足行进在泥泞中的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的鼓舞下,全军以惊人的毅力、坚强的革命斗志,成功地越过了黄泛区。随之,他们又顺利地渡过了沙河。
这时,国军如同大梦初醒,猛然间意识到,刘邓大军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南逃”,而是在有计划、有预谋地奔向他们的目的地——国民党政府腹地大别山。
于是,他们赶紧调兵遣将,重新部署兵力,企图沿平汉路快速推进,堵截我正在南下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可惜的是,此时的平汉路已被我军破坏,要想恢复运用,已然来不及了。

调兵遣将的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剧照)
就在国军一时间难以有效阻击我南下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之际,刘司令员、邓政委率部甩开敌人,轻装前进,长驱直入,奔向汝河。
不料,国民党第八十五师已于八月二十三日,到达了汝河南岸的汝南埠,将我进至此处的中原局、野战军指挥机关人员和为开辟大别山革命根据地而随军南下的干部,以及掩护首脑机关的第六纵队堵截了在汝河北岸。
而且,紧随他们而来的敌人的三个师与其相距仅五、六十里,枪炮声清晰可闻。
值此军情危急时刻,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立即来到设置在汝河岸边的六纵先头部队的指挥所,组织召开有关同志参加的会议,研究部署强渡汝河的行动。
敌人的炮声越来越近,炮弹不时炸响在指挥所附近。为此,大家竭力劝告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赶紧转往安全地带。
可是,丝毫不顾忌个人安危的刘伯承司令员,用手把落在地图上的尘土拂拭去后,继续有条不紊地部署着强渡汝河的作战行动。

刘司令员在部署作战行动(图像)
最后,刘司令员郑重而又严肃地对大家说:“同志们,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一定要击败敌人,尽快渡过汝河。现在,我们的任何犹豫、迟滞,都将是对人民革命事业的犯罪!”
随之,刘司令员、邓政委,亲自指挥六纵作战,并安排非战斗人员准备渡河。
强渡开始后,六纵五十二团一营率先渡过汝河,击败对岸的防守敌军,抢占了部分滩头阵地。
与此同时,我工兵部队冒着敌人的密集炮火架设浮桥。在敌机的轮番轰炸下,浮桥虽然一再被毁坏,但战士们无畏无惧,继续架设。
到了二十四日午夜,刘司令员、邓政委随六纵的前卫团行动。此时,六纵之纵队领导坐镇各旅,部分旅级干部下沉到各团、营、连,具体指挥作战。
经过奋勇突击,浴血苦战,六纵于天亮前,破财了敌人的汝河防线,成功地掩护我军机关人员继续南下。
第二天夜里,当野战军指挥部和六纵行进到淮河北岸的息县、临河一线时,根据邓小平政委的提议,野战军的三位首长作了分工:邓小平政委负责阻击尾追之敌;李达参谋长负责部队及其他非军事人员渡淮河;刘伯承司令员先行一步,去指挥正在挺进大别山的大部队。

正在分析敌情的邓政委(图像)
一九四七年八月二十七日,我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的正确指挥下,经过二十多天的急行军,摆脱了敌军的尾追堵截,冲破了他们设置的一道又一道防线,胜利进入大别山区,像一把利剑刺入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心脏。
晋冀鲁豫野战军的这一重大军事行动,牵制和调动了大量国民党军队;有力地配合了我军在陕北和山东战场的作战,进而彻底粉碎了他们对陕甘宁边区、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实现了中央军委、毛主席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的战略计划。
主要参考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与三军经略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