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目睹了这样一句戳心的话语:“人若困顿仅限一时,心若贫瘠则伴随终生。”
众多家庭起点皆显贫瘠,然而随着时光流逝,亦逐步走向富裕。
夫妻俩携手白手起家者,亦非鲜见。他们逐步砥砺前行,在漫长的守候中终迎来曙光。
然而,也有一些家庭始终深陷贫困的泥潭,即便略有起色,亦会瞬间崩塌。
由此可见,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剧,并非物质的匮乏,而是精神上的“心灵贫困”。

01 父母心穷,总是厚此薄彼。
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深信不疑,自己所行之事无不是正确的,若有偏差,必是家人之过。
作为家庭中的长者,父母们往往不自觉地带有一丝“高人一等”的姿态,尤其是在子女年幼时期,他们坚信孩子唯命是从便是正确的。
然而,这些父母未曾深思,子女终将长大成人,他们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
两代人之间,若无法在认知上相互尊重,求同存异,那么父母的做法很可能让孩子陷入困境。
最常见的现象是,父母常常根据自己的偏好来养育子女,偏爱之情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拿我邻居老张来说,他育有三个子女,长女为老大,下面是两个儿子。
长女学业成绩斐然,但老张总是不以为然:“女子读书再多,终将为人妇,又有何用?”
女儿高中毕业后选择了就业,老张便让她寄钱回家,理由是:“寄回家的钱,我给你攒着,防止你受骗。”
当女儿有了男友,准备步入婚姻殿堂,打算在城里购置房产时,老张却坚决不同意资助,反而说:“你寄回家的钱,我都用来给你弟弟买房了。”
这一次,女儿彻底爆发了,与父母断绝了关系。
岁月流转,十多年过去了,女儿在城里开店,生意蒸蒸日上;而老张的两个儿子,尽管年过四十,却依旧单身。
再回首,老张的家庭已是一片狼藉。子女离心离德,父女关系紧张,儿子们也被惯得无法自立。
假如老张能够学会尊重子女,多与他们沟通协商,家庭的境况或许会有天翻地覆的改变。
爱子女,虽然无法做到完美平衡,但至少可以追求相对公正;父母与子女之间,也可以建立起友好的关系,相互扶持,而非单方面的命令或压迫。
人心如秤,感情之轻重,我们都能准确感知。父母如何爱子女,应随着子女的成长而不断调整策略,以实现家庭内部的和谐与平衡。
02 子女心穷,总是盯着遗产。
在成年的人生旅途中,唯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拥有光明的前景和奋斗的目标。
无论父母的家庭环境是贫瘠还是富裕,若是将精力投入对家产的盘算之中,那么你很难真正实现财富的积累。
曾观看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中的一则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一位名叫小范的大学生,在毕业十年之后仍旧蜷缩在家中,整日无所事事。
小范总是满腹牢骚:“自小到大,父母的否定声音不断,让我深感自卑。”
她渴望致富,甚至萌生了开一家超市的想法,但她的计划始终围绕着向父母伸手要启动资金。在父母无法资助的情况下,她的梦想便就此破灭。
姐姐为她介绍工作,但没过多久,她就因为无法坚持而离职,重新回到了家中,过着依赖父母的生活。
我们必须意识到,父母总有一天会步入暮年,那时他们可能无力再支撑子女的生活。如果子女届时才开始寻求生活的出路,那就为时已晚。
设想你生活在农村,你会发现即使将父母的遗产全部收入囊中,你依旧摆脱不了贫困的命运。
试想农村常见的遗产清单:两间简陋的瓦房,几亩贫瘠的土地,一间狭小的猪圈,以及几千元的存款,甚至毫无储蓄。
若是为了争夺这些遗产,你与兄弟姐妹反目成仇,打起了官司,那么你所承受的痛苦将会加剧。即使你侥幸所得,那些也只是一些无法支撑你未来生活的微薄之物。
即使你的父母拥有丰厚的财产,但如果你总是觊觎他们的财富,导致自己心神不宁,工作也无法专注,同时还要防备着其他兄弟姐妹的猜疑,这样的内心消耗是极其严重的。
有人曾言:“只有在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中追求快乐的人,才能真正享受到自由的生活。”
只有当子女脱离父母的庇护,勇敢地面对外界的风风雨雨,他们才能独立成长,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地。经过长年累月的努力,方能建立起自己的家园。若是始终依赖父母的荫庇,那就永远无法跳出家庭的狭小圈子,实现个人的真正价值。
03 大家心穷,总是坐等帮助。
有些父母,当他们步入四五十岁的中年时期,便开始消极等待子女的赡养,而未曾主动规划自己的养老金储备,未曾深思熟虑如何优雅地步入退休生活。
待到父母迈入六七十岁的高龄,他们的开销变得十分庞大,而这些开销往往依赖于子女的资助。这让子女的人生背负上一个沉重的负担,步履蹒跚,气喘吁吁。
有些兄弟,自身缺乏斗志,甘愿沉寂,只盼望着其他兄弟姐妹的援助之手。若是不幸遭到忽视,他们便会满腹牢骚:“为何他们如此冷血无情?”
他们不愿学习技能,也不愿外出闯荡,积累人生经验。任何人的援手,对他们而言,不过是增加了一个沉重的负担,倒不如放手,保持一定的距离。
有些妻子,不愿为家庭经济出一分力,却总是沉迷于打扮自己,购置衣物。在挥霍掉丈夫的积蓄之后,又开始抱怨丈夫赚钱的能力不足。
她们长期担任全职太太,却自诩贡献巨大,未曾察觉自己的过失。人的价值,在这样的日子里逐渐消磨,最终沦为丈夫的附庸。
有些丈夫,下班回到家后,便坐等妻子伺候,自诩工作一天应得的待遇,却未曾想到,妻子同样辛勤工作,同样疲惫,她们在操持家务时,也希望有人能搭把手。
消极等待,只会让人失望至极。因为他们将自己的命运寄托于他人,而非自己去牢牢把握。
《处世悬镜》中曾言:“未有和气聚焉,而家不吉祥昌盛者;未有戾气结焉,而家不衰败颓废者。”
一个家庭的价值在于“和气”,而和气的根基在于“善待、格局、积极”。
一个家庭,其初始阶段,父母是顶层设计的掌舵者,他们应引领子女前行,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勇敢闯荡,精心规划自己的养老之路。子女成年后,应切断对家庭的依赖,独立飞翔;成家立业后,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小家庭中,适度地关照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