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第一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家念错六百年,您念对了吗!

向露聊历史 2023-07-30 21:59:00

在宫廷影视剧中,每当太监或者是钦差大臣宣读皇帝圣旨时,开头第一句念的必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

久而久之,这句话已流传了六百多年,在我们潜意识当中,也都认为古代帝王颁发旨意的时候,都是以这句话作为开头,并且我们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但其实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分成四字一断句的读法是不正确的,这也是大家的误解,接下来百味就给大家讲讲:

首先给大家讲讲“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的来历:

朋友们,其实“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始于明朝,由明太祖朱元璋首创,作为圣旨的开头语。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在洪武元年(即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发布了一道命令:

上以元时诏书首语必曰“上天眷命”,其意谓天之眷佑人主,故能若此,未尽谦卑奉顺之意,命易为“奉天承运”。

朱元璋在当了皇帝之后,便不再满足于“王”的称号了,决定改名号为“皇帝”,自称为“朕”,下发的命令为“诏”。

从《明太祖实录》中也可以看出,在明朝之前,元朝的帝王使用的都是“上天眷命”四字,而从朱元璋开始才改为“奉天承运”四字。

而“上天眷命”四个字的意思就是:认为自己被上天垂爱并赋予重任,自己的统治也是出自天意。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将南京改名为“应天府”,又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取名为“奉天殿”,作为自己和大臣们商议国事的地方。

朱元璋为了向人们彰显他登上皇位是奉上天的旨意,以及帝位的合法性,便自称“奉天承运皇帝”,还把手里所拿的玉圭,也刻上了“奉天法祖”的字样。

有的朋友问了,“玉圭”是什么东西呢?

“玉圭”是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或丧葬时所使用的一种重要的玉制礼器,也是瑞信之物。

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在建造紫禁城时,又将“奉天殿”原封不动的挪到北京。

接下来清承明制,其皇帝所下发的诏书,也都是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字开头。

公元1912年,随着末代皇帝溥仪发布退位诏书之后,“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接下来百味再给大家讲讲“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的意思:

“奉天”是遵照、遵从天意,意指皇帝受命于上天;

“承运”是继承新生的气运,意指君权神授;

“皇帝”指的就是是君王的意思;

“诏曰”是用昭书告示天下的意思。

而“奉天承运”这四个字,其实就是“皇帝”的修饰词。

这八个字意思就是说:奉行天命的皇帝,所说的话、或是所下的命令。

最后百味再给大家讲讲“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的正确读法: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正确的读法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或者“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如果您要是错读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那么这八个字的意思就不对了,就变成了“奉行天命,皇帝这么说。”

那么为什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我们一直错读了这么多年?

主要就是因为在各种影视剧中,部分编导的错误认知,还有演员们为了这句台词的顺口性和连贯性,所以就错读成四字一断句,因此也就误导了我们大家六百多年。

结语:

在文章的结尾,百味也希望大家在读过这篇文章后,都能记得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正确读法,以及它的来源,也算不负这几分时光。

所以说:活到老、学到老,一点也不过时,并且百味也希望,今后的影视剧中若再用到这八个字时,千万不要再错念了!

《郑重声明:笔者全部作品已开启全网维权,未经笔者允许,如有侵权、搬运、盗用者,请立即停止使用,否则必将采取法律措施追责!》

13 阅读: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