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骂死前夫手撕后夫,被渣男骗财骗色骗感情,最终还坐了牢!

向露聊历史 2023-07-22 22:12:00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骂死前夫,起诉后夫,半生颠沛流离,被渣男骗财骗色骗感情,最终还坐了牢。

让我们看看,这位令人羡慕的一代才女背后,却有着两次让其悲痛不已的婚姻生活。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章丘人,婉约词派代表,被世人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父亲李格非是北宋大文豪苏轼的学生,曾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母亲王氏是北宋宰相王珪的女儿,蔡京、王安石和秦桧等人和李清照都是亲戚。

妹夫秦桧是宋高宗时期宰相,姐夫蔡京是宋徽宗时期宰相,表亲王安石宋神宗时期的宰相,看来这李清照的家族背景相当强大。

李清照的一生共经历了两次不幸的婚姻。

李清照的第一次婚姻:

李清照自幼便生活在文学氛围特别浓厚的家庭中,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情感也十分丰富,甚至还有些早熟,在十来岁时就开始幻想男女之情。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点绛唇》中“见客人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既有些热辣大胆,又有些羞涩内敛。

当时赵明诚借口请教李清照父亲学问跑到李家,正好撞见荡秋千玩的李清照。

李清照看到了俊美潇洒的赵明诚,不由得心如鹿撞,羞涩躲闪,捂着眼睛跑开,慌乱中鞋子还跑丢了。

当跑回闺房前,还不忘回头又多看几眼赵明诚,拿起一支青梅,假装着嗅闻来做掩饰。

接下来便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二人青春年少,一个怀春、一个痴情,自然是干柴烈火水到渠成。

公元1101年,风华正茂的李清照年仅18岁,与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开启了一段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

李清照之父李格非,是礼部员外郎,而赵明诚之父赵挺之,任吏部侍郎,二人的婚姻可谓名当户对。

如此浪漫纯情的才子和佳人,足矣把日子过成诗画般。

那段时间也是李清照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有父有母,有心爱的人,有共同的爱好。

二人结为夫妇后,感情融洽,志趣相投,每日相知相伴,“赌书消得泼茶香”,充满着幸福与欢娱。

刚结婚时,赵明诚还是没有收入的太学生,每月初一和十五,赵明诚便告假回家与爱妻团聚。

赵明诚一般都是先到当铺,典当几件衣物换些银钱,然后再到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共同喜爱的文藏和水果,和爱妻一起“相对展玩咀嚼”。

他们的婚姻应该是恩爱幸福,天长地久的,就算偶尔小别,也相思无尽,可谓只羡鸳鸯不羡仙。

然而,人生就是如此无常,世事难料,甚至还会啪啪打脸。

否则,李清照在字里行间也不会流露出许多的爱与哀愁。

接下来,夫妻二人家里的金石古籍越积越多,赵明诚的心态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他将这些古书视为心肝宝贝,锁藏于书房橱中,李清照如果想看,就必须到他那取钥匙,还必须要登记。

如果李清照不小心弄污损了,赵明诚就会生气的责骂她,而且还要求她必须修补干净。

李清照为了保持大家闺秀、芊芊淑女形象,只能一味地迁就忍让。

但又为了自己能随心所欲地阅读,不得不节衣缩食,整日里素面朝天,省下钱来买一套供自己习读。

然而,赵明诚对这一切熟视无睹,根本无动于衷,在他的眼里,只有物没有人,永远是物比人新。

公元1102年,北宋发生著名的“元佑党争”,李清照父亲李格非因反对新政,被朝廷贬为庶民。

而赵明诚他爹赵挺之,也遭到奸相蔡京打击迫害,以“力庇元佑奸党”罪名罢官查办,不久就身染重病而亡。

赵明城兄弟三人也遭到株连,被免去官职,遣回山东青州老家。

朝廷又下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党”人子孙通婚,并且“元祐党”人的子弟不得居京。

李清照只得随赵明诚一起回到青州,但二人在青州的爱巢也房倒屋塌,无奈之下只得过着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

夫妻二人在青州,也过了十年岁月静好的光阴,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感情依然执着相悦,矢志不渝。

公元1127年,李清照44岁,金兵大举南侵,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后,北宋改朝换代为南宋,赵明诚收到朝廷任命,再次启用他去湖州做知州。

结果赵明诚乐的屁颠屁颠的一个人去当官,潇洒地说走就走,唯留下李清照孤零零的一个人和一大堆的金石书画。

(朋友们,百味此时只想说一句:说好的夫唱妇随、比翼齐飞呢?说好的同甘共苦、不离不弃呢?)

接下来的赵明诚,对李清照的感情随之发生了变化,经常跑去烟花柳巷玩,还找了一个小三。

当李清照得知此事后,大失所望,天天借酒消愁,心虽不甘却也无可奈何,再加上二人长年无子,感情难免生出些许间隙。

红烛冷,怡人叹,满园春色谁见?试问卷帘人,却道,但闻新人欢。

终于,李清照从一个纯情少女蜕变成一个“泪湿罗衣”的含愁怨妇。

公元1128年,赵明诚又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刚上任后不久,城里就发生叛乱。

赵明诚不但没有率兵平叛,反而置全城百姓安危于不顾,苟且偷生,仓皇逃走,就连他老婆李清照也被他丢弃。

李清照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丈夫堂堂七尺男儿,在地方危难之际,竟如此贪生怕死,毫无英雄血性。

心中不觉感慨万千,便负气含恨地写下了千古绝句:

生当作人杰,

伤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而李清照的丈夫赵明城,当然知道妻子是在骂自己不顾大义,怕死逃跑,顿觉羞愧难当,心中也深深的自责。

此后,赵明诚心里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每天都是郁闷不欢,忍受着良心的谴责,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公元1129年,赵明诚终因心里压力过大一病不起,最后因病去逝,去世之前没给李清照留下任何财产。

夫妻二人长达28年的婚姻生活,也宣告结束。

李清照的第二段婚姻:

丈夫赵明诚的去逝,给了李清照最为沉重的打击,而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更使得李清照陷入了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雁过也,正伤心,……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正在李清照丧夫孤寂之时,另一个男人出现在他的生活之中。

他就是当时担任军队粮草和俸禄方面管理的小官张汝舟。

张汝舟对李清照大献殷勤,百般示好,对脆弱中的李清照展开了猛烈的攻势。

李清照见张汝舟长得玉树临风、温文尔雅,与自己也相谈甚欢。

人到中年,尤其是身心落魄、无依无靠时,哪怕一丁点的小恩小惠,都会让人倍感温暖。

而也正是张汝舟给予自己的点滴关爱,足以让自己感受到家一般的安稳和温暖。

她感念他的好,感念他不嫌弃昨日黄花的自己,尽管她对这个男人还不够了解,可那一刻的瞬间心动,还是让她答应了他的追求,并选择嫁给他。

公元1132年五月,当时49岁的李清照顶着世俗压力,冒着天下人的耻笑,嫁给了张汝舟。

因为当时李清照所在的宋朝,虽没有规定女人在丧夫后不能再婚,但李清照当时作为一个名人,必须要受“守节”道德方面的约束。

然而,也正是这个渣男、李清照的第二任丈夫张汝州,害惨了她的下半辈子。

李清照原本以为自己又收获了一份温暖的幸福,但这也只是她的一厢情愿,她也亲手将自己送进豺狼虎豹之口,饱受摧残,生无可恋。

原来这张汝舟,既不是爱李清照的貌,也不是爱李清照的才,而是爱李清照的财。

他娶李清照的目的,就是贪图她那些价值连城的书画藏宝。

其实张汝舟并不知道,当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带着这些文物藏宝南下途中,曾多次遇到土匪抢劫,手里文物基本上全丢光了。

婚后不久,张汝舟就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宝,而且李清照还全都视为己有,根本不让他碰,更别说让他支配了。

张汝舟知道自己的“苦心”算是白费了,便大失所望,随即对李清照不断口角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弃她于不顾。

千古才女李清照就这样被渣男骗财骗色骗感情,遭遇家暴的她在离婚诉讼书中曾如此描述:

逐肆侵凌,日加殴击,可念刘伶之肋,难胜石勒之拳。

李清照也很后悔自己识人不明、遇人不淑:

忍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

意思就是说:我真后悔晚年,把我这清清白白之身,嫁给了这么一个肮脏无耻的市侩之徒!

但是,“生当作人杰”的李清照傲骨铮铮,也是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绝不会苟且偷生、坐以待毙。

张汝舟的野蛮家暴行径,逼的李清照不得不下定决心开始破釜沉舟,绝地反击,再也不能和他过下去了,尽快远离这个渣男。

李清照发现张汝舟有“营私舞弊、虚报骗官”的罪行,便“决欲杀之”,做出了一个比离婚更加惊世骇俗的举动,要告发自己的丈夫张汝舟。

(朋友们,李清照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将自己丈夫告到监狱里去的人。)

1132年10月11日,最终这个官司惊动了宋高宗赵构,经官府审理查实,张汝舟罪名成立。

同年12月1日,宋高宗下旨,将张汝舟削籍为民,发配到广西的柳州。

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 也重得自由之身,但按宋朝法律规定:妻子控告丈夫,即使完全胜诉,也要入狱两年。这也是那个年代男尊女卑的具体体现。

后来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大力援手施救,李清照入狱九天后便被释放。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出狱后的李清照,回首刚刚过去的牢狱之灾,还有那仅仅维持了三个多月的婚姻,就像做了一场噩梦似的。

而李清照改嫁再婚一事,也遭到天下人所不齿,当时的一些文人学者纷纷冷嘲热讽她“不终晚节”,“晚节流荡无依”……。

出狱后的李清照,再次回到孤身一人的世界,贫困忧苦,流徙飘泊。

最终,72岁的李清照,孤独寂寞地死在江南,一代才女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凋谢了。

结语:

李清照演绎的千古绝唱,也震撼了古今天下所有男人,两任丈夫,一位临阵脱逃被骂死,一位以身试法坐牢狱。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李清照,在一遍又一遍的追忆当中,走完了她“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人生。

然而,李清照大胆追“爱”,大胆说“不”,面对命运的挑战和自我救赎的勇气,着实令我们赞许,不得不说,她是一位值得我们称颂的伟大女性。

《郑重声明:笔者全部作品已开启全网维权,未经笔者允许,如有侵权、搬运、盗用者,请立即停止使用,否则必将采取法律措施追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