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铜仁市万山区丹都街道旺家手工坊内,搬迁群众许平的手指在彩色毛线间轻盈翻飞,一朵朵栩栩如生的针织玫瑰在她手中次第绽放。这些饱含温度的手工艺品,即将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成为千家万户的案头春色。

许平从大山搬进城市后,因照顾老人孩子无法外出务工,偶然利用闲暇编织的针织花,成了她贴补家用的“小生计”。“起初只是熟人订几朵花,材料费换点零钱。”她介绍道。
社区干部的一次走访改变了她的轨迹。社区了解到她的创业想法和困境后,积极对接区融媒体中心,利用万山网和“微万山”公众号等平台帮忙推介,堆积的针织花很快就卖完,还获得了更多订单。

首战告捷让许平萌生更大愿景:“社区还有几十个姐妹和我处境相同。”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她牵头成立培训班,将钩织技艺无偿传授给留守妇女。
2022年,乡愁旺家手工文创公司成立,搬迁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毛线玫瑰、民族风家居装饰等50余款产品供不应求,结婚公仔更成为爆款。

经过三年发展,这个最初只有几张工作台的手工坊,已蜕变为40余名妇女的“造梦工场”。通过“系统培训+创意研发”,昔日围着灶台转的主妇们,如今掌握毛线钩织、布艺缝制等多项技能,开发出针织花卉、文创礼品等100余款产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阙成岱
一审 吴采丽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