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群野化训练术,三年过渡期,半散养实验场,生存技能考核
在养殖的世界里,鹿的养殖有着独特之处。鹿这种动物,它身形矫健,鹿茸等部分有着不小的价值。鹿茸在传统的医药和养生领域受到一定的关注,鹿肉在一些特色餐饮里也颇受欢迎。
先说说鹿养殖的一个痛点。鹿就像个娇贵的主儿,家养的时候疾病防控不好就容易出问题。我老家有个养鹿的小养殖户,在南方那种湿热的环境下,鹿很容易生病。他给鹿搭的圈舍要是通风不好,鹿就咳嗽个不停,用药都得小心翼翼,怕影响鹿茸的生长。
在北方的干冷地区就不一样了。我听说过北方有个养殖场,冬天的时候,鹿如果保暖措施没做好,冻僵在地上的情况都有。鹿需要合适的场地活动,完全圈养的话,鹿的身体机能不能很好地保持,而且鹿的天性得不到释放,对它的生长发育也有影响。
有养殖户尝试让鹿半散养。像在东北那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个养殖场开始搞半散养。他们找了块地形比较开阔的林地,既有草地又有树林。这样的地方,鹿既能吃到新鲜的草,又能找到树上的嫩芽。他们在过渡上下了功夫,设定了三年的时间来做这个事儿。
第一年,他们慢慢减少鹿舍的封闭程度。30天的时候,就发现鹿的活跃度变高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挤在狭小的空间里没精打采。2个月的时候,鹿开始尝试着往林地里走得更远。随着时间的推移,鹿逐渐适应了半散养的环境。
这期间,养殖场还会进行生存技能考核。比如说看看鹿能不能找到足够的食物,会不会识别危险。就像我一个网友分享的,他在山东看过的一个鹿场,鹿场的鹿见到陌生的车辆靠近,会迅速跑开躲进树林深处。这可不是天生就会的,是经过长时间的半散养和自然环境的磨练。
鹿在半散养的过程中,周围的绿植也很关键。像沙棘这种比较冷门的植物。沙棘的果实鹿有时候也会吃,它在北方的荒地上长得特别旺盛。还有苜蓿,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很适合鹿吃。苜蓿在南方和北方都有种植,但是在南方的苜蓿可能会因为湿度问题滋生病菌,养殖鹿的时候就要更注意它的品质。北方的苜蓿冬季会有部分被雪覆盖,在雪水融化后又会长出新芽。还有紫云英,它在南方比较常见,在南方的一些鹿场周围种上紫云英,在紫云英生长的季节,鹿可以有新鲜的草料补充。
说到鹿群的野化训练,还可得聊聊三年过渡期的意义。就拿云南的一个鹿场来说,那里是典型的山地地形,植被丰富多样。这个鹿场开始进行鹿群野化训练的时候,第一年,他们把鹿的养殖场地从原来完全封闭的圈舍扩大了一些,让鹿能接触到外面一小部分野生的环境,包括一些草丛和小山坡。30天左右,鹿们就开始对这个新环境表现出好奇,会慢慢靠近那些之前没见过的植物。2个月的时候,鹿已经能在这小扩大区域里自由活动了。
随着时间来到第二年,养殖场进一步开放场地,让鹿能到达一个小范围的森林区域。这一年里,鹿们学会了在不同的季节寻找不同的食物。像春天,它们会更倾向于吃嫩的草叶,到了冬天,会去啃树皮或者找地下的根茎。而且鹿之间的群体互动也变得更有秩序,就像野生的鹿群一样。
到了第三年,就是关键的过渡时期。这个时候的场地已经是半散养的规模了,就像野外的生存环境一样。养殖场会进行生存技能考核。比如说,会在鹿群活动区域放置一些模拟的陷阱,看鹿能不能识别。还有的时候,会模拟天敌的出现,观察鹿群的逃生反应。在北方吉林的一个鹿场,他们的鹿群野化训练就很有特色。他们在林间设置了不同的觅食区域,有靠近水源的营养丰富区,也有稍远一点但植被茂密的区域。鹿群在这三年里逐渐学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去不同的区域觅食,而且在面对偶尔出现的狼(当然是有保护措施的)时,知道如何集体防御或者逃脱。
在鹿群野化训练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在一个新开辟的鹿场,周围植被种类比较单一。像在宁夏的一些鹿场,周围大多是草原植被,刚开始野化训练的时候,鹿对很多野生的植物不认识,不敢吃。这就像把一个一直在家吃精饲料的孩子突然放到野外,面对各种不认识的食材不知所措。养殖户得慢慢引导,先投喂一些鹿平时熟悉的食物,然后在旁边放一些野生的、无毒的植物,让鹿逐渐熟悉它们的气味和口感。
另外,鹿在半散养过程中还可能面临繁殖的问题。在辽宁的一个鹿场,他们发现半散养之后,有些鹿的发情表现不如以前圈养时明显。这可能是因为野化环境让鹿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很大改变。于是他们开始研究在不同的半散养环境下,如何去调整鹿的繁殖计划。经过几年的摸索,发现可以通过在适当的季节增加一些特定的食物来刺激鹿的发情。
还有一个南北方差异很大的情况。在南方的广东,有一个鹿场搞半散养。由于地形是丘陵地带,湿度比较大。他们发现鹿很容易患上皮肤病。经过对比研究,他们从北方的绿植品种中引入了一些具有抗菌功效的植物品种。这些植物在北方比较常见,像金莲花,在南方这种湿热环境下种植后,给鹿食用或者让鹿在上面蹭擦,对治疗皮肤病有一定的效果。
从这些不同地区的鹿场情况来看,鹿群野化训练真的是个复杂的过程。三年的过渡期里,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从最初的扩大场地范围,到中期的让鹿适应多种环境,再到最后的生存技能考核。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养殖户对鹿的细致观察和管理。
南方的鹿场可能会因为高温高湿而让鹿面临更多疾病的威胁,而北方的鹿场可能会因为寒冷干燥和有限的食物种类而需要精心调配鹿的饮食。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在进行鹿群野化训练的时候,都要考虑到当地的地理环境、植被种类等因素。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不同鹿场的管理方式都有可借鉴的地方。云南的鹿场可以利用丰富的山地地形让鹿群更好地适应野生环境。吉林的鹿场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功能的区域让鹿群学会更好的生存技能。而广东的鹿场在解决鹿皮肤病的问题上也能给其他南方的鹿场提供经验。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鹿群野化训练来说,到底是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更重要,还是养殖户的精心管理更重要呢?这是个值得大家去思考和讨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