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丨中医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

若菱评健康 2024-05-15 18:52:34

中药酒剂又称药酒。用药酒治疗疾病是中医学中一种古老而独特的疗法,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

首次把酒(米酒而非白酒)当作药物的是《名医别录》。其曰:“酒,味苦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到了唐朝,《新修本草》将药酒规定为法定制剂。

如今,中医养生盛行,药酒因其独特的治疗、保健优势,倍受人们青睐。

药酒的特点

①易于吸收和发散

人体对酒的吸收较快,药物有效成分通过酒的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周流全身,能较快地发挥治疗作用。

临床观察,一般酒方比汤剂的治疗作用快4~5倍,比丸剂作用更快。

②促进有效成分溶解

有些中药有效成分难溶于水,但易溶于酒,有利于人体对药性的吸收。

③保存时间较长

④单次用量小,便于服用

经典药酒方

益寿滋补类:长生固本酒

【配方】人参、枸杞子、淮山药、北五味子、天冬、麦冬、生地黄、熟地黄各60g,白酒1500ml。

【功效主治】益气滋阴。气阴两虚所致的四肢无力、易疲劳、腰酸腿软、心烦口干、心悸多梦、头眩、须发早白等症。

【用法】每次服10ml,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记】引自《寿世保元》。

祛风除湿类:舒筋活络酒

【配方】木瓜、当归、红花各15g,桑寄生25g,川续断、独活、甘草、羌活各10g,川牛膝、白术各30g。川芎、防风、蚕砂各20g,玉竹80g,红曲60g,白酒4000ml,红糖180g。

【功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风寒湿痹,筋骨疼痛,四肢麻木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20~30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

活血化瘀类:冠心活络酒

【配方】三七24克,冬虫夏草、当归各18克,西红花、橘络、人参、川芎各15克,白糖150克,白酒1000毫升。

【功效主治】益气活血,通络止痛。气滞血瘀所致之冠心病,症见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者。

【适合人群】证属气滞血瘀的冠心病患者。

【用法】每日服2~3次.每次服10毫升。

【附记】引自:《刘惠民医案选》。

药酒如何改善口感

适当添加甜味剂,可以掩盖药酒的苦味或涩味。常用的甜味剂有冰糖、红糖和蜂蜜。

冰 糖

冰糖不仅能改善药酒的口味,还可以提高药酒的预防保健作用。常在清热、补中益气类药酒中使用。

红 糖

用于痛经、产后恶露不止、阴寒腹痛等。也可提高关节痹痛等病症的防治效果。

蜂 蜜

用于身体虚弱、肺热咳嗽、肠燥便秘、胃脘疼痛、皮肤枯燥等。

使用药酒的禁忌症

1. 心血管疾病患者服药时宜戒酒。服用硝酸甘油的患者,不宜大量饮酒。

2. 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时,需先咨询医生以确定是否可饮用。

3. 患有肝炎、肝硬化、脂肪肝、消化系统溃疡、浸润性或空洞性肺结核、癫痫、心脏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慢性结肠炎等疾病者不宜服用药酒。

4. 在患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期间(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应禁止服用药酒。

5. 对酒精过敏的人和患有某些皮肤病的人应禁服用药酒。

6. 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降糖药等药物期间,应禁服用药酒。

7. 精神疾病患者在服用镇静剂如:奋乃静、氯丙嗪、异丙嗪、地西沣、利眠宁等,过敏性患者在服用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赛庚啶、氯苯那敏、安其敏、非那根等)期间,不宜服用药酒。

8. 有神经衰弱、失眠难寐的人,在服用苯巴比妥等镇静安眠药期间,禁止饮用药酒。

9. 服用抗凝血药、利福平、阿司匹林、磺胺类药物或甲氨蝶呤、灰黄霉素、地高辛等药物期间,不能饮用药酒。

10. 凡属中医辨证阴虚或血热者,有口干舌燥、五心烦热、骨蒸劳嗽、盗汗失眠等症或各种血热妄行、易流鼻血等血分有热者,应慎饮药酒。

11. 凡属中医辨证阴虚阳亢者,有梦遗滑精、阳事易举、小便黄浊、大便燥结等症者,或有里热实证者,应慎服药酒,特别是温补壮阳之类的药酒更应禁服。

12. 患有湿疹等过敏性疾病患者,应慎用内服及外用药酒。

13. 儿童及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脏器功能尚未健全,不宜服用药酒。

14. 妇女在妊娠期、哺乳期就不宜服用药酒。在行经期,即使月经正常也不宜服用有活血温阳功效的药酒。

15. 外用药酒不能内服。

0 阅读:0

若菱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