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环球创新榜优秀案例回顾|授渔计划·双师课堂,让知识“零距离”

CSR环球网 2022-03-02 11:38:27

宋德学是南漳县李庙镇赵店完全小学老君店村教学点的教师。四十多年来,宋德学在海拔1400多米岌岌山巅的8个偏远教学点辗转任教,守护着每一个孩子。

老君店小学负责接收学前班到三年级的学生,只有宋德学一名老师,他一个人要承担多个年级的孩子的教学课程,没有休息时间,一天下来,他常常直不起腰,嗓子沙哑得话都说不出。

和城市相比,我国乡村教育普遍存在师资不足、优秀师资短缺、部分课程开不齐、信息化建设滞后等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和北京授渔计划公益促进中心等单位共同发起实施“授渔计划·双师课堂”项目。

在2021年CSR环球创新榜的评选中,“授渔计划·双师课堂”获得乡村振兴致敬奖。

“双师课堂”:一方面由教育资源发达地区的知名老师和现场组织教学的当地老师进行同步授课教学,使用“专递课堂”的形式为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学生进行实时互动授课,以此提高偏远地区教师教学水平,改进学生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是由当地学校的名师通过“专递课堂”的方式“一带N”为若干个班级的学生同步授课,以此使更多学生能享受到名师课程。

利用互联网技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在教育资源相对发达地区,一位名师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精心准备的课件,在一个课时里,能享受到这样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能只有几十名学生。

而在像老君店小学这样的学校里,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施落后,有些学校甚至出现开不齐课、多年级学生同上一门课程的情况。

现在,通过“双师课堂”,一位名师能够同时为几个班级、几百名学生上一节优质课程。乡村的学校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孩子们不仅能接受到名师教育,授渔计划还通过“双师课堂” 教室互联网的功能引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清华大学社会心理服务研究中心等专家教授来为孩子们讲素养类课程。

“双师课堂”,为乡村基层教育插上翅膀

在授课端,老师面对着显示屏和摄影机上课,显示屏上是几个班级的学生,老师身后则是一块具有护眼功能的多功能智慧屏。老师在线上远程授课,与孩子们实时远程互动,辅导老师在线下管理班级秩序,为学生答疑解惑,让山里的孩子不用走出去也能接触到外面的世界。

“双师课堂”把高质量的课堂引到乡村,不仅能帮助乡村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让乡村教师有了伴随名师进行观摩、学习的机会,促进了自身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把名师“引进来”的同时,“双师课堂”让乡村教师走出去,实现内部资源循环。面对乡村师资力量紧张的情况,“双师课堂”创造性地解决了因缺少教师而不能开课的问题。聘任一位音乐教师,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同时让周边几个学校的几个班级同时上课。

助力教育资源共享,提升乡村教师能力

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乡村教师是乡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发展乡村教育必须重视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双师课堂”以县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为平台,引入名师资源,在乡村学校开展学科教师培训,赋能乡村教师,培养乡村“金种子”教师,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

教育部总督学顾问、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钟秉林为乡村学校校长开讲“授渔计划·双师课堂”项目校长培训课程第一课

“金种子”学科教师设立“初级、中级和高级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由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向优秀乡村教师颁发聘书和荣誉证书。项目通过AI技术、线下评比、考试评分等进行考评,为乡村教师发放授课奖励金,为乡村教师搭建个人职业成长平台。

乡村振兴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神经末梢。随着“双师课堂”项目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地区,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教育红利。

服务乡村教育振兴,做大公益“朋友圈”

为统筹做好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引导各方资源支持乡村振兴,“授渔计划”不断做大公益“朋友圈”,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开放大学、中华慈善总会、陈香梅公益基金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达成合作,践行“科技+教育+公益”模式,以乡村教育振兴为己任,不断做大公益“朋友圈”,链接越来越多的公益伙伴,绘就慈善事业同心圆。

截至2021年12月,“授渔计划·双师课堂”项目已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中央统战部、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民建中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社、湖北省委统战部、江苏省公安厅、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新华网、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中华职业教育社等对口帮扶县开展实施工作并获得好评。在全国14个省市241所学校,援建510间双师课堂教室,持续开展乡村教师和学生培训,10余万名师生直接受益。

0 阅读:1

CSR环球网

简介:公益思维+商业逻辑=更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