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鱼诉求引冲突,市场暴力风波起
最近,在武汉汉阳区邓甲生鲜市场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让原本热闹的菜市场变成了冲突现场。
打假博主“狂傲探店日常”和摄影小哥来到这个市场的鱼摊买鱼。
他们精心挑选好鱼并付了钱,然后向鱼贩提出一个正常不过的消费诉求:不宰杀,直接把鱼带走。
可谁能想到,就这么一个简单要求,却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打破了市场的热闹氛围。
鱼贩一听,当场就怒吼起来,原本和谐的交易场景被这突如其来的吼声搅得混乱不堪。
据澎湃新闻报道,在类似的菜市场交易中,消费者提出不宰杀的情况并不少见。
在一些城市的菜市场,大约有 20%的消费者会因为自己的烹饪习惯、保存需求等原因,要求不宰杀所购买的活鱼。
然而,大部分商家都能理解并满足这一合理要求,像这样因为不宰杀鱼就引发激烈冲突的情况,着实罕见。
在武汉汉阳区邓甲生鲜市场,本应是买卖双方友好交易的场所,却因为这一小小的诉求引发了一场风波。
拒绝宰杀遭怒怼,秤砣砸人恶行现
冲突并没有就此停止,反而迅速升级。
男鱼贩听到博主不宰杀的要求后,态度强硬地不同意,还要求博主换一条鱼。
博主当然不会轻易妥协,据理力争,表明自己有权利选择是否宰杀所购买的鱼。
然而,鱼贩根本听不进去,瞬间失去了理智。他做出了一个令人胆战心惊的举动:操起一个重达 10 斤的铁秤砣,朝着博主的脚踝狠狠砸去。
那一幕,让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紧接着,他还不罢休,又拿起塑料盆甩打博主。
而旁边的女鱼贩也没闲着,在一旁煽风点火,使得暴力行为不断升级。在这场混乱中,摄影小哥也没能幸免,不幸受伤。
极目新闻报道过其他类似的市场冲突事件,在某些菜市场,也曾出现过商家因为交易分歧与顾客发生肢体冲突的情况,但像这次鱼贩使用秤砣伤人的暴力程度实属少见。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一年里,全国范围内因市场交易纠纷引发的肢体冲突事件中,使用器械伤人的比例仅占 5%,而此次鱼贩用秤砣砸人,无疑是非常恶劣的行为。
缺斤少两疑云绕,规范成空权益忧
这起冲突事件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消费者一直以来的担忧:缺斤少两问题。
很多消费者都反映,在买鱼时,如果选择让商家宰杀,鱼的重量往往会“缩水”。
有从业者透露,若顾客坚持不杀鱼,商家使用“八两秤”等缺斤少两手段的风险会大幅增加,因为活鱼可随时复秤验证。
武汉其实在今年 3 月 1 日就实施了《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部分市场也推行了“先复秤、再宰杀”的规范流程。
但从这次事件来看,该鱼摊显然把这些法规和规范都抛在了脑后。
根据长江日报的调查,在一些集贸市场,约 30%的消费者曾遇到过购买的商品存在缺斤少两的情况。
鱼作为一种常见的水产品,缺斤少两的问题更为突出。消费者的权益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就像这次事件中的博主,他坚持不宰杀鱼,或许也是出于对重量的担忧。
然而,他的合理诉求不仅没得到满足,还遭遇了暴力对待,这让消费者的权益保障变得更加艰难。
立案调查波折多,消费维权路漫长
事件发生后,汉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迅速对该事件立案调查,警方也及时控制了涉事商贩。
本以为事情会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可没想到又出现了波折。
有消息传出,涉事商贩有精神问题。这一消息让整个事件变得更加复杂起来。
打假博主态度非常坚决,他要求伤人者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女鱼贩在一旁煽风点火的不当行为也应该受到追究。
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市场冲突,更引发了人们对市场监管底线的拷问。消费者在市场中本应受到保护,他们的合理诉求应该得到尊重和满足。
但从这次事件来看,消费者的维权之路充满了波折。
在过往的类似消费维权事件中,根据楚天都市报的报道,约 40%的案件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处理结果不尽如人意,消费者的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这次鱼贩伤人事件,商贩精神问题的消息无疑给事件的处理增加了难度,也让消费者更加担心自己的权益能否真正得到维护。
这起发生在武汉汉阳区邓甲生鲜市场的鱼摊冲突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放嫩女良的屁,对错先不论,十斤秤砣??卖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