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高考地理的常考点,江心洲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理特征等方面是考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考生需要了解河流地貌、地转偏向力等基本地理原理,才能准确理解江心洲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1..什么是江心洲?
江心洲是指江河中的沙洲,是由心滩不断增大淤高而成的。有的江心洲高出平水位以上,洪水泛滥时顶部盖上悬移质泥沙;有的江心洲长期出露水面,洪水期也不没入水面以下。它们都比心滩稳定,一般是洲头冲刷,洲尾沉积,使江心洲不断下移。
2.江心洲的类型
石质江心洲:主要分布在山区侵蚀河流的河床上,形成条件与石质浅滩中的礁石滩与坠石滩相同,不同的是它比浅滩要高,一般高出中水位以上,面积也比石质浅滩大,所以更为稳定。
冲积江心洲:形成与冲积浅滩基本相同,该浅滩发育成江心洲主要取决于浅滩能否产生积累性沉积与浅滩的稳定性。山区河流的冲积江心洲多由卵石与砾石组成,抗冲性强,稳定性高。
3.江心洲的形成
(1)江心洲形成的主要原因:流水沉积作用。
(2)江心洲的形成过程:大致沿浅滩一一心滩一一江心洲循序渐进发育而成。
第一阶段,河流流速骤减,挟沙能力降低,泥沙逐渐淤积河床底部形成水下浅滩。枯水期时浅滩也不会露出水面,并且它不稳定,可能会因冲刷消失,也可能会向一岸移动形成边滩。
第二阶段,浅滩形成后,增大了浅滩滩面上的糙率,引起流速减小,浅滩滩面上水流的挟沙能力降低,使床质泥沙继续在浅滩上沉积下来,浅滩逐渐淤积,使之在枯水期出露水面,形成心滩。心滩是江心洲发展的初级阶段。心滩前端水流速度大,易受冲刷,滩尾有一低速区利于泥沙沉积。东西两侧河水分流,受狭管效应影响,流速快,沉积物以颗粒大的砂砾物质为主,细小颗粒不易沉积。因此往往滩头崩退,两侧粗粒沉积,滩尾淤涨,心滩下移。
第三阶段,心滩形成后,心滩两侧环流作用更强。由于心滩的规模比浅滩大,对水流的阻力也显著增大,所以洪水流过心滩表面时,流速减小,使大量较细的泥沙在心滩表面沉积下来,心滩高度逐渐增高,高出年平均水位,便形成江心洲。江心洲除了洪水时期没入水下,终年露出水面。
4.江心洲的影响
利: 江心洲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是一种特殊的土地资源。
弊: ①密集的江心洲妨碍航道,影响水运;
②江心洲变化无常,威胁人民正常生产与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