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历史的奇妙之处在于,往往有时候一个细节,所造成的蝴蝶效应,会给后来的历史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今天本文要说的漳州战役,就是例子:因为这场战役,伟人的人生轨迹,乃至我党、我军的历史走势,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不过,漳州战役对于很多历史读者来说,还相对陌生。所以小编打算借此机会,向诸位读者介绍一下这段历史。
1、漳州战役从红军建立中央苏区,到红军主力被迫长征,这期间,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了五轮讨伐。而红军也为此先后开始了五次反围剿战争。其中前四次反围剿战争,红军都以胜利而告终。倒是国民党军队处于损兵折将的状态。
而漳州战役,是在1932年发生的。当然从规模角度来说,这场战役不足以和五次反围剿战争相提并论,但是后续影响却很大。
当时是1932年3月,国民党军队对赣江流域的防务进行了强化。但同时,赣东北和闽北、浙江等区域的防务相对空虚。所以主席在之后的会议上提出了想法,那就是不如在这些区域发展根据地,拓展苏区。但是当时的最高负责人拒绝了主席的建议,而是主张在赣江流域为核心,向北发展。这无疑是要和国民党军打正面战场。对于装备较差的红军来说,这个打法相对不占优势。
而在红军具体执行战斗任务的时候,最高负责人又决定让红一军团进攻苻坚的国民党军队。而当时主席就跟着红一军团的队伍行军。
主席对苻坚的情况做出了研判,认为闽西、闽南,尤其是漳州等地,实际上处于易攻难守的局面,所以主席让人给临时中央发去电文,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利用这一地区薄弱的优势,先攻打龙岩,而后进攻漳州。
中央认可了主席的意见。就这样,漳州战役爆发。
在战斗中,红军消灭了龙岩、漳州等地的国民党军主力,拓展了一大片根据地,并且获得了大量的枪械甚至火炮,扩充了红军的实力——闽西苏区得到了扩大,闽南地区也建立了红军的游击区。
2、漳州战役对周首长的影响不过,按照临时中央的想法,攻打漳州的目的是为了辅助红军攻打大城市,而不是为了扩大农村的苏区。所以当漳州战役后,福建的农村苏区得到扩张的消息传到临时中央以后,临时中央的负责人将主席批判一番,并罢免主席的军权。
而周首长从1927年以后,一直在上海从事地下活动,直到1931年,周首长才抵达中央苏区。周首长对于主席在苏区的成功军事斗争是有一定的领导的。所以和博古这些人的态度截然不同。
1931年的时候,周首长决定指派14万红军进攻赣州。当时主席反对,认为凭借红军此时的装备以及赣州国民党军的客观条件,红军攻打赣州很难取得优势。但是周首长采纳了多数人的意见,决定进攻赣州。
14万红军在赣州血战33天,最终遭遇数千人的伤亡,赣州一直没攻下来。而这一战,也更让周首长认同主席的先见之明。所以主席提出要攻打漳州的时候,周首长是认可的。而漳州战役的胜利,更坐实了周首长的判断: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不能离开毛润之的指挥啊!
所以从漳州战役之后,虽然博古等人对主席的意见不采纳,但是周首长却一直尽力保证主席的发言,并对主席进行关照和维护。而周首长因为漳州战役而确定的思想态度,很大程度影响了他后来的决策,并影响了后来的历史走向。
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之前,苏区军民对于博古、李德的军事领导没有太多的判断。但是随着红军被迫长征,以及湘江战役,红军折损大半的惨状,红军将士对博古和李德怨气极大——红军战士不怕牺牲,但是白白的牺牲,是不能接受的。
湘江战役以后,博古一度打算自杀。因为博古也确实感到,是因为自己的决策失误,给红军带来如此被动。但是,博古不论如何内疚,红军的未来在何方,一直存在争议。最终在周首长主持的黎平会议上,周首长采纳了主席的意见,应该带领红军进入贵州,而不是前往湘西寻找红二六军团——因为蒋介石组织了大量的精锐在湘西一带,打算一举消灭中央红军的主力。
而红军向贵州遵义方向前进,出乎了蒋介石的意料。蒋介石之前的布局破产。随着红军抵达遵义以后,著名的遵义会议召开了。
而在这时候,党内、军内的不少高级首长也有了共识:那就是现在红军的局面可谓死里逃生。所以不能耽误了,得让博古下台,让毛润之上台。而这期间,周首长和博古有过一次彻夜畅谈,其中就包括关于党和红军的领导权问题。
周首长开诚布公对博古表示,在中国,想要实现革命的胜利,就得根据中国的国情,采取农民战争的模式。并且周首长也说了赣州战役和漳州战役的例子,说明了主席是这方面战争的专家,而且是全中国找不到第二个的专家。
博古和主席其实也是军事斗争的方案冲突。所以博古反思了一下自己接手苏区军政大权以后,苏区的损失、红军的损失。也答应把权力让渡出来,给真正有能力的人。就这样,遵义会议后,最高层的军政大权有了妥善的交接。中国的革命事业乃至中国近代史,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纪元。
3、结语周首长在主席落寞的那段岁月里,一直为主席的复出而奔走。而周首长对主席能力的认可,很大程度和漳州战役有关。所以,漳州战役产生的蝴蝶影响,助推了周首长在之后的一系列的决定:这其中就包括采纳主席的意见前往遵义,以及遵义会议的召开。
而遵义会议的召开,意味着红军得到了及时的挽救,中国革命也得到了及时的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