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坐镇福州军区的皮定均将军因公殉职,由于当时正处于敏感时期,党中央忙着处理有关动荡的一系列事宜,无暇再指派新的司令员到东南去主持军务,这导致福州军区整整1年时间没有一把手坐镇,直至1977年邓公复出后,方才指派杨成武将军去挑这个担子。
杨成武是老红军战士,曾跟随1方面军参加了保卫中央苏区的一系列斗争,长征时率军担任侧卫,掩护党中央向西转移,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抗战时,他在聂帅的指挥下,带领万余人马驻扎在河北中部一带,伺机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保家卫国。解放战争时,他在华北军区担任纵队司令,后升任兵团指战员,1948年底配合东野一部击溃了傅作义集团,顺利解放了京津冀。
1954年,他担任副总参,动荡爆发后,经由毛主席钦点,他出任代总参,全权负责解放军的调度与编组等工作。江青等人曾尝试拉拢杨将军,但却吃了闭门羹,杨将军一生光明磊落,忠诚于党,断然不会搞“山头主义”,与居心叵测者勾连不清。这可惹怒了江青,她因此开始记恨起杨成武来,一直在找机会挟私报复。
1967年,毛主席南巡武汉,杨将军在一旁陪同。当时武汉的斗争很是激烈,民间团体甚至跑到军区闹事,而毛主席当时就在军区的招待所下榻,这让中央警卫团的官兵们很是紧张,大家都担心事态失控,进而影响到毛主席的安全,于是便力劝主席火速离开武汉,转往安全地带落脚。
事后,武汉军区以及湖北省委好几名干部被免职,毛主席就此询问杨成武的意见,杨表示同志们都是忠于党组织的,绝对不会有什么坏心思。主席也同意他的意见,所以并没有深究在武汉的不快遭遇,同时还指示相关部门“适可而止”,不要趁机煽风点火,影响党内团结。
原本这件事到此就该告一段落了,但江青等人却抓着此事不放,硬说杨成武是“右派分子”,包庇“反革命罪人”,于毛主席和国家不利。杨成武是百口莫辩,他一再发声明阐述事实,极力为自己辩解,但效果并不明显。至1968年初,此事已经闹得是沸沸扬扬,杨将军深陷舆论漩涡中无法自拔,3月初,他被扣上了好几顶“大帽子”,职务也遭到革除,受了不少的委屈。
直至1974年,在毛主席的关怀之下,他方才复出,担任副总参。1976年,叶帅与华国锋准备“收拾”江青等人的时候,他积极予以配合,从而一举结束了动荡,使人民政权走出了泥潭,焕发新生。1977年,邓公复出,当年9月,邓公见了他一面,希望他离开北京到福州军区去工作。
福州军区已经1年多没有司令员执掌大权了,部队缺乏主心骨,士气和军心都不稳,急需一个铁血悍将去主持大局。杨将军是开国上将,军中的资历和威望隆盛,很能服众,而且人也年轻,才63岁,正适合担当大任,邓公说他还可以再干个20年。杨成武自然不敢辜负此番信任,他赴任东南之后,马上开始进行内部整顿,一边革除动荡的残余,一边逐步恢复部队的战斗力,重构国防长城,以应对台湾国民党的挑衅与威胁,守卫人民政权的领土主权安全。
1979年,聂帅向邓公建议,将杨将军调回中央来担任总参,协助军委处理军政要务。但邓公却认为,福州军区正在转型建设的关键时期,临阵换将实在不妥,因此没有采纳聂帅的建议,而是选择让杨将军继续在福州军区工作。1983年,他因为年事已高,无力再在一线履职,因而被调到全国政协工作。1988年,他参加了中央军委主持召开的授勋仪式,获得红星勋章一枚,90年代中期,他正式卸下一切重担,光荣离休,20年,这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时年90岁。
杨成武将军永远对党忠诚,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论在任何时候,他都坚定的追随着党中央,听从毛主席的指示,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国家的事,动荡结束后,党中央特地给他平了反,恢复了名誉,并肯定了他的对革命的诸多贡献。在风云变幻的80年代,他又配合中央军委对部队进行大改革,让解放军跟上了世界潮流,逐步走向现代化,这份功绩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