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气象,贵阳高新区朝着“天空之城”再度发力,迎风而上,向“新”而行。
近日,在贵州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贵州通航”),技术团队正忙着对新机型进行图纸设计。“今年我们不仅要设计新机型,还在高新区修文园区开展了试飞等应用场景落地的相关工作。”贵州通航董事长黄忠才说。
贵州通航成立于2013年,是贵阳高新区一家专注于通用飞机、其他航空器及配套设备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维修与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一个个零部件入手,目前该企业已自主设计研发出“自由莺GGAC-100型飞机”,并取得中国民航颁发的型号许可证(TC)和生产许可证(PC)。
“我们是贵州省唯一具有飞机整机研发和制造能力的民营企业,已经具备年产‘自由莺’单发双座轻型运动飞机三十架的能力。”黄忠才说,12年的努力,让公司实现了由零部件制造转型到整机制造的跨越式发展。同时,贵州通航还利用外引内联模式与各航空院、所合作,成立专业的飞机研发机构,组建了一批专业的研发团队,开展新机型联合设计工作。
“有了‘新血液’的加入,现在,团队又投入‘自由莺Z600型系列飞机’和‘自由莺Z900型系列飞机’的研发中,‘不出园区就能生产一架通航飞机’的愿景将越来越近。”黄忠才充满信心地表示,未来公司将致力于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通用飞机,推动低空经济产业蓬勃发展。
在高新区低空经济产业“朋友圈”里,还有一位新朋友——贵州帝一无人化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帝一科技”)。2024年,帝一科技的企业总部落地贵阳高新区,开始实现自己的“飞行梦”。
“我们目前拥有无人直升机、履带机器人、救援机器人等多个类型近50种无人装备,广泛应用于森林巡检、水库执法、桥梁检测、应急救援、电力巡检等领域,能为多家单位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帝一科技总经理杨兴星说,之所以到贵阳高新区创业,便是看中了高新区良好的产业环境与优质资源。
实际上,作为全省科技创新高地,贵阳高新区在发展低空经济产业上,有着毋庸置疑的综合潜力。
首先,贵阳高新区具有优越的承载能力。在区位优势方面,贵阳高新区金阳园、沙文园、高新修文园均位于贵阳城市经济圈“一环一轴”的数博大道发展轴上,是经济圈重点发展区域,具备辐射全市乃至全省的优势条件。在承载空间方面,高新修文园作为贵阳低空经济产业园核心地块,地形条件平整连片、交通便利,水、电、气、讯等基础配套基本完善,空域远离人口稠密区,满足净空和越障要求,利于稳定飞行,并可作为省内支线串飞中枢。发展低空经济产业,贵阳高新区有着良好基础。
其次,贵阳高新区是创新要素聚集高地。这里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和优质的科技创新成果,能够为低空经济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方面提供人才、技术支持、场景应用、成果转移转化等一站式服务,最大程度赋能低空经济产品加速产业化。
同时,贵阳高新区具有强大的招引力。近年来,贵阳高新区不仅在无人机研发、制造、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还成功构建了航空发动机、微特电机、电子元器件三大生态圈,为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经过30多年的发展,高新区吸引、汇聚了一批在无人驾驶、无人机应用培训、地理信息测绘等领域表现突出的企业,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开发提供了强大支持。
如今,大力发展低空经济产业,打造全省发展低空经济的“试验田”已成为贵阳高新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下一步,贵阳高新区将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一核心发展要素,聚焦低空经济,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产业服务、人才保障三大体系,推动低空经济相关产业加快布局、集群发展,持续开拓全新“低空版图”,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记者 陈佳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