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六姊妹》遭痛批!年代剧是要青春文学,绝不是骨质疏松文学

郑雅琴啊 2025-02-10 15:58:34

《六姊妹》这剧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一开播收视率蹭蹭往上涨,好像要成爆款。可没几天,网上就吵翻天了,有人说好,有人骂得狗血淋头。这剧到底咋回事呢咱们来聊聊。

这剧请的演员阵容是真的强,刘钧演的何常胜,把个严父刻画得入木三分。那股子严厉中带着慈爱的劲儿,看得我直想起小时候挨我爸训。奚美娟饰演的何文氏奶奶,那股子慈祥劲儿,看得我想起自己奶奶。她那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智慧,把个传统中国老人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可问题就出在这儿,演员是厉害,但跟角色年龄对不上号啊。邬君梅演的刘美心,跟原著里描述的差太远。原著里刘美心虽然朴素,但气质出众,剧里倒像个普通农村妇女。看着邬君梅那张脸,怎么也想象不出她是个生了好几个孩子的农村妇女。

更离谱的是梅婷演的成年何家丽,跟沈月演的少女何家丽,年龄差太大了,看着就出戏。沈月演的何家丽青春洋溢,活力四射,可梅婷一出场,感觉像是换了个人似的。梅婷演技是没得说,可那黑眼圈和妈味足的气质,怎么看都不像23岁的姑娘啊。

这种选角问题不光出现在何家丽身上,董洁、李晨这些演员出场的时候,也让人感觉年龄对不上。一群中年演员演绎年轻人的青春爱情故事,看着就别扭。网友管骨质疏松文学说法虽然有点损,但还真挺形象的。

选角这事儿,真得好好琢磨琢磨。演员年龄跟角色对不上,观众看着就别扭,代入感全无。但是吧,找年轻演员演技又不一定过关,这可真是个两难的问题。导演在选角的时候,是不是太追求明星效应了把演员和角色的匹配度给忽视了。

这种选角失误,直接影响了观众的观剧体验。你说你看个电视剧,结果老是因为演员年龄的问题出戏,那多影响心情啊。相比之下,《小巷人家》在这方面就处理得好多了。每个年龄段都找了合适的演员,让角色的成长过程显得更自然,观众也更容易产生共鸣。

剧情节奏倒是挺快,一开始就有仨闺女了,没几集六个孩子全齐活。这种快节奏让剧情不拖沓,看着挺爽。小演员们换得也快,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看得人眼花缭乱。这种快节奏的叙事风格,确实让剧情更加生动有趣,避免了拖沓冗长。

可仔细一琢磨,问题就来了。角色性格变化太快,情节转折也不够严谨,看得人直犯迷糊。比如说,有些角色的性格转变和情感发展显得特别仓促,让人感觉莫名其妙。你说一个人的性格能说变就变吗,那也太不符合常理了。

还有些重要的情节转折,感觉就是突然冒出来的,没有任何铺垫。这就让人觉得剧情发展很突兀,看着看着就懵了。你说你好好的一个故事,怎么就突然来这么一出这不是让观众摸不着头脑吗

这种快节奏叙事在年代剧里到底行不行好处是能让剧情紧凑,不拖沓。坏处是容易忽略细节,让人物性格变化显得突兀。怎么把握这个度,确实需要导演好好琢磨。要是能在快节奏中还能保持逻辑性和合理性,那就真是厉害了。

其实吧,观众看剧的时候,不光是看热闹,也是想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果剧情发展太快,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展现人物的心理变化,那观众就很难理解和共情了。这样一来,再好的故事也容易变得干巴巴的。

说实话,剧里展现的年代氛围和家庭温情,还是挺打动人的。那种浓浓的年代感,看得我直想起小时候听老人讲的故事。家人之间的温情,也让人感觉特别温暖。这方面,《六姊妹》确实做得不错。

但是吧,剧里老是强调重男轻女,看得我直皱眉头。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宣扬这种封建思想虽说是为了还原那个年代的真实情况,可是这么反复强调,是不是有点过了看得人怪不舒服的。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年代剧到底该怎么平衡历史真实和现代价值观不能为了迎合现代观众,就把历史歪曲了;也不能为了还原历史,就宣扬一些落后思想。这个度真不好把握。

年代剧里的家庭伦理,也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以前的家庭观念跟现在不一样,但咱们不能照搬照抄啊。得让现代观众能理解,还得不违背历史,这可真是个技术活。要是处理不好,很容易引起争议。

其实,年代剧对青少年观众来说,是挺有教育意义的。通过这些剧,他们能了解父辈的生活,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但前提是,得拍得好,拍得真实,不能为了迎合市场就胡编乱造。要是拍得不好,反而会给年轻人留下错误的印象。

观众对这剧的评价也是两极分化。有人说演员演技好,年代感强;有人说选角失误,逻辑混乱。但最让人吐槽的,还是那个角色年龄断裂感。一群中年演员演青春戏,网友管骨质疏松文学笑死我了。

有观众表示,刘钧和奚美娟这些老戏骨的表演真是太棒了。尤其是那个饰演小家丽的小演员,演得特别自然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好评确实是实至名归的。

可是呢,也有不少观众对梅婷、邬君梅这些演员的表演提出了质疑。他们觉得这些演员的形象跟角色设定不符,表演也没达到预期。这种评价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角色和演员之间的差距确实挺大的。

还有观众对剧中一些情节和人物塑造提出了质疑。比如说,有人觉得剧中反复重男轻思想,有点宣扬封建思想的嫌疑。这种批评也反映出了观众对年代剧的一些期待和要求。

这种评价的两极分化,其实也反映出了国产年代剧面临的一些困境。怎么还原历史又不落俗套怎么平衡娱乐性和思想性怎么选演员才能让观众信服这些问题都值得好好琢磨琢磨。

说起来,现在的年代剧是不是有点套路化了要么苦大仇深,要么温情脉脉。怎么才能跳出这个框框,拍出新意来这可能需要编剧们多动动脑筋了。比如说,能不能尝试一些新的叙事方式或者从一些不同的角度来讲述那个年代的故事

现在技术这么发达,对年代剧的制作肯定有影响。比如说,现在可以用特效来还原老北京的胡同,用AI修复老照片。这些技术能不能让年代剧更加真实生动值得期待。要是能把这些新技术用好,说不定能给年代剧带来新的生机。

最后,我觉得年代剧里的女性角色塑造也很重要。不能老是把女性塑造成牺牲型的角色,得展现她们的独立性和力量。但同时也要符合那个年代的特点,这个平衡真不好把握。要是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肯定能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

总之吧,《六姊妹》这剧虽然有不少问题,但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思考的方向。希望以后的年代剧能越拍越好,既能让观众看得过瘾,又能传递正能量,还能还原历史。这可真是个不小的挑战啊!但我相信,只要用心创作,总能拍出好作品来。

0 阅读: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