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评大将名单上,徐海东名字被毛泽东画了X,为何仍获大将衔

青春不散宴 2025-01-21 10:28:23

1955年,新中国为推进国防现代化及表彰新民主主义革命功臣,决定借鉴苏联军衔制,首次对全军将士实施授勋,以资纪念与鼓励。

本年授勋活动评选出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同时授予55位上将、175位中将及801名少将衔。

在将帅中,元帅军衔最高,大将军衔次之,地位显赫。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未再授大将军衔,故共和国历史上大将军衔者仅十位。

由此可见,大将军衔的获得极为不易。

授勋前,情况经严格甄选,毛主席亦参与。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等因从事地方政务,毛主席建议不授军衔,故未获评。

毛主席曾在名单上,于徐海东、宋任穷、王震、周纯全名字旁画“×”,示不建议授大将军衔。最终,王、周、宋三位均获上将衔,未得大将。

徐海东仍居十大将军之位,获大将军衔,显然其授上将之事在军中广受支持。

徐海东何以在毛主席未授其大将衔时,仍位列十大将军第二?其能力究竟何在?

光辉的战绩彰显了卓越成就与不凡贡献,这些战绩记录了过去的辉煌,体现了战斗中的英勇与智慧,是历史长河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位列十大将军,需对革命战争有显著贡献,徐海东因符合此条件而入选。

徐海东的故乡位于湖北原黄陂县徐家桥村(现属孝感市大悟县),该地及邻近的黄安、麻城均为历史悠久的革命根据地。

徐海东1900年6月出生,家族世代为烧窑农民,家中共有兄弟姐妹九人。他成长于贫困中,幼时上私塾常受欺凌且需劳作,成年后继承父业,从事烧窑与卖水工作。

1925年,他的命运迎来了转折。

徐海东经同学吝积堂引荐,于武昌结识李树珍并入党。吝积堂又劝其加入武昌直系军阀部队学军事,徐海东勤奋学习,因表现突出,被选为班长。

1926年4月,徐海东经党组织安排,计划徒步前往广州报考黄埔军校。

行至广东韶关,恰逢国民革命军北伐。徐海东遵循党组织意见,放弃前往广州,当即决定加入北伐第4军。

一年多里,徐海东参加北伐战争,表现突出。汀泗桥战役中,他率一排击溃敌4个炮兵连,缴获12门火炮。后参与攻打武昌、南昌、洛阳,军事才能逐渐显现。

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事变背叛革命后,徐海东遵循党组织意见,离开部队,回到了湖北原籍。

夏秋之际,共产党于湘赣粤地区发动起义,波及黄陂。徐海东家乡成立农民协会,他借此组建13人自卫队,首战地主民团,即缴获步枪7条。

同年11月,黄安、麻城地区亦爆发起义,义军规模更大,革命根基更稳。徐海东因黄陂地主民团围剿而处境艰难,遂决定前往黄麻地区参与起义。

经各方同志共同努力,鄂豫皖苏区成功组建红四方面军,并孕育而出。随后,徐海东被任命为团长。

国民党多次围剿鄂豫皖苏区。徐海东在陈赓12师麾下英勇作战,靠前指挥,即便负伤也忍受无麻药治疗。

1932年商城、潢川战役里,他率1个团,坚持3天3夜阻击国民党军,配合友军侧翼迂回,为红军最终胜利立下大功。

1932年反围剿失败后,徐海东率部掩护主力并迟滞敌军。期间虽一度失联大部队,但终化险为夷,取得小石门、官庄等战役胜利,随后被提拔为红25军74师师长。

1934年11月前,徐海东与郭述伸在鄂豫皖苏区,经游击战、运动战歼敌上万。11月,红四方面军长征首战转向鄂东,徐海东在光山斛山寨突破4师封锁,歼敌4000。

红25军在豫南、陕南游击战中,他历任副军长、军长,突破敌围堵,率部抵达陕北,成功完成长征任务。

1935至1937年,他参与劳山、直罗镇战役及渡河东征,有力守护陕北根据地。西安事变后,他前往关中,计划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守西安。

抗战爆发后,徐海东任115师344旅旅长,参与平型关战役,并率部深入河北,对日军后方构成威胁。

1938年,徐海东在太行山多次袭击日军铁路线,粉碎其对晋东南中国军队的围攻。后在上党盆地收复长治等地,迫使日军放弃打通冀南-上党铁路线、威胁中条山的计划。

艰苦转战致徐海东健康受损,多次吐血需休养。1938年8月起,他回延安养病。虽后参与新四军战斗,但病情加剧,撤回后方,此后未再参战。

徐海东建国后常向组织表示,因长期养病未能多为革命贡献,觉得获大将军衔过高,自己受之有愧。

周恩来总理劝他坦然接受大将军衔,表示:“此衔不高不低,正合适。”这番话消除了他的担忧。

具备出色的个人品质,包括诚信、责任感、坚韧不拔及积极态度,是成就卓越人生的基石。这些品质促使个人在挑战中不断成长,赢得尊重与成功。

徐海东将军军事成就卓越,同时在为人处世与治军方面展现的品质也极为令人钦佩。

徐海东对党组织忠诚,且具备大局观,行事总以大局为重,优先考虑公家利益。

1935年秋,中央红军抵陕北苏区时仅剩7200余人,物资匮乏。徐海东见状,在部队推行节俭,不仅支援大量布匹、药品、弹药,还向中央捐赠了5000元。

徐海东当时经济亦不宽裕,却支援中央红军5000块,自己仅留2000元度日。于困境中伸出援手,实属难能可贵。

后来,毛主席忆及此事,称赞徐海东所赠的5000元对革命助力颇大。

徐海东对群众关爱备至。1936年12月,他率军入邠县助张、杨,十多天里严明纪律,交易公平,无事端发生,赢得当地民众对红军的更多好感。

在当时旧军队普遍存在勒索、偷盗与欺诈的恶劣风气中,这种行为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1941年,徐海东在安徽滁州驻扎,见李村百姓用水难,便率战士与村民共修水坝蓄水,显著改善用水条件。此坝后被民众纪念,命名为“海东大坝”。

徐海东治军有勇有谋,善于融合刚强与柔和,展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

他严抓军纪,要求官兵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靠前指挥,与战士共进退。同时,他强调作战需善用谋略,避免蛮干,并时刻关心战士。

战后,他必先探望伤员,确保他们与基层连队多得战利。战事不利时,他坚持“伤员一个不落”,绝不遗弃。

徐海东将军的个人品质值得当今学习,加之他早年为革命战争的功勋,获得大将军衔是名副其实的。

建国后,徐海东将军长期任职国防与中共中央委员会,并在医院疗养。1979年1月逝世,邓小平主持葬礼,昭雪其十年冤屈,赞其为革命功臣。

徐海东将军家乡保留其故居,并建有以其命名的纪念馆、纪念碑及亲属烈士陵园,彰显其虽逝,但仍被党和人民深切铭记。

1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