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俄乌冲突,到现在已经打得昏天黑地,谁都没想到战火会烧到首都这么关键的地方。波兰突然曝光的秘密,就像往热油锅里浇了一盆水,把局势搅得更乱了。现在国际上各方势力都在暗流涌动,大家都知道,这场冲突要是继续这么打下去,谁都讨不了好。
冲突现场(资料图)
据央视网报道,俄罗斯国防部称,俄军对147个地区的乌军目标展开了行动。这些目标涵盖了乌军用机场基础设施、弹药库、无人机指挥所等关键军事设施。与此同时,乌克兰方面也有所动作。过去24小时内,乌军对俄罗斯能源基础设施进行了14次袭击,致使部分地区陷入断电困境,给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影响。不过,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5日坚决否认了袭击俄能源设施这一指控,反而宣称在过去一天里,乌军袭击了10多个俄军人员、武器和军事装备集中区,成功摧毁了俄军的坦克、装甲车等装备。
而在基辅,这座饱经战火洗礼的城市,又一次遭受了沉重打击。乌克兰方面称,基辅遭到了俄军的导弹袭击,爆炸声在城市中此起彼伏。乌克兰空军通报,自当地时间5日夜间起,俄军动用23枚导弹和109架攻击型无人机对乌克兰发起攻击。截至6日10时,乌军虽然击落了13枚导弹和40架无人机,但仍难以抵挡俄军的强大攻势。乌克兰国家紧急情况局发文表示,6日清晨,俄军对基辅发动导弹袭击,造成了极其惨痛的后果,1人不幸死亡,数人受伤,多座建筑物也在袭击中受损。俄罗斯国防部也在6日透露,当地时间5日夜间至6日凌晨,俄军在境内多地击落了11架乌军无人机。
冲突现场(资料图)
面对俄军如此猛烈的远程打击,波兰与北约盟友迅速做出反应。4月6日,波兰的战机紧急升空,严密警戒波兰领空,地面防空系统也进入“最高战备”状态。回顾3月,俄乌曾在美国的斡旋下达成“30天互不攻击能源设施”的协议,然而事实证明,这份协议不过是双方的“缓兵之计”。俄方借此机会巩固了前线的控制权,而乌方则加速生产远程无人机进行反制,冲突螺旋式升级的态势丝毫未改。
随着冲突的持续,俄罗斯的攻势不断升级,其打击策略也愈发具有针对性。数百架无人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连续几天对乌克兰的多个军工厂展开了狂风暴雨般的攻击。这些军工厂中的武器弹药库、原材料仓库以及大量备用物资设备都成为了俄军的重点打击目标。基辅的工业中心在攻击下瞬间陷入一片火海,火光冲天,数公里高的火柱照亮了夜空,场面令人触目惊心。
值得一提的是,波兰的Onet在线门户网站曝光了乌克兰军队决战的关键设施位置。波兰媒体记者在采访基辅市中心时,竟然意外闯入了包括安东诺夫航空工厂在内的核心机密区域,这一事件着实令人惊讶。这一曝光行为无疑将对乌克兰的军事部署和作战计划产生重大影响。
在作战过程中,俄军采用了一套极具智慧的消耗性战术。沙赫德无人机群率先升空,它们一方面执行侦察任务,收集乌军的情报信息;另一方面充当诱饵,吸引乌军的防空火力。当乌军的防空系统暴露位置并且弹药耗尽后,真正致命的攻击便接踵而至。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KH - 23导弹与“天竺葵”自爆无人机相互配合,组成了一张立体打击网,对乌克兰的军事目标进行全方位打击。这种战术在持续数天的攻击中反复运用,基辅工业区被炸出数公里长的火柱,军工中心、能源设施和武器仓库接连爆炸。
乌军行动画面(资料图)
更值得关注的是,俄军在此次行动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创新的作战模式。他们首次在单次行动中同时启用战略轰炸机、海军舰艇和陆基导弹系统,这种“三位一体”的打击模式让乌军防不胜防,难以预判攻击路径。基辅达尔尼茨基区的无人机工厂在首轮打击中就被摧毁,128名消防员耗费5小时才艰难控制住厂区火势,这充分彰显了俄军情报系统对乌克兰军工设施的精准定位能力。而作为乌克兰防御核心的“爱国者”系统,虽然曾经成功拦截过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等先进武器,但在此次战役中也暴露出了多重缺陷,其固定部署的特性使其在面对俄军灵活多变的攻击时,成为了致命弱点。
基辅中心总部被炸这一事件,无疑是俄乌冲突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进一步加剧了俄乌双方的矛盾与仇恨,使双方的对抗更加激烈。同时,也让国际社会对俄乌冲突的未来走向充满担忧。英法主导的援乌“志愿联盟”会议与俄军的导弹袭击几乎同时发生,这一系列事件背后所蕴含的信息量巨大,深刻地影响着俄乌冲突的未来发展以及整个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国际社会各方都在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都迫切期待能够通过和平谈判与外交斡旋,让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早日恢复和平,让俄乌两国人民能够摆脱冲突的阴影,重新过上安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