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美军的雇佣军—CIDG

战史威锋 2024-09-08 07:30:07

美国眼看着自己扶持俄南越傀儡不是北越的对手,决定亲自下场收拾北越。从1962年2月,美国设立"美国驻越南军事援助司令部"全面介入越南南方(以下简称南方)事务。

但是越南地处北回归线,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境内3/4为山地和高原。美军50万大军,一头扎进越南热带丛林,开始噩梦般的作战。

美军在越南丛林作战中非常容易失去理智,只要耳边稍有枪响传来,便会不顾一切地开枪。美军更像是精神病人,被丛林搅乱了脑子。

美军无法习惯丛林作战,不能轻装迅速地行动,陌生的作战环境令美军士气一落千丈。以至于开战几年后,美军指挥官都不知道除了毒品,还有什么能够有效舒缓士兵们的逃避和畏战情绪。

一筹莫展之际,军方从美国中央情报局( CIA )了解到一项开展已久的秘密计划,这使他们仿佛又重新看到了希望。时间回溯到二战结束后,当时,法国曾试图将越南再次纳为自己的殖民地。

然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在这场战争中,美国曾派遣 CIA 协助法军介入越南事务,其中就包括尝试以各种方法接近当地的山地少数民族,并由此招募、组建了代号 CIDG 的"民间非正规防卫团"。

在引入 CIDG 之前,美军也不是没有尝试以其他方式应对"胡志明小道"带来的威胁。1964年初,美国就曾向老挝施压,要求摧毁其境内的"胡志明小道",此后更是每天都派战机飞往老挝进行轰炸。

但这种直接的打击行动极易引起外交麻烦。以至于美军飞行员在出发前都被勒令严守保密守则,甚至当他们的战机在老挝上空被击落后,家属也只能得到"他在东南亚失踪"的通告,不会有其他更多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游说当地的山地少数民族参战就显得富有实际意义。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 CIA 和美军特种部队的军官一起深入到山地民族生活的区域,四处游走,积极游说,将这些熟悉环境的当地人有效地组织起来。

在赢得了山地人的友谊与好感后,美军又提出按月付给山地人高额的报酬,这种种举动,最终促使山地人全部同意参战。

越南的山地少数民族大多以其独特的传统生活方式居住在越南、老挝交壤的深山老林中,并不太理会外界的干扰,因此美军不用担心他们的立场问题。而更令美军感到惊喜的是,这些山地民族所展现出来的丛林作战技巧,简直称得上是不可思议,可以说,他们就是天生的丛林战专家。

以布鲁族为例。布鲁族属孟﹣高棉语系民族,也是该语系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湄公河流域到长山山脉东侧一带,其中,老挝境内的布鲁人被称作"索",约4万人以上。

越南则有3万以上的布鲁人,几乎都居住在平治天省的山区各县,他们经常来回穿越越南与老挝的国界进行族群交流,对每一条道路都非常熟悉,在他们眼里,通过隐蔽的"胡志明小道"延伸过来的北方渗透力量,几乎就是透明的。

布鲁人天生具有很高的战斗才能,在美国人看来,他们比尼泊尔的廓尔喀人还要果敢英勇,丛林生存和作战技巧甚至超越了让美军引以为豪的特种部队。

其实,对于布鲁人来说,这只是他们习以为常的生存方式。法国殖民者统治时期,法国人掠夺了他们的土地,并强迫他们去服役或以廉价出卖劳动力。对此,布鲁人毫不畏惧,积极投身各项反抗斗争。

事实证明,美军将当地人纳入战斗序列的政策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战果,不仅是布鲁族,包括贺雷族、苗族的年轻人及他们的家人也纷纷下山,聚集到了老挝附近的老村基地。老村基地与老挝隔界相望,对于越共来说,老村基地就是一颗让人头疼异常的"钉子"。

老村特种兵营地坐落在溪山基地西南9公里处,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溪山的战略价值:该基地位于越南西北部广治省境内,西距老挝边境约10公里,北距非军事区约24公里,是当时南方沿非军事区防线西段的终点,距"胡志明小道"最大运输站车邦仅40公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而老村营地更靠近老挝,如果说溪山是切断"胡志明小道"的桥头堡,那么老村就是溪山的前哨了,可以直接影响到当时的"胡志明小道"。

为了减少"胡志明小道"向溪山基地的渗透,美军将山地少数民族全部安排于老村营地。美军投入了大量资金在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建立训练营,山地人开始穿上制服,接受射击、队列行进和分散行进等现代军队的基本训练,同时学习无线电等通信设备的使用技能。直到很久以后这些训练一直深深地留在他们的印象当中。

CIDG 的大部分士兵都是以合同制的形式被雇佣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搜查、巡逻以及负责基地的防卫工作,另外如果他们缴获了越共的武器还会得到特别奖金。

缴获武器就可获得奖金这一点,似乎特别能够激发山地民族雇佣兵的潜能,他们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多到让付钱的美军都感到头疼了,据闻,曾有一支 CIDG 的巡逻队仅一次夜间巡逻,就抓获了十余名北方特工,这让负责记录的美军军官都大吃一惊。

在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后,北越已经着手准备拔掉溪山基地,而作为山基地的"虎牙"-﹣老村基地也自成为了"眼中钉"。1968年2月7日。12辆 PT -76两栖坦克的支援下,北越开始围攻位于溪山基地西南方老村特种部队营地,这也是其首次动坦克向美军发起进攻。

此时,营地的军包括24名美国陆军"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成员及500多名少数民族雇兵,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老村营地的外围防御阵地仅坚守了12分钟就被攻破。

据当时的资料记载,面对北方猛烈的炮火攻势, CIDG 和"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进行了多次反击,不仅成功击退对方成规模的冲锋, CIDG 还抵近坦克用反坦克火箭筒进行攻击,成功击毁敌军3辆坦克。此后美军发展的500名 CIDG 大多阵亡受伤,实力损失殆尽。

之后美军发动了反扑,夺回了老村基地,并在旧址附近进行了再建。然而没过多久,CIDG 发现俘获的北越特工人数大幅增加,由此开始密切关注边境动向。

5月2日,CIDG 这队从俘获的3名战俘那里获得了北越即将在5月3日夜至5月4日凌晨发动进攻老村基地的计划,随即向溪山基地报告了这一情况,并加紧进行作战准备。战争的紧张气氛一下子将整个老村基地笼罩起来,在美军的指挥下, CIDG 开始连夜布置防御措施,不仅在进攻方向上大量布设铁丝网、沟壕和地雷,还强化了明哨和暗哨的密度。

5月4日凌晨从溪山基地传来消息,陆战队已派遣特别突击队暗中破坏了北越军队的进。没过2个小时,北越军队开始持续进攻老村基地,从进攻节奏上看得出,北越军队是将气都撒向了老村基地。3个小时内,炮火不间断地覆盖了老村基地。

5月5日晨,北越军队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尽管进攻遭到了强有力的抵抗,但对于美军来说,这一仗也并不轻松。为了打破僵局, CIDG 着手反击,他们绕到敌人后方发动了白刃战,此举打乱了北越军队的进攻节奏,使其误以为美军的援军到了,因此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在 CIDG 持续追击一个小时后,枪炮声才渐渐停息,大部分阵地被重新夺回。据统计,此役中有十余名美军特种兵和200余名 CIDG 阵亡,近百名 CIDG 受伤。

到1973年1月巴黎协定决定"美国体面地撤退",11年间,美国在越南投入了高达50万人的兵力以及1500亿美元的战争费用,但在付出死伤5.6万人的代价后,美国最终还是输掉了这场战争。但山地民族雇佣兵CIDG却凭借勇猛善战的悍勇之气征服了许多人美军。

0 阅读:76

战史威锋

简介:一个普通的军事,历史爱好者,分享我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