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这次拼了!刘强东亲自送外卖,不管是否立人设,起码人家干了

忆飞雪 2025-04-22 08:13:38

2025年4月21日,北京街头,一位身穿京东工服、头戴红色头盔的外卖骑手刷屏全网。

他就是身家近500亿的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网友调侃:这单外卖吃得值,毕竟服务费里含了千亿身家的体验税。

这不是刘强东第一次下基层。从快递员到外卖员,他总能在争议中掀起行业巨浪。

但这次,他带着京东外卖的野心而来,背后是一场关乎亿万商家、千万骑手,甚至普通人饭碗的商业暗战。

大佬送餐:是作秀,还是破局?

当刘强东骑着电动车穿行在北京胡同的照片被疯传时,有人嗤之以鼻:不过是资本家的公关戏码。

但翻开京东外卖的底牌,这场“行为艺术”远非表面那么简单。

京东外卖自2025年2月上线便剑指行业痛点:“品质堂食餐厅”入驻、全年0佣金、百亿补贴、骑手全员社保。

刘强东甚至立下铁规:京东外卖净利润不得超过5%,超了就要处分人!

对比美团、饿了么6%-8%的抽成,京东直接砍掉佣金,商家一年省下十几万成本,百亿补贴让消费者下单即减20元,130万达达骑手全员缴纳五险一金,雨天补贴翻倍。

这些政策像一把利刃,刺向外卖行业的沉疴——高抽成挤压商家利润、外包骑手缺乏保障、低价竞争牺牲品质。

刘强东的“亲民秀”,实则是向外界传递信号:京东不仅要抢市场,更要重塑规则。

外卖江湖:从“流量战”到“生态战”

外卖行业早已不是蓝海。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7万亿元,但增量见顶,美团、饿了么双雄割据。

京东此时入场,看似“吃力不讨好”,实则瞄准更大的棋局——即时零售。

数据显示,中国即时零售规模2023年已达6500亿元,2030年将突破2万亿。

京东外卖的野心,正是以高频餐饮订单为入口,带动生鲜、药品、3C数码等全品类“30分钟到家”服务。

这种“万物皆可送”的布局,直击美团的即时零售业务“美团闪购”——后者2024年合作商户超5600家,订单量超1800万单,甚至开始蚕食京东的3C数码品类。

京东的反击策略清晰:用外卖撬动用户习惯,用即时零售守住核心腹地。这场战役的胜负,将决定未来十年零售业的格局。

骑手、商家、消费者:谁在偷偷换阵营?

对骑手而言,京东的“五险一金”堪称降维打击。

美团745万骑手中90%是外包零工,而京东130万达达骑手全员签合同、缴社保,雨天补贴翻倍,超时免责。

一位跳槽骑手直言:同样是跑腿,这儿活得像个人。

对商家而言,0佣金和品质筛选是双刃剑。连锁品牌如瑞幸、海底捞在京东首日销量暴涨300%,但中小商户需接受严格卫生审核。

一位火锅店老板坦言:省下的佣金够雇两个厨子,但平台流量还是不如美团。

对消费者而言,低价与品质能否兼得仍是未知数。尽管京东宣称“闭眼点、放心吃”,但实际配送仍受出餐效率制约,部分订单超时37分钟。

这场博弈中,没有永远的忠诚,只有利益的权衡。

商业的本质:是掠夺,还是共赢?

刘强东的破局之道,暴露了传统平台的软肋:

美团被迫跟进降佣金、推明厨亮灶,但外包骑手社保问题仍是死穴;

饿了么表态“反对二选一”,却难掩市场份额下滑的焦虑;

商家在多平台运营中寻找平衡,既怕被巨头绑架,又难舍流量红利。

商业竞争的本质,从不是零和游戏。京东的入局,或许正倒逼行业走向健康生态:佣金降低让商家喘口气,社保普及让骑手有尊严,品质筛选让消费者少踩雷。

刘强东的阳谋:与其抢蛋糕,不如做蛋糕

有人嘲讽京东外卖是“烧钱换吆喝”,但刘强东的布局远不止于此:

物流基因:整合达达集团后,京东秒送覆盖全国2300县市,9分钟送达的“闪电战”虽受出餐限制,却树立了效率标杆。

用户黏性:6亿活跃用户随时可转化为外卖客户,补贴只是引流手段。

供应链优势:从食材批发到库存管理,隐形利润足以支撑长期作战。

这场战役没有速胜,唯有深耕。刘强东的野心,是让京东成为“即时零售”的代名词,而外卖只是第一块敲门砖。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