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天气转凉,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早上起床要注意几点

映之和养护 2024-12-24 12:56:40

在一个深秋的清晨,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寒意。老李像往常一样,被生物钟唤醒,准备开始新的一天。然而,就在他猛地坐起身,准备下床的那一刻,一阵突如其来的眩晕让他不得不重新躺回床上,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这样的情况,对于像老李这样患有高血压和轻微脑动脉硬化的人来说,并不陌生。随着秋季的深入,气温逐渐走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们迎来了又一轮的挑战。医生们纷纷提醒,天气转凉,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早上起床时务必多加注意,以防不测。

“温柔唤醒”身体,避免骤变刺激

清晨,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刻,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此时的身体尤为脆弱。因此,起床时的第一个注意事项便是要“温柔唤醒”身体。这意味着,不要急于从深度睡眠中猛然起身,而是应该先在床上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让身体逐渐适应从静息状态到活动状态的转变。同时,可以缓慢地转动头部、活动四肢,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因体位变化而引起的血压波动。这样的“预热”过程,虽看似微不足道,实则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保暖措施到位,抵御寒冷侵袭

秋季早晚温差大,寒冷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大“隐形杀手”。因此,起床后,患者应立即穿上保暖的衣物,特别是保护好头部、颈部和脚部这些容易受寒的部位。头部是身体的“阳脉之海”,颈部则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一旦受寒,很容易引发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而脚部作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其保暖同样至关重要。选择一双保暖性能好的袜子,穿上舒适的鞋子,让双脚在寒冷中也能感受到温暖,是保护心脑血管健康不可忽视的一环。

适量饮水,稀释血液浓度

经过一夜的睡眠,人体内的水分会通过汗液、呼吸等方式大量流失,导致血液变得相对浓稠,这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隐患。因此,起床后适量饮水,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保健措施。建议饮用温开水,既能快速补充体内水分,又不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适量饮水有助于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预防血栓形成,保护心脑血管安全。

缓慢起身,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在起床时表现更为明显。当人体从卧位迅速转变为直立位时,由于重力作用,血液会大量流向下肢,导致上半身血液供应不足,血压急剧下降,引发头晕、眼前发黑甚至跌倒等严重后果。因此,起床时应采取“三步起床法”:先在床上坐起片刻,让身体逐渐适应垂直状态;然后双腿下垂于床边,稍作停留;最后再慢慢站起,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监测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高血压患者,起床后监测血压是一项日常必修课。血压的波动往往与天气变化、情绪波动、睡眠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通过定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血压的异常变化,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如果发现血压持续偏高或偏低,应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切勿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更改治疗方案,以免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合理膳食,守护心脑血管健康

虽然起床后的注意事项主要集中在生活习惯上,但合理的膳食结构同样对心脑血管健康至关重要。早餐应包含足够的蛋白质、膳食纤维和适量的维生素,避免过于油腻或高盐的食物。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肌肉的弹性和力量,膳食纤维则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减少因用力排便而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同时,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E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有助于保护血管壁,减少氧化应激对心脑血管系统的损害。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虽然起床后的运动应适度且温和,但并不意味着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应该完全避免运动。相反,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等,能够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抵抗力。当然,运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避免过度运动带来的风险。

总之,随着天气的转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面临着更大的健康挑战。但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从起床的那一刻起就做好各项防护措施,就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享受一个健康、美好的秋天。

2 阅读: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