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博集团高校如何服务高质量发展?校长们亮实招

产教融合 2025-02-20 09:01:28

2月5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交流研讨,动员全省干部群众在新的一年齐心协力推进广东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

会后,南博集团旗下三所高校校长——广东科技学院校长梁瑞雄、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执行校长姚侃、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校长曹文文分别接受媒体采访,分享学校将如何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高质量教育更好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广科学院校长梁瑞雄: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智力支撑

梁瑞雄校长在接受南方+、广州日报新花城、东莞+等采访时表示,作为一所扎根东莞、深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沃土的应用创新型大学,广东科技学院将围绕产业发展需要,抢抓机遇,勇担发展重任,努力在办学内涵、教学科研、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新的更大作为,为广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重要智力支撑。

长期以来,广东科技学院坚持立德树人,聚焦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展现广科作为,有力支撑广东产业发展。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以顶层设计为统领,紧密围绕东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构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聚焦地方重点产业,重点推进机械、电子信息、数字经济三个专业硕士学位培育点建设,与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等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等合作,赋能教育资源共享。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华为ICT学院”“腾讯云产业学院”分别入选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实施“五育”并举广科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施“人职匹配,因材施教,分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实施“创新班”计划,与优质企业“珠联璧合”,在合作主体引入、实践课程设置等方面深化改革。

在教学科研成果应用方面,学校积极推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践应用一体化发展,探索建立“团队-项目-教学-科研”四位一体科教融汇模式,通过校地、校企、校校、校所深度合作,大力开展横向课题研究,进行技术攻关和应用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把学校的人才优势、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优势、产业优势。

南洋学院执行校长姚侃:用好人才培养的三个“良方”

姚侃执行校长在接受南方+、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新花城等采访时表示,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作为省内一所特色鲜明的民办高职院校,始终根据行业发展、市场需求和社会变革要求,及时调整优化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人才供需的匹配度。

新的一年,学校将进一步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用好人才培养的三个“良方”:把工匠精神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用好德技并修的“育人方”;坚持紧密对接产业需求,深化“多维跨界、岗课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用好校企合作的“办学方”;构建学生与学徒两个身份,教师与师傅两个角色,课堂与车间两个场域,用好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方”。

为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学校将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加强新型产业学院建设,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访企拓岗”行动,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服务广东企业用人需求;落实省首批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试点高校任务,做好退役军人技能培训,服务广泛多元的社会需求。

未来,学校还将积极促进校企合作、产教全要素融合,推动金专业、金课程、金教师、金教材、金基地“五金”建设,打好组合拳,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

华贸学院校长曹文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赋能高质量发展

曹文文校长在接受光明日报、羊城晚报、每日早报等采访时表示,新的一年,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视为生命线,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推动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增强适应性。曹文文校长表示,这要求学校紧密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洞察产业变革趋势与企业实际需求,以此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专业设置上,要与市场紧密接轨。随着新兴产业的兴起,人工智能、大数据、城市轨道等领域人才需求旺盛,学校应及时调整专业布局,开设相关专业,培养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优化规范常规教学管理与课程体系,推进“岗课赛证创”课程体系建设,将行业最新技术、标准和规范融入课程内容,确保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落地。

学校将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学历提升”考试招生办法,打通人才上升通道。通过开展国内外专本贯通培养项目,实现课程有机衔接,让学生在不同阶段均可得到系统培养,逐步成长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此外,学校还将利用“双百行动”实践基地等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地方乡村振兴工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