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圣地亚哥,人们走过UTC购物中心的苹果商店
苹果最赚钱的产品可能即将迎来一次亟需的变革。
这家科技巨头近期或将押注多年来最大的一次创新——推出一款显著更薄的iPhone,以期重振其核心收入来源的市场吸引力。
据《彭博社》《华尔街日报》和《The Information》报道,这款被媒体暂称为“iPhone Slim”或“iPhone Air”的新机型或于今年晚些时候随iPhone 17系列亮相。这将是自2017年无Home键的iPhone X以来,苹果最大的一次设计革新。
但仅凭这一点足够吗?
目前,iPhone业务总体稳定:苹果2024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手机销售额同比持平,公司整体营收增长4%。然而,该产品正面临多重挑战:消费者换机周期延长、上一季度iPhone收入未达华尔街预期,以及在中国市场被本土品牌蚕食份额。苹果亟需为其最核心业务找到增长突破口。
苹果未立即回应CNN的置评请求。
这并非新故事。尽管面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疲软和中国竞争加剧等挑战,苹果始终承受着推动iPhone持续进化的压力。
但这一次,苹果押注人工智能(AI)的长期战略——此前被宣传为iPhone 16的卖点——收效慢于预期。短期内,苹果或许只能依赖硬件设计打动消费者。
中国北京一家苹果店内,一名顾客正在体验iPhone 16 Pro,iPhone 16系列当日开售
“我认为苹果当前面临的压力是空前的,甚至超过当年三星凭借大屏手机抢占市场的时期。”科技咨询公司Moor Insights & Strategy的首席分析师帕特里克·摩尔黑德(Patrick Moorhead)表示。
据《彭博社》消息,预计今年发布的iPhone 17厚度将比现款减少约2毫米,并取代现有iPhone Plus(基础款的大屏版本)。除纤薄设计外,新机将保留当前iPhone的主要特征,如专用相机按键和屏幕顶部的“动态岛”切口。
这一策略或能精准击中中国消费者的偏好。市场研究机构IDC高级总监纳比拉·波帕尔(Nabila Popal)指出:“硬件创新对中国消费者至关重要。鉴于安卓阵营的超薄机型已获成功,苹果推出类似产品或有助于提振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中国市场的表现对苹果至关重要。2024财年第一季度,苹果中国区营收从去年同期的210亿美元缩水至185亿美元。研究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受本土品牌冲击,2023年第四季度iPhone在华销量同比下滑25%。另一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称,2024年9月,中国科技巨头小米超越苹果,跃居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品牌。
但竞争对手已抢先一步。三星于2025年1月发布超薄版Galaxy S25 Edge,中国品牌OPPO则在2月推出折叠屏机型Find N5的超薄版本。
不过,分析师认为仅靠设计难以打动消费者。苹果需说服用户“即使旧机仍能使用,也要换新”。
智能手机已进入成熟期,年度升级幅度远不如2010年代初——彼时新机可能首次搭载指纹解锁或大幅提升屏幕尺寸。瑞银(UBS)3月25日报告指出,中国以外市场的iPhone用户平均换机周期已延长至37个月(去年为34个月)。
苹果的AI战略(被命名为“Apple Intelligence”)或是破局关键,但目前推出的功能尚不足以刺激换机需求,例如通知摘要、表情包生成和Siri技术支持。此外,苹果近期宣布其AI核心功能——新版Siri——将延迟发布。升级后的Siri本应支持跨应用操作和调用本地数据,但用户需再等一年。
苹果或将在6月9日的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透露AI新进展。能否兑现承诺,将决定AI能否成为用户换机的理由。
“如果你手持iPhone 14甚至15,目前几乎没有经济理由换新。”瑞银分析师大卫·沃格特(David Vogt)表示,“这正是苹果的压力所在。”
无论是更智能的软件,还是更轻薄的设计,苹果都需要一场“大动作”——华尔街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