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执拗,多年追凶,不谙人情世故,关于这样的“警察故事”,我们已经看过了不少。
从《三大队》再到《第八个嫌疑人》,再辅以《漫长的季节》式的衰落、朽败式的环境,于是《借命而生》就这么出来了。

追着更新,看得我是感慨万千。
该剧根据石一枫同名小说改编,但相较于原著,电视剧的改动相当之大。
简单概括来说,出场人物更多,感情线和故事线,也相对更加丰富。

第一步,咱们先简单聊一聊,原著小说的人物脉络,和基本的大结局。
首先得说一下,小说中对应徐文国的人物,应当是“许文革”。
另外,小说中没有李超这个人物,那自然也就没有“误杀”李超的情节了,而这一情节,却是电视剧真正的“风暴之眼”。

另外,苏小玎饰演的厂长儿子,在原著中,也是没有这个人物的。

最值得一说的,是小说中几乎没有什么男女感情的故事,其中唯一对情感的描述,大多来自于杜湘东和刘芬芳。
而徐文国和姚斌彬之间的兄弟情,更是一点都看不出来。

并且,两人逃跑的戏份,根本不是押送车发生车祸,而是早已经预谋好的越狱。
兄弟两人犯下的案子,其实就是偷皇冠汽车,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发动机,小说原文中,徐文国是这么辩解的:

“您也知道,我和姚斌彬当年就是因为这辆车‘进去’的。他们说我们盗窃,这当然也没错儿,所以我们从没喊过冤。

但别人不知道,就连您也不知道——我们盗窃又是为了什么?
如果光图钱,何必费那么大劲拆发动机呢?拆大灯拆音响不是更快吗,那样我们也许就不会被抓个人赃俱获了,姚斌彬的手也不会被砸成残废……

我们拆这机器,其实不是为了卖,而是为了研究它。等把发动机里面的构造搞明白了,我们还会把它原封不动地装回去……”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徐文国、姚斌彬兄弟两个人,还要费这么老大劲儿,去偷发动机呢?
原著中也解释了,其目的,主要有两个。
第一,是为了给姚斌彬的母亲治病。
母亲崔丽珍患上了尿毒症,仅仅每个月的治疗费用,就高达380元,这在当时相当于普通工人三个月的工资。

兄弟两人为了赚钱,还接私活修拖拉机。
但这些钱,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而另外一重目的,则是源于两人的“技术理想”。

在被审讯时,徐文国反复强调:“我们想研究国外技术,把国产发动机搞上去”。
这一想法和理念,得到了六机厂老工人的证实,说他们(指徐文国和姚斌彬兄弟二人)总说要让中国汽车跑赢德国佬。

在盗窃实施的具体过程中,两人是分工协作的。
两人共拆解德国发动机高达260次,手绘图纸摞起来比人高。
徐文国作为六机厂的技术骨干,负责核心部件的拆解与测绘;姚斌彬则利用钳工技能,对零件进行逆向仿制。

姚斌彬在一次事故中失去右手三根手指,养母又罹患尿毒症,为给养母治病和让更年轻的许文革活下去,他在押解就医过程中,故意用螺丝刀袭击警察杜湘东。

他因此掩护徐文国逃脱,自己则被抓获并执行死刑。
杜湘东是当年警校优秀毕业生,本是刑警的料子,却被困在了一个看守所。

他却因嫌犯逃脱事件影响晋升,同期调入市局的同事凭借破案升至刑侦支队副队长(应该是剧中张向阳的原型),而他被调离管教岗位,收入长期停滞。

与妻子刘芬芳的婚姻也因经济压力和他对追逃的执着而出现波折。
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追捕徐文国,曾只身赶赴大同矿区追捕,却最终和目标失之交臂。
徐文国成功逃脱后,辗转到山西煤矿隐姓埋名。

他凭借机械知识改良通风设备,避免了瓦斯爆炸事故,获得立功表现,这些经历成为其日后减刑的关键证据。
九十年代初期,他在河北开设汽车修理厂,利用早年研究的发动机构造原理,迅速在卡车维修领域建立口碑。

2001年主动自首时,其企业已发展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汽配连锁公司。
徐文国自首后,被判了三年,杜湘东连续两周查阅案卷至深夜,最终在法庭陈述环节放弃追问逃脱细节,完成了与自我的和解。

徐文国在法庭上,详细说明了企业每年拨付50万元设立医疗救助基金的安排,受益者包括姚斌彬养母在内的二十七位在押人员家属。

全案终结后,杜湘东在值班室抽屉发现徐文国托人转交的机械设计手稿,这些手稿中的设计思路与当前机械厂生产线改造方案高度契合,当年两人铤而走险研究的发动机技术,最终以合法途径回归社会价值创造。

原著大体上,就是这样了。
显而易见,原著和小说的差别,其实挺大的。
电视剧中,最大的悬念之一,就是李超到底是谁干掉的?

姚斌彬开了枪不假,押送车出车祸时,他对徐文国亲口承认了的,但问题是撞针已经被换了,枪怎么还能响?

其中必“有鬼”。
作为目击证人的陈素娥,当然也是唯一的证人,其证词漏洞百出,比如大雨之夜,她离得远,还能看清楚姚斌彬开了枪,以及李超中枪后还追了姚斌彬几步。

于是乎,陈素娥下线了。
根据警方的调查验证,陈素娥只有脖颈处,有明显的勒痕,她是被人勒死的,而镜头语言显示,徐文国到过他的住处。

但陈素娥,不是徐文国干掉的,而是李超遇害的幕后真凶。
当初为了掩盖贪污等犯罪证据,六机厂的厂长,就生出了一个“一石二鸟”的计划。

就是让邻居李素娥谎称,崔丽珍被李超气晕了,而一向因为母亲与李超积怨已久的姚斌彬,拿起了那杆枪,本意是想吓唬一下李超。

结果,他正好踏入了巨大的圈套之中。
枪又被装上了撞针,姚斌彬开枪击中了李超,最终酿成了惨案的发生。

当初在台球厅,为了吓唬厂长儿子唐尧鑫,姚斌彬暴露了手中有枪的事实,于是唐尧鑫和其父亲,也就是厂长唐伟民,伙同保卫科长刘广才,就实施了这个计划。

陈素娥,也是被这些人灭口的。
看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