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被质疑活不过40岁,如今怎样了?

十柒历史趣事 2024-05-26 08:35:14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首例试管婴儿,曾被专家质疑活不过40岁,如今怎样了?

我国首例试管婴儿

1988年3月10日,郑萌珠出生在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病房里。

只因其国内首例试管婴儿的身份,她从一出生,就面临着外界的种种评判和关注。

其中占大多数的,还是质疑声。

许多人、包括不少的专家,都认为像她这样的,从试管中诞生的婴儿,一定会智力低下、身体素质也比正常人差,没有生育能力,甚至有极大概率活不到四十岁!

还有很多人操心着这个试管婴儿,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寻思着都不是在母亲肚子里怀上的,那母女俩还能有这么亲吗?还算是亲生的吗?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如此不被看好,那么这个试管婴儿,为何还是会降生在这个世界上呢?

事情还要从一年前,一对走投无路的甘肃夫妇开始说起。

1987年,北京大学三医院,迎来了一名名叫郑桂珍的女患者。

她结婚十多年,肚子都没有丝毫动静,眼见自己已经三十八岁,生育黄金时期早就过了,更不容易怀上,而且就算现在怀上了,那都算高龄产妇了,要想把胎保下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令郑桂珍相当苦恼,因为她实在太想做母亲、拥有属于自己的亲生孩子了,再继续这样下去,她真不知道要怎么度过接下来的下半辈子,更不敢想象以后老了病了,身边连个能照料的后人都没有。

更何况在思想保守的八十年代,一直没有孩子,可是会受到周围人歧视和奚落的,郑桂珍受够了老是被人戳脊梁骨,骂成是不会下蛋的老母鸡,所以这次,她终于下定决心,不惜远赴千里,从甘肃来到医疗条件最好的北京,治好这不孕不育。

北京三医院这一检查,就查出郑桂珍两侧输卵管全都堵塞不通,这就意味着郑桂珍的卵子压根就到不了子宫,更别提在子宫里受精怀孕了!

得知这个消息,郑桂珍万念俱灰,心想着难怪此前她又是烧香拜佛,又是各种民间偏方受了那么多罪,都压根不管用,原来是自己压根就没有生育能力!

只见郑桂珍一边哭着,一边问医生这个病能不能治,然而医生却告知她,她这个输卵管梗阻病损的情况太严重了,以目前现有的技术水平,疏通成功的概率不大,就算疏通成功,恐怕也很难自然受孕。

就在郑桂珍以为自己就此被“宣告死刑”,这辈子都不可能当妈妈的时候,医生话锋一转,又告诉她:

“不过,我们院最近正在做试管婴儿的实验,或许你们可以尝试一下,但我们不敢肯定,它一定能够做成功,毕竟目前这个试管婴儿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此前已经有好几对夫妇都做过试管,还都没有一例成功的。你们也可以考虑试试,说不定万一就成功了呢?”

听到“试管婴儿”,郑桂珍顿时就像是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般,疯狂点头。

于是很快,他们就见到了该院专门研究试管婴儿技术的生殖专家教授:张丽珠。

张丽珠在了解郑桂珍夫妇的情况之后,便给二人仔细讲解了试管婴儿的技术,并且表示这个技术需要给母亲郑桂珍,进行开腹取卵,然而这个步骤风险还是挺大的,需要郑桂珍遭点罪,所以希望郑桂珍能够考虑清楚。

郑桂珍寻思自己为了怀孕,遭了这么多年罪,也不差这一点罪了,所以当即便点头如捣蒜。

可郑桂珍的丈夫,这一听对妻子身体伤害这么大,心疼得很,说什么也不肯同意,不愿意让妻子承担这么大的风险。

然而郑桂珍却坚持要做,她表示,要是连试管婴儿做了都怀不上,那她以后就彻底放弃怀孕的想法了,就他们两个人过日子也挺好,至少这样就不留遗憾了。

不过要是不做,就是真的永远也怀不上了,或许此后余生,都会一直在遗憾中度过,觉得当时要是试了试管婴儿,或许就能成呢?

就这样,郑桂珍的丈夫终于被成功说动了。

试管婴儿的历程

与此同时,张丽珠团队也将迎来新的考验,那就是如何在极其简陋的医疗条件下,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

作为当时国内顶尖的生殖科,医疗条件却简陋到什么程度呢?

全院只有一根取卵针,用钝了就拿到钟表铺磨一磨;没有专业的保温设备,就把存放卵泡的试管放保温杯;没有培养液,就自己瞎捉摸着配.....如此一来,也难怪此前外国专家来华做过这么多例试管婴儿手术,却没有一个成功的。

就连张丽珠此前亲手做的12例试管婴儿,虽然都成功把胚胎培养出来了,但是当他们把胚胎转移到子宫里面的时候,却都以失败告终了。

但是这次,一切却都出奇地顺利,当受精卵植入郑桂珍子宫的七周之后,胎儿的心脏真的开始有力地搏动起来!这也意味着我国试管婴儿,终于迎来了首次成功着床!

但这仅仅只是起点,因为试管婴儿能否顺利在妈妈子宫里长大并出生,也还说不定,毕竟自然怀孕而流产的,都不在少数,更别提试管婴儿人工受孕、而且还是高龄产妇受孕了。

所以为了提高胚胎的存活率,张丽珠团队都把郑桂珍视为珍宝仔细呵护着,而郑桂珍和丈夫也终于头一次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喜悦,期盼着孩子的降临。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8年3月10日,随着一个体重3.9公斤的女婴呱呱坠地,我国首例试管婴儿,成功诞生了!

在婴儿啼哭响起的那一刻,整个产房里,都是一片欢呼声,许多人甚至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因为这个孩子的出生,意味着我国终于填补了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空白!此后无数想当爸爸妈妈的不孕不育夫妇,都能够点燃希望了!

郑桂珍夫妇决定给孩子取名“郑萌珠”,“萌”是萌芽成长的意思,而“珠”字则是为了纪念,让他们成功当上爸爸妈妈的张丽珠教授!

郑萌珠的出生,当即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但是对于世人来说,每一项新技术的诞生,通常都会首先受到质疑,郑萌珠的出生自然也不例外。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种并非自然诞生的孩子,肯定会伴随着很多“副作用”,比如成长发育迟缓,没有生育能力等等.....

所以为了验证试管婴儿的质量究竟如何,郑桂珍生下孩子后,张丽珠教授特地留郑桂珍夫妇,北京再多待两个月再回去,好观察宝宝的成长情况。

等到两个月过去之后,张丽珠团队还会对宝宝的成长情况,进行继续跟进。

这一跟进才发现,郑萌珠不但发育得相当健康,甚至还比许多同龄宝宝表现得要聪明。

就比如她八个月的时候,就已经会开口叫爸爸妈妈了,一岁就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语句,一岁半就会走路,两岁就会唱歌,体重也达到了12.25公斤,身高更是85cm。

她不仅性格活泼爱动,身体也倍棒,从小到大都很少得病,带起来很省心。

至于学习,那更是不让大人操心,郑萌珠从小学习成绩就好,最终顺利考入大学,毕业后更是在张丽珠的安排下,进入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病案室工作。

张丽珠此举,主要是为了更方便观察郑萌珠的状态,好为此后继续做试管婴儿技术,取得更多医疗经验。

时光荏苒,转眼间郑萌珠也三十出头了,然而她却依旧孤身一人,没有任何结婚成家的意思。

这倒不是因为郑萌珠眼光太高,没有看上的,而是因为相亲对象在得知她是试管婴儿之后,就不免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担心会影响后代的质量。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试管婴儿还没有那么普及,谁也无法保证,试管婴儿有没有什么不良反应,所以第一代试管婴儿的处境,往往有些尴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社会上的各种歧视,郑萌珠作为首例成功的试管婴儿,自然也不例外。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郑萌珠最终还是找到了,愿意接受自己试管婴儿身份的良人,并且在2019年顺利了生下一枚健康的男婴!

而这枚男婴,也正是我国首个试管婴儿分娩出来的“试管婴儿二代宝宝”。

人造子宫?

他的出生,无疑也打破了此前那些有关试管婴儿不能生孩子、并不能活到四十岁的谣言。

对于郑萌珠来说,虽然是国内首例试管婴儿,但她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的,因为自己跟大伙一样,也得吃饭、生活、学习、恋爱然后成家,就是一普通人。

不一样的是,郑萌珠心里,始终觉得自己对于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有一份责任,觉得既然上天选择了让她成功降临,那么她就有义务去帮助其他那些,深受不孕不育困扰的人。

至于让郑萌珠顺利出生的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也在这一领域陆续取得突破,在此之后又诞生了首例配子输卵管移植婴儿、冻融胚胎试管婴儿,他们的诞生,都标志着我国相关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

而且目前我国的辅助生殖技术,除了能够帮助不孕不育的女性,还能够帮助一些没有生殖能力的男性。

不仅如此,我们也从最初只能解决“生不出”的难题,进化成为了解决“生不好”的难题。

哪怕是对于精子携带有遗传病的情况,现在我们都能用基因编辑技术,经过筛选来阻断遗传病在家族下一代的传播。

所以现在哪怕父母有遗传病,也照样能生健康娃了。

时至如今,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以及人们观念的提升,试管婴儿在中国,已经不算什么稀奇事了,目前我国每年做试管婴儿的数量,多达二十万次。

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目前甚至已经出现了“人造子宫”,这样一来,母亲也就不用再承受生育所带来的痛苦和损失,只需要取卵,便可收获一枚健康的宝宝。

可尽管目前我们已经成功用“人造子宫”孕育出了小羔羊,但人造子宫这项技术,目前仍然面临着很大的争议,尤其是道德伦理层面。

正如常说的那句:“体会过分娩之痛才能真正懂得母爱”,因为母体怀孕的过程,会分泌出一种母爱激素,促使母亲天然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更强烈的保护欲和照顾欲。

可要是没有经历怀孕分娩的过程,也就分泌不出这种母爱激素,可能就会导致母亲面对人造子宫的胎儿,会觉得没有那么亲,很难给予孩子足够的母爱,从而导致人造子宫出生的婴儿,人格发育或许会出现障碍。

但也有人认为,凭什么要把给予孩子更多爱的责任,压在母亲一个人的身上?父亲照样不用经历怀孕妊娠,也能拥有自己的亲生孩子,怎么没有人担心父爱不够多?

所以综合长远来看,人造子宫的普及,显然是利大于弊的,毕竟这样一来,男女为还在投入的精力、承担的风险才是同等的,女性不用担心会因为怀孕妊娠,导致丢掉工作,身体留下终身后遗症。

正如学者多拉.罗素所说:

“人造子宫将使女性从孕育子女的需求中解放,从此不再扮演母亲,不再卑躬屈膝,不再束缚在家务里,不再被排除在公共事务之外。”

不知屏幕前的你,如何看待试管婴儿以及人造子宫技术呢?

1 阅读:373

十柒历史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