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一直在展现不同人的文化属性作用下所产生的不同行为。
看似一切事件的发生都猝不及防,可实际上一切又都尽在掌握之中。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些看似高深莫测的概念,可却寻之无果。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叶晓明他们为何在创业的关键时刻会选择背叛丁元英。王庙村的扶贫计划,实则是无药可救的不治之症。
当小丹提出跟丁元英要一个神话礼物时,丁元英就直言不讳地告诉她,这事是错的。
文化属性既然无法被意志所转移,一个神话又怎么可能改变现状,王庙村就得遵从其贫困环境的文化属性。
所以,王庙村的扶贫并非最终目的,而是通过这一事件引出大众对“得救之道”的深刻讨论,这才是丁元英真正的礼物。
而实施这一礼物的过程,绝不能假手于人。
他希望通过拉动王庙村的经济,成就三位发烧友的事业,让他们能扒着井沿看一眼外面的世界。能否真正爬上来,全取决于他们自身的觉悟。
正因如此,丁元英才会找到欧阳雪,与她签订了一份股权代理保密协议。这也解释了为何欧阳雪最初会疑惑地问,既然你要帮助他们,为何又要防着他们?
丁元英解释道,只有这样,在事态不可控之时,才能通过股权的方式来把控大局。
因此,王庙村与公司是完全独立的,与股东的利益也是分离的。
丁元英凭借文化属性之眼,恐怕早就预料到叶晓明他们三人在创业期,遇到第一声枪响就会逃跑的行为。
所以,当他们在退股之后去找丁元英打招呼时,丁元英才会跟他们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就好。
即便扶贫计划中不存在乐圣公司状告格律诗这档子事,他们也必定会因为遇到其他事情而选择退股。
因为他们与丁元英之间连最起码的信任都不存在。
叶晓明、冯世杰、刘冰他们三人退股,很多人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难道他们三人真的如此愚蠢吗?
难道他们对公司的未来真的彻底绝望了吗?
难道他们就没想到规避风险的办法吗?
作为公司最大股东的欧阳雪都没退股,为何他们却抢先逃离呢?
这种无休止的争论,不也是一种文化属性的体现吗?
人会思考是本能,但能思考出所以然,这是文化、境界使然,而非思考本身所能带来的结果。
所以我们看到他们三人退股后会有各种问题要问,发表各种意见,可到头来我们会发现,这些意见的出发点都是自我,而非自觉觉他。
不论我们抛出多少问题,都无法改变我们并非当事者这一事实,所以我们的问题毫无实际用处。
避险本能,在我看来是弱势文化中最极致的追求。
在弱势文化的背景下,只有当一个人脱离险境,才具备思考的能力。
就像刘冰,退股成功后又厚颜无耻地选择留在公司打工。
而后,当他看到伯爵公司以 650 万的价格收购格律诗公司时,他又开始计算凭借自己的股份能从公司分走将近 80 万的股金。
这正是人性的体现。当他不再身处危险之中,眼中就只剩下利益。
刘冰、冯世杰、叶晓明,他们选择在最关键的时刻背叛丁元英,原因何在?
其一,丁元英手握百分之五十一的股权,他代表着公司的章程法度,他的话就是公司的决议。凭他们三人的股份占比,无论说什么,都不会被丁元英采纳。
其二,他们会觉得自己被利用了。
而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根本不了解丁元英是谁。
了解一个人,实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就算是相识 10 年的朋友,你也未必能真正了解他的真实背景。
眼睛所能看到的一切事物并非真正的真相,恰恰那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才是真相所在。
刘冰、叶晓明、冯世杰他们,根本无需知道那辆价值上百万的宝马车从何处而来。
他们也不用知晓欧洲几国代理是通过何种途径签约的。
他们更不曾用心去真正了解丁元英为何要推行扶贫这件事。
在他们看来,扶贫对于丁元英或许是功德,是赞美,然而真相却是,扶贫这件事真的是功德吗?我认为绝非如此。
所以他们背叛丁元英不过是因果使然,至于缘起是乐圣公司与格律诗的关系,还是其他缘由,这些都已不再重要。
他们的背叛实则是文化属性所致,这绝不会因人的意志而转移。
有句话可谓一针见血:当你打算去帮一个人时,你首先要清楚这个人会不会骂你。
帮一个人难道会有错吗?没错,帮一个人确实可能会有错。
在文化属性的利刃下,没有人能够逃脱。任何人、任何事、任何行为,都躲不开文化属性的束缚。
叶晓明、冯世杰、刘冰他们三人最初相聚,是为了各自的事业前程,可最终却临阵脱逃。倘若当时你跟他们讲所谓的责任心和公司规章制度,他们三人定会对你破口大骂。
有用时,你就是高高在上的人;没用时,你就成了垃圾。
这句话能够换个表述:你有用的时候你是朋友,没用的时候你就是仇人。
所以他们三人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当你打算去帮助一个人时,你得先好好掂量一下这个人会不会骂你,倘若你觉着他可能会骂你,那我劝你还是别去帮他了。
因为最终你帮的不是朋友,而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人性就是这样,不会因人的意志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