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病虫草害的严峻挑战
花生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在全球农业生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花生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病虫草害的侵袭,这给花生的产量和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防治工作迫在眉睫且至关重要。
花生病害种类繁多,如根腐病、茎腐病、叶斑病、锈病等,这些病害会破坏花生的根系、茎秆、叶片等组织,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光合作用,导致花生减产甚至绝收。据统计,花生因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可达20%-50%。例如,根腐病会使花生根部腐烂,植株生长衰弱,严重时整株死亡;叶斑病会在叶片上形成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并导致叶片枯黄脱落,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减少养分积累。
花生虫害同样不容忽视,常见的有蚜虫、蛴螬、金针虫、棉铃虫等。蚜虫吸食花生汁液,传播病毒病,导致花生叶片卷曲、发黄,生长受阻;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咬食花生根系和荚果,造成根系受损,荚果腐烂,严重影响花生的品质和产量。在一些花生种植区,因蛴螬危害导致的花生减产可达30%以上。
此外,花生田中的杂草也会与花生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影响花生的生长发育。常见的杂草有马唐、狗尾草、稗草、苋菜、马齿苋等。杂草丛生会使花生植株矮小、分枝减少、荚果变小,降低花生的产量和品质。而且,杂草还可能成为病虫害的寄主,加重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防治之基:农业管理措施
(一)选种抗病虫品种
选择优质的花生品种是防治病虫草害的首要环节。优质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本地环境的特性,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在选种时,应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以及常见病虫害类型,选择经过审定、抗逆性强的品种。例如,鲁花系列、花育系列中的一些品种,在抗根腐病、叶斑病等方面表现较为出色;远杂9012、远杂9307等品种对花生青枯病有一定的抗性。同时,要注意选择颗粒饱满、无破损、无霉变的种子,并进行精选和晒种处理,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
(二)合理轮作与间作
合理的轮作与间作制度能有效破坏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减少杂草滋生,提高土壤肥力。花生不宜连作,连作会导致土壤中病原菌和害虫积累,加重病虫害发生。与禾本科作物(如玉米、小麦)、甘薯等进行轮作,可改善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群落,减少病虫害。例如,春花生→冬小麦―夏玉米的轮作方式,能使花生与其他作物在养分需求和病虫害发生上相互补充和抑制。此外,间作模式如花生与玉米间作,能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降低湿度,抑制病原菌繁殖,玉米还能吸引害虫天敌,减少花生害虫数量。
(三)土壤改良与深耕
土壤改良和深耕是防治花生病虫草害的重要基础。深耕一般在秋季或冬季进行,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深耕能够将土壤深层的病菌和害虫翻至地表,使其在冬季低温和干燥的环境中自然死亡,减少病虫害基数。同时,深耕可以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花生根系生长,提高植株的抗逆性。结合深耕,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等改良土壤肥力和结构。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抑制病原菌生长;生物菌肥可增强土壤有益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花生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虫能力。对于酸性土壤,可适量施用石灰调节酸碱度,为花生生长创造适宜环境。
虫害防治:精准打击,守护花生根基
(一)常见虫害及识别
花生常见害虫种类繁多,各具特征。蚜虫是花生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多为黑色或绿色,体型微小,约1-2毫米,常聚集在花生叶片背面、嫩茎和花器上吸食汁液。受蚜虫危害的花生叶片会出现卷曲、发黄的症状,严重时生长停滞,植株矮小,并且蚜虫还会传播病毒病,进一步加重危害。
蛴螬是花生地下害虫的主要代表,其成虫为金龟子,幼虫蛴螬体肥大,呈C型弯曲,多为白色或黄白色,头部褐色,腹部肿胀,体壁柔软多皱,体表疏生细毛,具胸足3对。蛴螬主要咬食花生的根系和荚果,造成根系受损,植株生长衰弱,叶片发黄,荚果出现孔洞、腐烂,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棉铃虫成虫体长15-20毫米,翅展27-38毫米,体色多变,一般为灰褐色或黄褐色。幼虫体色变化较大,有绿色、淡绿色、黄白色等,体表布满小刺。棉铃虫主要危害花生的叶片和荚果,以幼虫蛀食花生叶片形成孔洞或缺刻,甚至将叶片吃光,危害荚果时会造成孔洞,导致烂果、落果,对花生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极大。
(二)物理防治手段
物理防治方法在花生虫害防治中具有环保、无残留等优点。杀虫灯是常用的物理防治工具之一,例如频振式杀虫灯,它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发出特定波长的光吸引害虫,当害虫靠近时,通过高压电网将其触杀。一般每2-3公顷设置1盏杀虫灯,可有效诱杀金龟子、棉铃虫等多种害虫。在花生种植区安装杀虫灯后,能显著减少害虫成虫数量,降低虫口密度,从而减轻害虫对花生的危害。
性诱剂也是一种有效的物理防治手段。它通过释放害虫性信息素,吸引异性害虫前来,使其落入陷阱或粘板上被捕获。如针对棉铃虫的性诱剂,可将其放置在花生田内,每亩设置3-5个诱捕器,能有效干扰棉铃虫的交配繁殖,降低幼虫数量。
防虫网的使用能在物理上阻隔害虫与花生植株的接触。在花生播种后,可在田间搭建防虫网,网目大小根据主要防治害虫的体型确定,一般为20-40目。防虫网能有效防止蚜虫、棉铃虫等害虫迁入花生田内,减少害虫危害的机会。
此外,人工捕捉也是一种简单直接的物理防治方法。对于体型较大、数量较少的害虫,如金龟子成虫,可在清晨或傍晚其活动能力较弱时,进行人工捕捉,集中销毁,以减少害虫数量。
(三)生物防治策略
生物防治是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资源来控制害虫数量,具有环保、可持续的特点。天敌昆虫在花生虫害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瓢虫是蚜虫的天敌之一,如七星瓢虫,成虫和幼虫均可捕食蚜虫。在花生田释放瓢虫,可按照每亩10000-15000头的数量进行释放,能有效控制蚜虫数量,维持田间生态平衡。草蛉也是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它对蚜虫、棉铃虫等害虫的卵和低龄幼虫具有很强的捕食能力。
微生物农药同样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苏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微生物农药,它能产生伴孢晶体,当害虫取食后,伴孢晶体在害虫肠道内溶解,释放出毒素,使害虫肠道麻痹、穿孔,最终死亡。可在害虫低龄幼虫期,使用苏云金芽孢杆菌悬浮剂进行喷雾,一般稀释500-1000倍,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四)化学防治要点
化学防治在花生虫害防治中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但需科学合理使用,以避免对环境和农产品造成污染。针对蚜虫,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5%啶虫脒乳油1500-2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使用时,应确保药剂均匀喷洒在花生叶片背面、嫩茎等蚜虫聚集部位,每亩用药液量约45-60千克,在蚜虫发生初期及时喷施,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对于蛴螬,可在播种前用50%辛硫磷乳油按药种比1:50-75拌种,或在花生开花下针前,用4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量约200-300毫升。施药时要注意安全防护,避免药剂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防治棉铃虫,可在幼虫3龄前,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重点喷施花生叶片的正反两面和荚果,每亩用药液量45-60千克,根据虫情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使用,避免超量使用和滥用。同时,要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在施药后,应注意安全间隔期,在收获前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花生的质量安全。
病害防控:未雨绸缪,捍卫花生健康
(一)主要病害及诊断
花生叶斑病是花生种植过程中极为常见的病害,主要包括褐斑病和黑斑病。这两种病害通常在花生生长的中后期肆虐,严重时会致使叶片大量脱落,光合作用受阻,进而导致花生减产。褐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针尖大小的黄褐色斑点,随后逐渐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其直径约为4-10毫米,病斑周围环绕着清晰的黄色晕圈,形似青蛙眼;而黑斑病的病斑则相对较小且圆,颜色为黑褐色,直径1-6毫米,边缘较为整齐,无明显黄色晕圈,叶背有许多黑色小点排列成同心轮纹状,在潮湿环境下,病斑上会产生灰褐色霉状物。这两种叶斑病的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借助风雨传播,在温度20-30℃、相对湿度大于80%时易发病,连作田、土壤肥力差的地块发病尤为严重。
花生根腐病在花生的整个生长期都可能发病,主要危害根部。发病初期,根颈部会出现黄褐色浸润状病斑,随后病部逐渐变黑褐色,主根湿腐,根皮层变褐腐烂,易剥离脱落,侧根稀少甚至无侧根,主根形似老鼠尾巴,故而得名“鼠尾”病。病株地上部表现为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并易脱落。轻病株在白天会出现萎蔫现象,但早晚可恢复;重病株则叶柄下垂,叶片自下而上迅速枯萎脱落。根腐病的致病菌属于半知菌亚门,发病与品种抗性、种子质量、土壤质地、降雨量、连作年限以及虫害等因素密切相关。例如,抗性弱的品种、个头小且瘪或霉变的种子易引发根腐病;土壤透水透气性差、连作年限长、降雨量多且土壤易板结、地下害虫啃咬造成伤口等情况,都会加重根腐病的发生。
花生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在花生生长的中后期发作,对花生的叶片、叶柄、茎杆和荚果等部位均可造成危害。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先出现症状,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颜色呈黄色或淡黄色,用手触摸有凸起感。随着病情加重,凸起的病斑会破裂,散出红褐色的粉状物,即孢子堆。锈病在温度25-28℃、湿度较大且光照不足的环境下极易发生,比如相对低洼或种植过密的地块。病菌主要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借气流、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
(二)农业与物理预防
种子处理是预防花生病害的重要环节。播种前,精选无病种子,并进行晒种,以提高种子活力。同时,可采用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的方法,如使用种子质量0.3%-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2.5%适乐时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能有效预防苗期根腐病等病害,提高成活率。
合理密植对病害预防也有着关键作用。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湿度增加,为病害的滋生与传播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一般土壤肥沃的地块亩密度在9000-10000株左右,土壤肥力较弱的地块亩密度在12000株左右。
通风排水的管理同样不容忽视。花生生长期间,保持田间良好的通风性,可降低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几率。在雨季来临前,提前清理田间沟渠,确保排水畅通,防止田间积水。对于地势低洼的地块,可采用起垄栽培的方式,以利于排水降湿。
温湿度控制也是预防花生病害的要点。花生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6-30℃,湿度为60%-70%。在种植过程中,可通过地膜覆盖、灌溉等措施调节温湿度。例如,春播花生时,若地温较低,可采用地膜覆盖提高地温,促进种子发芽;夏季高温多雨时,注意及时排水降温,避免高温高湿环境诱发病害。
(三)化学药剂治疗
针对花生叶斑病,在发病前可喷施75%百菌清800-1500倍液、4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间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施2-3次,进行有效预防。发病后,可选用12.5%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等喷雾防治,间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施2-3次,可根据田间病害发病程度适当增加或减少施药次数。
对于花生根腐病,在齐苗后及时田检,发现病株立即拔除,株穴撒石灰消毒。随后用50%多菌灵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施或灌根;开花前和下针期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淋植株茎基部进行防治。
治疗花生锈病,可在发病初期选用戊唑醇、丙环唑、三唑酮、烯唑醇、苯甲・丙环唑、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可湿性代森锌、50%胶体硫、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12.5%氟环唑悬浮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例如,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12.5%氟环唑悬浮剂进行喷雾,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喷2-3次。病情严重时,可使用复配药剂,以增强防治效果。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使用,避免超量使用和滥用。同时,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施药后,应遵守安全间隔期,在收获前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以保障花生的质量安全。
草害治理:斩草除根,为花生生长开路
(一)花生田杂草种类
花生田杂草种类繁多,常见的杂草有马唐、狗尾草、稗草、牛筋草、苋菜、马齿苋、刺儿菜、香附子等。这些杂草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生长习性,马唐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秆直立或下部倾斜,膝曲上升,高10-80厘米,叶片线状披针形,边缘粗糙,总状花序3-10枚,指状排列于茎顶或散生于长茎上。马唐繁殖能力极强,一株马唐可产生大量种子,种子细小且数量众多,能在土壤中存活多年,遇适宜条件便迅速萌发。它与花生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导致花生生长不良,植株矮小,分枝减少,荚果变小。
狗尾草也是一年生草本,根为须状根,茎直立或基部稍微弯曲,高10-100厘米。叶片扁平,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边缘粗糙。圆锥花序紧密呈圆柱状,直立或稍弯曲,被较长柔毛。狗尾草适应性强,耐旱、耐贫瘠,在各种土壤环境中都能生长,其种子可借风、流水与粪肥传播,广泛分布于花生田。它会在花生生长前期与花生争夺养分和阳光,影响花生的光合作用和幼苗生长。
马齿苋为一年生肉质草本,全株无毛,茎平卧或斜倚,伏地铺散,多分枝,圆柱形,长10-15厘米淡绿色或带暗红色。叶互生,叶片扁平,肥厚,倒卵形,似马齿状,顶端圆钝或平截,有时微凹,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或带暗红色。花无梗,直径4-5毫米,常3-5朵簇生枝端,午时盛开。马齿苋生命力顽强,耐旱且耐涝,其茎段和种子均可繁殖。在花生田生长时,会与花生争夺养分和空间,其茂密的生长还会影响花生田的通风透光性,加重病虫害的发生。
(二)农业除草措施
中耕除草是花生田常用的农业除草措施之一,一般进行2-3次。第一次中耕在基本齐苗后清棵前进行,要求深锄,深度可达5-6厘米,以破除土壤板结层,促进根系下扎,同时清除刚萌发的杂草。第二次中耕宜在清棵后15-20天进行,此时杂草生长较为旺盛,是灭草的关键时期,应浅锄,深度约3-4厘米,避免损伤花生根系,将杂草连根锄起并集中处理。第三次中耕在群体接近封行,大批果针入土之前进行,要求深锄、细锄,深度4-5厘米,不要松动入土果针和碰伤结果枝,紧接着进行培土,以利于果针顺利入土结荚,同时再次清除杂草。
覆盖除草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花生播种后,可利用秸秆、地膜等进行覆盖。例如,使用小麦秸秆覆盖,每亩用量约300-400千克,均匀覆盖在花生田表面,厚度以3-5厘米为宜。秸秆覆盖不仅能抑制杂草种子萌发,减少杂草出土数量,还能起到保墒、保温的作用,促进花生生长。地膜覆盖除草时,应选择黑色地膜,其透光性差,能有效阻止杂草光合作用,使杂草无法生长。铺设地膜时要确保地膜紧贴地面,边缘压实,防止杂草从缝隙中生长。
人工除草虽然较为费力,但在一些小面积花生田或杂草较少的情况下仍可采用。人工除草应在杂草生长初期进行,此时杂草根系较浅,易于拔除。除草时要连根拔起,避免杂草残留再生。同时,要及时清理田间杂草,防止其传播种子。
(三)化学除草技术
化学除草在花生草害防治中具有高效、快捷的特点。根据杂草类型选择合适的除草剂至关重要。对于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花生田,可选用精喹禾灵、高效盖草能等除草剂。精喹禾灵在杂草3-5叶期使用,每亩用量40-60毫升,兑水30-40千克均匀喷雾,能有效防除马唐、狗尾草、稗草等禾本科杂草。在阔叶杂草较多的花生田,可使用苯达松、乙羧氟草醚等药剂。苯达松在花生苗后早期,阔叶杂草2-4叶期时,每亩用150-200毫升,兑水30-40千克喷雾,对马齿苋、反枝苋等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效。
除草剂的使用时期也有讲究。播前土壤处理可选用氟乐灵,在播种前5-7天,每亩用48%氟乐灵乳油100-150毫升,兑水30-40千克喷雾,施药后立即混土,深度3-5厘米,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杂草。苗前土壤处理常用乙草胺,在花生播种后至出苗前,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100-150毫升,兑水30-40千克均匀喷雾于土壤表面,能有效控制稗草、马唐、狗尾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苗后茎叶处理则要根据杂草种类和生长情况选择合适药剂,如在禾本科杂草3-5叶期用精喹禾灵,阔叶杂草2-4叶期用乙羧氟草醚等。
使用除草剂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剂量使用,不得随意加大用药量,以免造成药害。例如,使用24%烯草酮乳油防治禾本科杂草时,每亩用量不能超过30-40毫升。同时,要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避免杂草产生抗药性。如连续多次使用精喹禾灵后,杂草可能会产生抗药性,可轮换使用高效盖草能等其他除草剂。施药时要选择无风晴天的上午9点至11点或下午4点至6点进行,避免在高温、强光时段施药,防止药剂挥发和漂移。喷雾要均匀周到,确保药剂覆盖到所有杂草叶片和茎秆。
在使用化学除草剂时,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和药剂残留问题。避免在靠近水源、居民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使用高毒、高残留除草剂。在花生收获前,要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花生的质量安全和环境不受污染。如使用百垄通除草时,要注意其在土壤中的残留期,避免对后茬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综合防治:打造绿色防护网
花生病虫草害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花生的生长阶段、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案。
综合防治首先要注重农业防治措施的基础作用。通过选种抗病虫品种、合理轮作与间作、土壤改良与深耕等农业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花生生长而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例如,合理轮作可减少病原菌和害虫在土壤中的积累,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深耕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透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促进花生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逆性。
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手段应作为优先选择的绿色防控方法。利用杀虫灯、性诱剂、防虫网等物理防治工具,以及瓢虫、草蛉、苏云金芽孢杆菌等生物防治资源,能有效控制害虫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这些绿色防控方法不仅环保无污染,还能保护田间生态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例如,在花生田安装杀虫灯,可诱杀多种害虫成虫,降低虫口密度;释放瓢虫可控制蚜虫数量,避免蚜虫传播病毒病。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可作为补充手段,但必须科学合理使用。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方法和安全间隔期使用化学药剂,避免超量使用、滥用和在收获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同时,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防止病虫草害产生抗药性。例如,防治花生蚜虫时,可轮换使用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避免蚜虫对单一药剂产生抗药性。
建立病虫草害监测预警机制至关重要。加强对花生田病虫草害的监测力度,规范开展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及时准确掌握田间病虫草害的发生动态。通过定期巡查花生田,观察植株生长状况、病虫害症状以及杂草生长情况,结合气象数据和历史资料,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判断,预测病虫草害的发生趋势。例如,在病虫害高发季节,增加巡查频率,重点关注易发病虫草害的区域和品种,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早期迹象。根据监测结果,适时会商分析,科学研判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为农民提供准确的防治信息,指导他们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例如,当监测到花生叶斑病病叶率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建议农民在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防止病害扩散蔓延。
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方法,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才能实现花生病虫草害的有效防治,保障花生的产量和质量,促进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农民应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防治技术,提高自身的防治水平,积极应对花生病虫草害带来的挑战。例如,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了解最新的防治方法和药剂使用知识,与农业专家保持联系,及时咨询防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