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制造替代梦”碎裂:一场被地缘赌局裹挟的工业化困局

趣谈百味食 2025-03-24 19:06:49

2025年3月,路透社曝光印度耗资230亿美元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彻底失败,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5.4%降至14.3%。这一消息撕开了印度“取代中国制造”的华丽外衣,暴露出其工业化进程深层的结构性矛盾与战略投机本质。

一、表面失败:政策溃败与执行黑洞

印度政府曾雄心勃勃地提出“印度制造2.0”战略,试图通过补贴、关税壁垒等手段吸引外资,将制造业占比提升至25%。然而,四年间750家签约企业中仅少数投产,政府承诺的补贴发放率不足8%(17.3亿美元),富士康印度工厂的iPhone良率仅50%,远低于中国的95%。官僚主义、基础设施滞后(如电力波动、无尘车间稀缺)和劳动力素质低下(成人识字率74%,仅13%接受过技能培训),共同构成了“印度制造”的致命伤。

二、深层困局:地缘投机与战略迷失

印度的失败绝非单纯内政问题,而是其深度嵌入美国“印太战略”的代价。过去八年,莫迪政府将国家资源押注于中美博弈的“赌局”中:

退出RCEP,切断产业转移通道:2019年莫迪宣布退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放弃融入全球最大经济圈的机会。这一选择直接堵死了通过正常产业转移承接中国产业链的可能。军事捆绑,配合美国围堵中国:印度加入美日澳印“四边机制”,在中印边境部署数十万兵力,协助美国在东海、南海制造摩擦,并向南海国家兜售武器、参与军演。其2020年对华贸易逆差已突破1000亿美元,却仍以“国家安全”为由审查中资企业,冻结小米等资产。经济脱实向虚,错失发展机遇:印度经济过度依赖服务业(占GDP 48.4%),制造业贡献度从16.5%降至13.9%。当中国通过工程师红利向智能制造转型时,印度仍困于种姓制度下的劳动力割裂、土地改革停滞和腐败顽疾。

三、战略反噬:赌局失败后的进退失据

随着中美博弈态势变化,印度押注的“中国崩溃”并未发生,其“替代计划”沦为泡影。2025年莫迪政府转向“预支建厂费”等新方案,试图挽回外资,但基建短板与政策反复已严重损害国家信誉。正如印度智库专家所言:“若连230亿美元都失败,印度还能指望什么?”

结语:工业化需要系统性变革,而非地缘投机

印度制造的溃败警示世界:制造业崛起需以教育普及、基建完善、政策连贯为根基,而非简单模仿他国政策或押注地缘赌局。当美国通过技术封锁遏制中国时,真正的竞争已转向产业链韧性、创新生态与制度效能。印度若继续沉迷于“对抗红利”,其“世界工厂”梦终将沦为历史教训的注脚。

0 阅读:16

趣谈百味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